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霞
摘要: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安排,以系統(tǒng)化的理論呈現與靈活化的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內容,而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形式上的改革思路也層出不窮,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成為了討論的關鍵。本文以分析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為基礎,嘗試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提出方向上的建議,期望能夠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良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教學改良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6-059-1
當前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組織已經趨于成熟,對教材內容的統(tǒng)籌安排能夠以系統(tǒng)化的理論構建方式完成教學,但在新時期的素質教學階段,又再次對初中數學在課堂中的教學效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互動積極性的調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將分析當前格局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新形勢,并進一步提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具體建設思路。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1.課程安排創(chuàng)新性低
以魯教版七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為例,教材在教學知識安排上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大體上符合“從形到數、從簡到難,最終實現數形結合”的認知規(guī)律,使得大部分數學教師遵循教材的內容安排就能夠進行初中數學的課程安排,課程缺乏新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
2.對師生互動的重視度低
初中數學課堂的關鍵在于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但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卻容易導致數學課堂中,教師成為了控制教學全局的唯一聲音,使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不斷加劇。
3.未實現進一步的思維發(fā)散
當學生習慣于聽從教師的講課,記錄教師給出的解題思路時,就極其容易導致自身思維的僵化。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過度強調讓學生習得某一解題思路,往往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難以做到一題多解。
二、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具體實施方案
1.整合教材內容,強調創(chuàng)新表達
魯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的整體知識框架以“認識+探索+應用”為基礎,以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三角形為例,先是“認識三角形”,再是引入“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完成初中數學概念的探索,最終達到應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的素質培養(yǎng)目的。但若實際教學以該流程進行布置,就會使學生先接觸難懂的理論,再進行自由度較高的探索,容易使課堂走向無序。例如在上述的《應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的實驗性課程中,在我講解測距離方式時,學生往往熱衷于把玩手中的尺規(guī)工具,無視我的講解。這是傳統(tǒng)課堂節(jié)奏中,學生接觸的課程差異性帶來的心理落差導致的間歇性放縱。因此,我認為需要進行課程的整合,即實現單節(jié)課時的分割安排——“十五分鐘理論講解+十五分鐘概念探索+十分鐘活動體驗”,實現單節(jié)數學課堂中的學習與娛樂的創(chuàng)新性結合,提高課堂效率,也有利于學生集中精神,避免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心理。
2.促進師生互動,加強小組合作
在提升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性的思路中,“翻轉課堂”的概念是一大思路,教師可以通過預先安排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完成對課上的議題的交流,在課堂中以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來代替教師的陳述,數學教師以指點的角色代替原先的講述者角色。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的第九章《概率初步》的教學中,我就在《感受可能性》這節(jié)課時前讓一組同學進行提前的小組學習,該組同學自行對拋硬幣的幾率進行了多達兩千次的實驗,并對正反面出現概率用折線圖的形式完成了描述,在課堂上的展示效果可謂驚艷。在他們的展示完畢后,我再進行概率相關知識的教學時,班級學生很快就完成了知識上的理解,并頻頻對我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自己的見解的回應。
3.引導學生思考,延伸思維方向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往往過于拘泥于讓學生理解一種固定的“正解”,事實上,當學生能夠用多樣化的思維完成解題,這也便意味著其解題素養(yǎng)能夠完成對任一解題思路的吸收。例如在八年級下冊《全等三角形》的證明中,大多數教師會先行對“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三種證明方法的優(yōu)劣進行比較,然而這對學生的學習體驗卻是一種倒退性的抹殺。教師應當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通過具體的題目,運用三種方式完成同一道證明題,通過自己的解題經驗,完成多種方法之間的比較。這樣才能夠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初衷的達成,使初中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得到根本性的提升。而同時,只有在學生能夠完成解題思維的發(fā)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面對非常規(guī)的題型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因為對某一解題方式的過度執(zhí)著而陷入無法解題的死胡同。
三、結語
初中數學的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必須將學生的學習體驗作為考量的首位,思考怎樣的課堂組織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保持更高的參與度、更自主的學習體驗、更靈活的思維狀態(tài),最終使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氛圍趨于高效,使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得到較好的執(zhí)行,并符合新課程的教育改良思路下初中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方向。
[參考文獻]
[1]周貴初.如何踐行課程改革,打造“高效課堂”——試論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中學),2017,87(4):78-79.
[2]何宗強.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探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 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78(34):45-46.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第六中學,山東 淄博 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