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安?蒲優(yōu)華
摘要:知識型人才是航空高科技企業(yè)保持知識創(chuàng)造與技術創(chuàng)新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雖然已經有對知識型人才探究的良好實踐,但是在組織內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時期,全面深入聚焦人才,對人才、尤其是核心崗位人才重新進行認知和定義,有助于推進員工自身及組織的共同進步發(fā)展,增強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本研究在參考相關勝任力模型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航空企業(yè)特定背景,以本組織知識型員工為具體研究對象,對知識型員工勝任力模型構建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知識型員工;勝任力;勝任力模型
1 研究目的
當前,內外部環(huán)境變化對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課題旨在通過構建核心崗位人才模型,達到以下目的:第一,基于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和目標,澄清組織未來的要求和工作挑戰(zhàn),演繹并提煉出組織要求的能力。第二,分析績優(yōu)人員與績效一般人員之間核心差異,分析員工的關鍵特征,了解在實際工作場景的具體表現(xiàn),萃取崗位需要的能力。第三,綜合以上研究成果,精準人才畫像,為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助力組織更好地發(fā)展。
2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本課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導向,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規(guī)范研究。搜集有關文獻資料,通過對勝任力和勝任力模型等領域研究現(xiàn)狀的梳理,找出構成要素間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探尋一般規(guī)律,提煉理論觀點。
(2)綜合分析與邏輯歸納相結合。在對勝任力模型綜合研究基礎上,揭示出一般規(guī)律,對要素的維度構成進行理論構思奠定基礎,以此確定本文的初步理論構思,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和初步研究的架構。
(3)實證研究法。根據研究目的與概念模型,進行資料分析和抽樣行為訪談調研,通過分析方法予以驗證、佐證和支持本研究的主題觀點。
課題研究主要技術路線為:崗位資料分析→行為事件訪談→訪談編碼→形成試測模型→績效優(yōu)秀/績效一般員工試測→試測數(shù)據分析→輸出最終模型。在模型的構建過程中,呼應了組織戰(zhàn)略目標和文化價值觀,既有自上而下的推導演繹,也有自下而上的數(shù)據分析。
3 建模流程
3.1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常常被用來自上而下地推導能力模型,體現(xiàn)著組織要求、戰(zhàn)略和文化價值觀落地、高管期待等,是從頂層設計對員工勝任力進行的推演,賦予模型一定的前瞻性。
在進行資料分析時,首先需要搜集到足夠多的資料。然后要對資料進行細致的研讀,尋找到與本次建模相關的表述并進行標注與摘錄。最后要對摘錄的材料進行分析推演,得到對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力要求,最終與技術能力詞典對照,找出相應的能力詞條。
3.2行為事件訪談
行為事件訪談法是一種開放式的行為回顧探索技術,通常被用來揭示個體的勝任能力。在具體訪談過程中,被訪者需要列出自身在工作上感到最有成就感或挫折感的關鍵事例,具體需包括:對情境的描述、事件的參與者、自己在事件中的所作所為、事件的結果、自己的感受等,即參訪者必須回憶并陳述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論是復雜的行為事件訪談還是簡化的訪談,對其要求都是在成果上能夠提煉直接觀察的行為。訪談結束后會進行系統(tǒng)地轉錄整理,確認訪談材料的完整性后,即開始進行行為事件的編碼。編碼的目的在于基于行為事件的訪談內容提煉出勝任能力。
3.3數(shù)據試測
在編碼完成后,模型中的指標數(shù)量較多,不利于呈現(xiàn)和宣導,這時候需要通過數(shù)據試測和分析將指標進行分類歸集,用更概括的語言來統(tǒng)領這些指標。
通過績優(yōu)和績平人員參與勝任力測評試測在各項維度上的差異檢驗,挑選出那些真正能夠有區(qū)分度的指標,這不但使模型的解釋更加清晰、明了,而且通過科學的方法達到以簡馭繁、去蕪存菁的目的。
4 研究結果
本課題以航空高科技知識型員工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研究的方法揭示技術人員勝任力素質構成,及各維度之間的關系,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課題在參考前人勝任力概念及模型構成因素指標體系設計的基礎上,通過資料研究、行為訪談,構建了航空高科技企業(yè)知識型員工勝任力初始模型。
(2)初步構建的勝任力概念模型由擔當、團結、堅實、奮進四個特質類別指標組成,每個特質又細分為三個不同維度因素,并對每個維度因素進行了定義。
(3)通過訪談數(shù)據編碼得出,對于專業(yè)技術人員,提及最多的能力項為:學習能力,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其次是:溝通能力,追求卓越,協(xié)調能力,洞察力。
(4)研究發(fā)現(xiàn),績效表現(xiàn)優(yōu)秀的人員在追求卓越,抗壓能力,協(xié)調能力,學習能力,激情,洞察力方面都顯著高于績效一般人員。
(5)績優(yōu)績平兩組人員在測評數(shù)據上的差異性結果顯示,鑒別度高的維度有:追求卓越,激情,抗壓能力,協(xié)調能力,應作為重點關注維度。
最終,構建勝任力模型結構整體概覽如圖1所示。
參考文獻:
[1]江林,知識型員工的特點與管理[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9
[2]McCl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 Psychol,1973.
[3]王重鳴、陳民科,管理勝任力特征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檢驗[J],心理科學,2002(5).
[4]嚴正、安康,勝任素質模型構建與應用[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5]溫亞震,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管理指南[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6]王繼承,人事測評技術[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