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鳳琴
摘要:將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彰顯出來,實現(xiàn)學生的真正參與,這是新課改反復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尤其是閱讀這種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不僅可以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目標,還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本文首先簡單闡述閱讀教學中滲透“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必要性,再從設置前置性作業(y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這幾個方面就閱讀教學的具體實踐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少教多學;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前言:
在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使用填鴨式教學方式,按部就班地分析課文,學生在課堂上主要負責聽與記,只能獲得一些表面的、膚淺的知識,其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得不到提升。這違背了新課改教學目標,也抑制了閱讀教學價值的發(fā)揮,而且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在本文中,筆者就如何基于“少教多學”理念有效展開閱讀教學分享幾點拙見。
一、閱讀教學中滲透“少教多學”理念的必要性
第一,“少教多學”是新課改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突出學生主體性,確保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少教多學”教學理念,這是落實新課改教育目標的需要[1]。
第二,閱讀本身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學習活動,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所以對于同一篇文章、同一句話的觀點和見地也各不相同。這也意味著,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解讀文本。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要滲透“少教多學”教學理念。
二、“少教多學”視角下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一)設計前置性作業(yè),引導學生提前閱讀課文
在閱讀課開展之前,教師可以立足文本設置一些前置性作業(yè),讓學生在作業(yè)的驅動下自主閱讀課文,從而達到“先學后教”的目的,同時也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現(xiàn)“少教多學”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分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古詩詞之前,筆者給學生設置了以下的前置性作業(yè):①查閱有關于作者李白的資料,尤其是李白與這首詩的主人公王昌齡之間的故事。②查閱相關資料,說一說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③閱讀這首古詩詞,說一說你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了龍標這個被貶之地的偏遠。并說一說王昌齡是在什么季節(jié)被貶龍標的,為什么?④文中一共提到了幾個意象,一一列舉出來。并說一說詩人李白通過哪些景物表達自己傷感、離別的愁緒?⑤在古詩詞中,人們用來營造氣氛的鳥兒的有很多,作者李白為什么選擇“子規(guī)啼”這個鳥兒入詩?⑥李白有很多關于友情和離別的詩作,查閱資料,至少寫出兩句,并且說明李白是寫給哪一位友人的。讓學生課前圍繞這些的問題自主預習,引導學生有方向、有目標的查閱資料。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又能為接下來閱讀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
(二)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少教多學”教學理念下展開教學活動,從本質上說,就是教師要淡化自己的表現(xiàn),而給學生騰出更多發(fā)揮自我的空間[2]。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發(fā)揮引導作用,比如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課文中找答案?;蛘呓o出一個探究任務,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研究出結果。要將課堂盡可能地交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學習決定權,真正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就筆者個人而言,由于閱讀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一方面,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3]。
例如,在《桃花源記》閱讀課上,筆者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桃花源是一個人人向往的烏托邦,有的人說,陶淵明虛構這樣一個地方,表現(xiàn)了他的樂觀、積極,說明他對未來充滿希望,相信有一天會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但是也有的人說,陶淵明虛構這樣一個地方,表現(xiàn)了他的厭世、悲觀,他想逃避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你更認同哪一種觀點,為什么?”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在小組內(nèi)爭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閱讀深度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拓寬。
(三)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深化學生閱讀體驗
初中學生好玩、好動,喜歡展現(xiàn)自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展開閱讀活動。一方面,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深化學生閱讀體驗,以此提升閱讀教學實效性。
例如,《智取生辰綱》閱讀課上,筆者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對故事的情節(jié)進行梳理,并且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等揣摩各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隨機找一些同學展開情景劇表演,學生分別扮演楊志、晁蓋、吳用等角色。其他未表演的學生則扮演評委,對臺上表演的學生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展示了自己對各個角色的解讀,這不僅鍛煉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活動之中,而且還間接地提升了學生審美鑒賞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
結論:
“少教多學”是一種符合當前課改要求、社會形勢,同時也吻合閱讀教學特點的新型教學理念。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運用“少教多學”教學理念與方法,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真正閱讀,從而拓寬學生的閱讀深入,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筆者通過設計前置性作業(yè)、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等方式滲透“少教多學”教學理念,取得理想的效果,希望這些方法和措施能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邵越.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少教多學模式探討[J].學周刊,2020(09):73-74.
[2]陳國軍.少教多學 構建高效課堂——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J].名師在線,2019(33):46-47.
[3]楊界鋒.主流引領 以學為本 循序推進——淺析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以學為本”[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