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清
摘要:珠寶首飾的形態(tài)塑造、色彩運用、材料選擇、工藝技法等裝飾設計元素都要為表達這件首飾作品的意象性而服務。在首飾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各個裝飾設計元素與審美意象的關系,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別出心裁地展示浪漫色彩對珠寶首飾進行再創(chuàng)造。
關鍵詞:珠寶首飾;圖形意象;設計意象
意象是中國古典美學和藝術理論中最具有民族性的范疇,是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東西。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象美經過藝術想象的思維過程,形成了作者意識中的理想美,然后借助各種形式創(chuàng)造出藝術作品。意象的基礎是“象”,意象是意中之象,并不是物象,它是藝術表現(xiàn)的產物。
任何有意義的設計,包括形態(tài)塑造、色彩運用、材料選擇和工藝技法等,都有一定的意象性存在。對于珠寶首飾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藝術家們更加熱衷于用豐富的材料來創(chuàng)作獨特的藝術品。珠寶首飾設計也不僅僅局限于裝飾性和功能性,而是作為一種前衛(wèi)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被藝術家們用來表達個人對社會萬象、自然生態(tài)、人生經歷等精神層面的感觸。一件成功的珠寶首飾作品,都應該以形態(tài)塑造為主導,使其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和美感特征,同時表現(xiàn)出豐富的文化和情感意向,對人的精神產生奇妙的感染力。
我國有豐厚的文化積累,遠古的彩陶紋飾、夏商的青銅圖案、戰(zhàn)國的漆藝造型、漢代的畫像石(磚)等都是首飾藝術可以在圖形方面吸收借鑒的。這種吸收借鑒包括兩種形式:第一是將圖案作為一種符號、一種元素或一種形式直接應用到現(xiàn)代的首飾藝術作品中.使人產生直接的印象;第二是在理解圖案造型的精神實質、審美內涵的基礎上,運用這種精神、內涵來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和信息,從而在首飾設計作品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圖案造型。即主體賦予外在圖形符號的意象。意象圖形的自身特點賦予了它“可意象性”——這是一種將人們心中意象的個性和結構特點與圖形本身聯(lián)系起來的物質特性。傳統(tǒng)首飾圖形中蘊涵著一種對于任何欣賞者都很有可能喚起強烈意象的特性。它不僅是被看見,而且是清晰、強烈地被感知。并且加入了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心靈感受。意象圖形的這種特性。在珠寶首飾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首飾圖形的意象設計也可稱為意象變化圖形。這是在設計師充分研究和理解中國風格的審美特征和精神實質后才能夠實現(xiàn)的。這些作品能夠體現(xiàn)民族文化的質樸和敦厚,使人倍感親切。
珠寶首飾設計屬于三維的立體設計,點、線、面是形態(tài)塑造中最基本的抽象單位。點是最簡潔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形式無限多;線則具有運動感,水平線給人寧靜、沉穩(wěn)的感覺,曲線可表現(xiàn)靈活和動勢;面與點、線的巧妙結合,方可產生獨特的首飾造型。色彩運用與意向性表達的關系珠寶首飾設計也不能離開色彩。色彩的運用可以影響形態(tài)塑造的發(fā)展,同時也給人帶來美的視覺享受。色彩視覺感受大致可分為:冷暖感、輕重感、軟硬感、強弱感、明暗感。色彩本身維度的變化、多個色彩對比,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感受。當代美國視覺藝術心理學家布魯墨(CarolynBloomer)說:“色彩喚起各種情緒,表達感情,甚至影響著我們正常的心理感受?!蔽阌怪靡?,色彩具有象征意義。這種象征意義,實際上是以文化及傳統(tǒng)背景為依托的相對性概念。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顏色,經過世世代代潛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嵌入了中國人的靈魂,甚至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坂依。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為主題,以功能和造型體現(xiàn)國際時尚,運用獨特的設計手法,使傳統(tǒng)中國文化與現(xiàn)代時尚理念完美融合,用全新態(tài)度設釋傳統(tǒng),演繹出萬種風情。在珠寶首飾設計中,借用人們對紅色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并將中國民族文化巧妙融入設計之中,使創(chuàng)作的珠寶首飾由內而外散發(fā)知性美。
材料選擇與意象性表達的關系材料為珠寶首飾創(chuàng)作提供物質保證,材料的材質特征與美感給首飾外觀帶來了豐富的變化。人類造物、用物的歷史,實際上也是與材料打交道、感受體察和使用材料的歷史。不同地域人們民族風俗習慣必然不同,對于材料的選擇與感覺也會不同。寶石、玉石各有所愛,從光澤上看,寶石悅目閃耀,玉石溫潤含蓄。黃金所具有的迷人的黃色金屬光澤,使其具有貴重和奢華感,幾千年來,在人們心目中是財富和權利的象征,銀的光澤和明亮,有著很強的親和力,素雅的品質讓人跟容易接近,古人將白銀首飾視為吉祥之物,是送給新生嬰兒的吉祥之物,寶玉石神秘的吸引力,高雅的色彩,以及繽紛的色澤,歷來深受世人喜愛,同時由于受到鉆石巨頭戴比爾斯公司深入人心的“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宣傳語影響,光彩奪目的鉆石飾品當之無愧的成為現(xiàn)代人首選的婚嫁首飾。無論是天然材質還是人造材質,都具有其本身特殊的紋理、質感,帶給人不同的感光刺激,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這種心理感受也會直接影響到首飾整體造型最終的意象表達。
珠寶首飾設計中意象化的表達賦予作品圖面以外的強烈意念.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別出心裁地展示浪漫色彩對珠寶首飾設計進行再創(chuàng)造。所變化出的意象設計超脫了具體的“形似”,而是提煉出了抽象的“意”,從而獲得媒體功能意構傳神的表達。由于意象圖形的意義的多樣性,以及創(chuàng)作者心靈意象的多變性。意象設計在珠寶首飾設計的方法上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面貌,比如象征、比喻、含蓄渲染等方法。所以.首飾圖形意象設計的范圍在不斷擴大,設計方法也在不斷變化。當然,不同的人表現(xiàn)出來的同一個圖形又有所不同。
人類原始審美的出現(xiàn),最早是在身體上涂抹顏色,佩戴在自然界直接獲取或經過簡單加工的裝飾品。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隨之改變,意象也更多的體現(xiàn)在首飾的運用中。從簡單的打磨到精美的雕琢,從簡易的串連到復雜的鑲嵌,從質樸的石貝到珍貴的金銀珠寶,首飾的裝飾性在日益凸顯,因為材質的改變,珠寶首飾的財富和權利的象征性也在一定時期表現(xiàn)了出來。同樣,影響珠寶首飾設計制作的審美意象也在不斷地發(fā)展。意象具有豐富、象征、普遍等特性,在中西方文化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和意象體系,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互相影響不斷融合。
參考文獻:
[1]任進.珠寶首飾設計[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2]鄒其昌.“意象美學”的現(xiàn)代形態(tài)——論葉朗的美? 學本體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