丁娟 許國林
[摘要]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習近平的選人用人思想、生態(tài)文明思想、外交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國共產黨選人用人應該選拔忠誠干凈擔當?shù)母咚刭|專業(yè)化干部。各地政府在發(fā)展本地經濟時要注重生態(tài)保護。黨中央順勢而為,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代“民本”思想,習近平的寧德地區(qū)脫貧經驗對各級地方政府現(xiàn)階段所推動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仍然具有借鑒意義。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代的家風家訓思想,每個家庭的家風建設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社會風氣。
[關鍵詞]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天人合一;選賢任能;產業(yè)扶貧;孝悌家風
[中圖分類號]D6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69(2020)10-0009-06
習近平指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盵1]我國古代有著非常豐富的哲學思想。回顧歷史,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最為輝煌的時代,許多思想流派都初創(chuàng)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后人把這種文化現(xiàn)象稱為“百家爭鳴”。由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亂世,“治世”成為我國古代各派哲學思想所討論的重要問題。在西漢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政治主題成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核心問題(如東漢末鄭玄經學的學術目的就是為了加強王權的統(tǒng)治),后世學者也多從治國理政的角度對儒家以及法家等古代各派哲學思想進行解讀。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自序中引用其父司馬談語曰:“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盵2]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蘊含了豐富的治理智慧。習近平多次向各級領導干部強調了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古代的治理智慧是可以為中國當代的治國理政提供借鑒的。習近平的許多治國理政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
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對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思想,道家、儒家、法家、名家等不同哲學流派對“天人合一”思想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解讀。雖然我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內涵豐富,但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即是人的行為必須順應天道。由于《周易》一書同時被多家哲學流派奉為經典,后來人可以從《周易》中窺得我國古代哲學“天人合一”思想的一斑?!吨芤住匪v的天道即是生生之道,“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3]15。而執(zhí)政者用治國理政的方式化生萬物,以順天道?!叭酥疅o政,若地無草木矣”[4]1682。執(zhí)政者治國理政的抓手即是各種國家制度。從我國古代的歷史經驗來看,成熟且完備的國家制度應該既有禮制,又有刑罰?!岸Y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后行”[4]1699。由于國家的各項制度不能自行應對事情之變,所以治國首先要選賢任能。與此同時,天道是變易之道?!吨芤住氛J為,正是由于天道變化,每個國家所面臨的外部生存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而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會給每個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福與禍。圣人用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來窮極天道之變數(shù),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對人類社會來說,就是所謂社會時勢,古人稱之為‘時運,指某個時間中,個人、群體或社會所面臨的總體形勢或狀況,特別是其所要遵循的特殊規(guī)律”[5]。一個國家只有順勢而為,才可以順應進而引領歷史發(fā)展趨勢?!熬硬仄饔谏恚龝r而動,何不利之有”[3]360。當時機來臨,這個國家就可以改變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所以執(zhí)政者治國理政,既要把握歷史發(fā)展大勢,又要抓住歷史變革時機。
首先,選賢任能。由于我國古代政府選拔人才的目的是為了治國理政,所以“德才兼?zhèn)洹笔俏覈怨乓詠碇髁鞯娜瞬庞^。只有賢能之人才能結合實際把握好國家各項制度的輕重緩急?!吨芤住吩唬骸暗卤《蛔?,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盵3] 362在此基礎之上,漢魏名家(刑名家)思想主張量材授官,百官各當其任,人才的“名”與“實”應該是相符的?!肮食家宰匀螢槟埽杂萌藶槟堋盵6]124。由于每一個人的才能各有長短,執(zhí)政者要用其所長。這樣一種“名實相符”的用人思想也是一種“天人合一”思想。由于可能會出現(xiàn)名不副實的情況,官員考核制度也是我國古代官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自從政以來就非常重視人才工作,認為人才對于一個地區(qū)以及一個國家的全方位發(fā)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就要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7]411。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的干部工作必須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任人唯賢。黨的組織體系為我黨選人用人提供了組織保障?!柏瀼匦聲r代黨的組織路線,建設忠誠干凈擔當?shù)母咚刭|干部隊伍是關鍵,重點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選拔、管理、使用工作”[8]。習近平的選人用人思想充分考慮了干部的成長規(guī)律以及現(xiàn)實崗位的需要,認為只有重視干部的選育管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任人唯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理想,認為應該從五湖四海選拔人才。而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選人用人的目的就是為了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于各級領導干部在對國家制度的把握上有一定的自主權,所以新時代的好干部必須是忠誠干凈擔當?shù)母咚刭|干部,政治標準是好干部的第一標準。各級黨組織對干部的政治訓練應該貫穿于選人用人的始終。實踐是最好的課堂,基層崗位實打實的磨練對干部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年輕干部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逐漸成長為干事業(yè)的行家里手。習近平講,“干部業(yè)績在實踐,干部聲名在民間”[7]419。各級黨組織要完善干部考核體系,對干部的工作實績的考核要結合崗位和地方實際。如由于20世紀80年代末的寧德地區(qū)是一個比較窮的地方,只有那些甘于做長期性、鋪墊性工作的干部才是適合寧德地區(qū)的好干部。習近平指出:“用人得當,就要科學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說要用當其時、用其所長?!盵7]419每位干部的才能都是有所不同的。在上位的領導干部只有用當其時、用其所長,才能使得好干部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
其次,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地方經濟?!疤斓刂蟮略簧盵3]349。只有當國家的各項制度符合社會治理規(guī)律以及自然規(guī)律的時候,治國理政才能化生萬物。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個前提即是人的生存與自然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大自然的饋贈。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應該取予有道,不能破壞自然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等成語從反面表明了古人對自然環(huán)境的愛護。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破壞了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本的趨利性使得世界上許多國家發(fā)展本國經濟都走的是“先發(fā)展后治理”的路子。工業(yè)發(fā)達地區(qū)的實踐經驗反復證明,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無視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盵9]“兩山”理論是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核心理論。習近平認為,領導干部的領導水平來自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密切聯(lián)系本地的群眾實踐,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領導水平。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隨著群眾實踐的不斷發(fā)展,習近平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曾經擔任過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認為,20世紀80年代末的寧德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要著眼于本地的“山海優(yōu)勢”。為政者在發(fā)展本地經濟的時候,應該結合本地的資源環(huán)境因地制宜,不能搞無米之炊。寧德地區(qū)只有發(fā)展“大農業(yè)”,才能使本地農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時間進入21世紀,曾經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認為,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并不是處于對立面的關系。從長遠來看,生態(tài)優(yōu)勢是可以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的?!扒钒l(fā)達地區(qū)只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貫徹落實好環(huán)保優(yōu)先政策,走科技先導型、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的發(fā)展之路”[10],才能使得經濟建設與生態(tài)建設同步推進。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盵11]習近平用“生命共同體”一詞重新詮釋了古人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綠水青山本身就是我們的金山銀山。人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是生命共同體的關系。我國當前所進行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為長遠計、為子孫計。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法律、政策來推動我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綠色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發(fā)展理念。隨著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有限的地球資源逐漸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各種欲望。提高全民的節(jié)約意識也應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題中應有之義。全社會“勤儉節(jié)約”風氣的形成對美麗中國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順勢而為,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東漢蔡邕說:“陰陽既生,形勢出矣。”[12]我國古代哲學中的“勢”思想繼承了《周易》的“變易”思想?!皠荨笔菄疑媾c發(fā)展必須要遵循的歷史發(fā)展大勢,關乎國家的命運。一個國家或民族只有順勢而為,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習近平指出:“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13]中華民族只有自強不息,才能真正做到順應世界發(fā)展潮流。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深入分析了我國國內和國外的主要形勢,認為我國發(fā)展仍然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而怎樣才能利用好這一戰(zhàn)略機遇期成為擺在黨中央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由于當前“我們觀察和規(guī)劃改革發(fā)展,必須統(tǒng)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guī)則”[14]442-443,所以習近平強調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順勢而為,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吨芤住吩唬骸袄吡x之和也?!盵3]14中國在與各國的交往中應該找到以及不斷擴大雙方利益的匯合點,促進雙方的合作共贏。由于《周易》是從“和而不同”的層面上來講“利”,所以不同國家之間以及兩個相同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都具有多維性,“合作共贏”一詞的內涵非常豐富。習近平認為,只有從經濟、政治、安全、文化、生態(tài)等多個方面來理解國家的“利益”,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動雙方的合作共贏。而由于世界大國、周邊國家以及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外交事務中所謀求的國家利益有所不同,所以中國與這些國家分別建立了不同的伙伴關系,促進雙方的合作共贏。例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并首倡“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沿線國家以及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不斷加深,一些社會問題也成了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如環(huán)境污染、恐怖主義、貧富分化等問題。與此同時,“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lián)合國的崇高目標”[14]522。正是在共同利益、共同責任以及共同價值的基礎上,習近平指出:“推動建設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完善全球治理結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5]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是為了與世界人民一道,創(chuàng)造人類美好的未來。正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引領下,“一帶一路”將成為我國推動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黨的十八大以來,由于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在外交領域的積極謀劃,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影響力不斷提高。
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對古代民本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我國古代的“民本”思想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周代的皇帝從殷商滅亡的教訓中就得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16]的結論。由于孔子對周代文化的自覺繼承,“民本”思想也逐漸成為儒家重要的政治哲學思想。儒家思想認為,君主為政的目的就是為了生民利民?!捌驯R取桑蟲之子,去而變化之以成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盧之于桑蟲然”[4]1682。而執(zhí)政者只有用善政教化普通百姓,才能真正做到生民利民。儒家所講的善政不但包括各種國家制度,而且還包括在上位者的德行。而執(zhí)政者只有不斷地體察民情民意,才能制定出各種可行的制度以及政策,使得天下國家大治?!澳藙e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17]。為政者在發(fā)展本地經濟的時候,應該結合本地的資源環(huán)境因地制宜?!吧喜唤堂?,民匱其生,饑寒切于身而不為非者,寡矣”[18]。儒家思想認為,老百姓能夠靠自己的勞動養(yǎng)生送死才是王道的開始。而各級政府官員只有對貧困百姓進行勞動指導和勞動教育,才能使得這些百姓能夠有能力養(yǎng)生送死。
從地方到中央,扶貧工作始終是習近平同志花精力最多的一項工作內容。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制度雖然在我國得到基本確立,但是人民生活富裕的問題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面前的重要課題。經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艱難探索,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可以改變我們整個國家的貧困落后面貌。習近平認為,經濟建設才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寧德地區(qū)政府各項工作的中心工作,而政府其他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展開。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提出實施“五個一批”工程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拔鍌€一批”工程的首要工程即“發(fā)展生產脫貧一批”。習近平同志在20世紀80年代末發(fā)展寧德地方經濟的經歷可謂是對這一首要工程的最好詮釋。習近平的寧德地區(qū)脫貧經驗對各級地方政府現(xiàn)階段所推動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地方政府如何才能通過發(fā)展生產“脫貧一批”呢?首先應該明確我國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指導思想?!拔覀兠撠氈赂坏闹笇枷牒苊鞔_:一方面把發(fā)展商品生產,建設社會主義經濟作為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來抓,另一方面把蕩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凈化社會風氣,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一項戰(zhàn)略目標予以重視”[19]150。習近平認為,寧德地區(qū)的脫貧致富工作應該以“兩個文明”建設為指導?!皟蓚€文明”建設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它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后的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認識水平。由于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過程非常艱辛,精神文明建設對于調動地方群眾的積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地方文化建設對地方經濟發(fā)展以及地方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之后,“五位一體”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總體布局”?!拔逦灰惑w”總體布局的提出表明了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認識越來越深化。我國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應以“五位一體”為總指導。而多地的成功經驗表明,統(tǒng)籌推進本地的“五位一體”建設對于推進本地的脫貧攻堅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扶貧要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貧困地區(qū)的發(fā)展需要地方干部以及群眾樹立“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19]2的意識。各級地方政府應該注意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fā)展能力。貧困群眾發(fā)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只有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都想要通過自己的合法勞動擺脫貧困,政府的各項發(fā)展本地經濟的政策措施才能發(fā)揮作用。再次,立足當?shù)刭Y源脫貧。例如寧德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念好“山海經”。寧德地區(qū)林業(yè)的發(fā)展為習近平“兩山”理論的提出提供了實踐支持。寧德地區(qū)沿海縣經濟的發(fā)展除了要靠本地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之外,還需要靠外商投資。雖然寧德地區(qū)吸引外商投資的硬件環(huán)境并不是特別好,但是本地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所營造的軟環(huán)境仍然可以吸引外面的投資。每個貧困村都應該立足本村資源,找到自己獨特的脫貧手段。最后,發(fā)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的執(zhí)行者和宣傳者。農村基層黨組織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以及改進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帶領農村群眾擺脫貧困。習近平認為,扶貧資金應該多多用于扶持鄉(xiāng)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鄉(xiāng)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不但可以服務于農戶的分散經營,而且還可以為農村公共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財力的支持。
三、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對古代家風家訓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家風家訓思想是我國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皞鹘y(tǒng)的治家方法,主要是把德、禮結合起來,將其融入到家訓、家范、家誡、家規(guī)之中,借助血脈的傳承,使忠孝仁義之道成為子孫后代謹守遵行的道德規(guī)范”[20]。家訓既是父輩生存經驗的總結,又包含了父輩對后世子孫的期許。我國古代流傳下來了許多家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格言等等。從這些傳世家訓中可以看到,孝道思想是我國古代家訓思想的精神內核。我國古代的家訓實際上都是在倡導一種孝悌的家風。而每個家庭的孝悌家風的建設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社會風氣?!缎⒔洝氛J為,孝道是對百姓最重要的道德教育。“蓋人道之極,莫過愛敬”[6]178。父母對子女的孝道教育就是要讓子女懂得愛與敬?!肮食鲆跃透担叾^庭,以教敬也;抑搔癢痛,懸衾篋枕,以教愛也”[21]38。而正是在父母對子女孝道教育的基礎上,國家才可以對每一個普通百姓進行禮樂教化?!肮视H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21]38。儒家思想認為,士人君子只有首先在家盡孝,才能繼而為國盡忠。士人君子只有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建功立業(yè)、名揚后世?!疤煜麓髞y,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22]。每個家庭的幸福美滿也離不開國家的繁榮穩(wěn)定。無論和平抑或戰(zhàn)亂時期,每個家庭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都具有內在一致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和社會結構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整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許多人從各種共同體中如農村、國企中走向社會,這些個人從“單位人”變?yōu)椤吧鐣恕?。許多非公有制企業(yè)為這些“社會人”提供了各種就業(yè)機會。由于資本的本質就是要追逐利益,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中的“利己主義者”“拜金主義者”“享樂主義者”層出不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趨利化、冷漠化。社會價值不再是個人價值的最重要的評判標準。在許多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一個人是否成功取決于他對社會資源的占有水平。一些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如孝、禮、信等也被很多人認為是落后、封建的代名詞。與此同時,GDP增長率成為地方政府官員考核的硬性指標,各級領導干部對本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而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級政府也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該看到的是,政府相關部門以及一些群眾團體組織在我國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并沒有找到很好的方式方法來加強對各類公有制以及非公有制單位的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教育。由于公共的行為規(guī)則以及道德規(guī)范對人的約束力相對有限,社會中各種不文明現(xiàn)象層出不窮。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面對各種不文明現(xiàn)象,廣大人民群眾內心中渴望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跟上經濟發(fā)展的節(jié)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國理政思想來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等等。儒家思想認為,家庭內部的道德教育是國家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每個家庭的家風建設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社會風氣?!盁o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fā)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14]353。每個家庭內部的家風建設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言行為子女做榜樣,傳遞給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父母的家庭教育應該使每個孩子懂得愛與敬。而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注重家風建設。各級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關系到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仡櫄v史,每個家庭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愛家就要愛國?!霸诩冶M孝、為國盡忠”在今天仍然應該成為每一個中華兒女尤其是青年人的人生選擇。只有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下,每個孩子才能最終成長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四、結語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華文化不但是中華民族延續(xù)幾千年的內在精神力量,而且在今天仍然可以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提供精神滋養(yǎng)。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深深扎根中華文化,不但直面國內復雜現(xiàn)實問題,而且向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國方案。習近平同志認為,擺脫貧困首先要擺脫思想之困。而只有科學的理論,才能穿越迷霧,抓住問題的本質。即使是擔任地方政府官員,習近平同志也總是運用戰(zhàn)略思維來思考每一個治國理政問題。習近平同志在多年前對一些治國理政問題的思考直到今天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又是非常重視行動的。他對每一個具體問題思考的目的都是為了在現(xiàn)實中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思想也都是在為中國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籌謀。雖然前路有風雨,中華民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定會實現(xiàn)偉大夢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儒學: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J].孔學堂,2015,(1):1-4.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3288-3289.
[3]李學勤.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李學勤.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王曉毅.黃老“因循”哲學與王弼《周易論》[J].周易研究,2015,(6):75-81.
[6]李崇智.《人物志》校箋[M].成都:巴蜀書社,2001.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當代黨員,2018,(19):4-11.
[9]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
[10]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23.
[1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1).
[12]鄧安生.蔡邕集編年校注[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558.
[1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2).
[1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習近平:堅持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正確方向 ?促進亞太地區(qū)和世界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5-09-23(1).
[16]李學勤.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29.
[17]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7:1.
[18]傅亞庶.孔叢子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1:78.
[19]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20]周海生.守家訓 ?樹家風——自古齊家即有方·前言[M].北京:中華書局,2018:1.
[21]李學勤.十三經注疏·孝經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2]張雙棣等.呂氏春秋譯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376.
責任編輯:王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