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虎平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故事教學法就是觸動心靈、豐富情感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敘述的方式將帶有寓意的事件進行形象表述,使得學生能夠理解、感同身受。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可以打破被動學習的局面,打破重認知輕情感的教學觀。為此,本文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為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本,就故事教學法的特點,故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6-032-2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具有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思想性的特點,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理論說教課程,在被動學習、灌輸式教學中,也就出現(xiàn)了厭學的學習情緒。而故事教學法,是以激發(fā)學生聽課興趣、啟發(fā)思考、從故事中感悟道理、培養(yǎng)情感價值觀的一種方法,是基于學生主體發(fā)展為前提進行的課程內容設計,可以有效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本文分析了故事教學法的特點、運用價值和落實策略等。
一、故事教學法的特點
1.隱性知識顯性化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大部分知識點是以理論為基礎進行的實踐和體驗,在理論中蘊含情感、思想、價值觀等。但是由于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叛逆期,受主觀意識的影響,對于知識點的隱形內容和情感還不能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導致無法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育人價值。而故事教學法則可以幫助學生將隱形知識進行直觀展示,將理論、概念性的知識通過生動、貼切的故事進行表達。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2.碎片知識統(tǒng)整化
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它是思想培養(yǎng)、豐富情感、端正態(tài)度、提高價值觀的一個學習過程,需要學生將所接受到的知識、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在碎片化學習中提升個人魅力、獲得品德培養(yǎng)。而故事教學法便可以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綜合整理,在加深記憶的同時,進行知識鏈接,使得學生由點連線,由線成面。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得到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獲得全面發(fā)展。
二、故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價值
1.可以有效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
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標準提到:在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在理論知識學習中,可以通過生活實踐進行具體體現(xiàn),在展示個人魅力的同時影響他人,了解個人與群體的關系。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情感、關注學生發(fā)展為根本進行教學過程優(yōu)化。而故事教學法的運用就有效落實了這一教學理念,它是以富含哲理而又帶有趣味、啟迪的故事事件,將所學內容進行充分表達的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既可以激發(fā)興趣,又可以集中注意力,讓道德觀、價值觀、思想、生活觀等以更加直觀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不僅淺顯易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塑造良好品質、樹立正確三觀。
2.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道德與法治教學作為一門育人學科,其根本目的不在于讓學生會答題,而是教會學生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讓知識化為能力提升個人修養(yǎng)和個人魅力。但是在以往講授法、被動學習中,不僅促使學生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還無法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更別談素質培養(yǎng)。而故事教學法的運用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現(xiàn)象,以故事設“景”進行體驗,不僅可以產生情感共鳴,還可以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綜合素質。可見其運用價值所在。
三、故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1.利用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習熱情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激發(fā)自主學習熱情,可以采用故事進行新課導入,在集中學生注意力的過程中,讓學生以課堂主人的身份進行知識探索、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友誼與成長同行》內容時,旨在引導理解友誼的重要性,學會與人交往,能夠正確認識交友的好處,認識友誼的力量,學會處理與朋友相處中遇到問題。為此,在教學之前,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講解“伯牙與子期”的友誼故事,知道伯牙絕弦、高山流水的來源,在認知故事發(fā)展、感悟故事情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伯牙、子期的認識,在傾聽、互動中讓學生懂得:世界很大,但是能夠真正理解你的人很少,在人的一生之中能夠遇到一個真正理解你的人,我們要好好珍惜。同時故事導入,揭示本次所學主題“友誼與成長同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和朋友之前的故事,說一說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自己收獲了什么?通過故事導入和課堂互動,讓學生知道在日常交往中,如何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做到尊重朋友,學會傾聽和關心他人。
2.運用故事情境,關注情感體驗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內容設計,除了講述,還可以進行故事情境塑造,在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提高課堂參與動力,通過故事情境的塑造,讓學生在演繹中,得到知識理解能力的提升。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幫助讓理論知識形象化,打破傳統(tǒng)單一枯燥講授法的教學模式。例如,在教學《尊重他人》內容時,旨在從成長需求、價值認同、現(xiàn)實困惑等方面,讓學生理解“尊重”在社會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以此來融入社會發(fā)展,形成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為此,在教學的時候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結合現(xiàn)如今電視影響力,《都挺好》進行故事改編,讓學生探究父母撫養(yǎng)教育子女和子女孝順父母的方式等,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故事演繹,選擇經典片段進行展現(xiàn),在故事表演中,讓學生知道尊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好的孝順。通過故事情境的塑造,提高學生情感體驗感,然后回歸“尊重他人”教學主題,讓學生說一說該如何尊重他人?為什么要尊重他人。通過故事情境的演繹和體驗,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在故事教學法的運用中,揭露知識背后的含義。
3.開展故事活動,培養(yǎng)良好道德觀
活動一直以來就是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動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活動中促使學生得到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運用故事活動教學,實現(xiàn)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例如,在教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內容時,旨在引導學生懂得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認知和平來之不易,知道推動和平與發(fā)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樹立和平與發(fā)展的意識,了解可持續(xù)發(fā)展。那么,在教學的時候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觀,在理論知識學習中認識中國,認識個人與社會群體的關系??梢越Y合疫情為教育背景,開展“抗議好故事”展演活動,讓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手段搜集有感抗議的故事,以演講或者表演等形式進行展現(xiàn),在故事活動中讓學生通過抗議認識命運共同體;在故事活動開展中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在故事講解和演繹的同時,思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什么意義。通過故事活動和時事熱點的關注,促使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形成良好品德、完善個人修養(yǎng)。
四、結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故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知識掌握中得到能力提升、品德塑造,教師要充分認識故事教學法的特點,認識其運用的教學價值。然后結合故事導入、故事情境、故事活動為輔助,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優(yōu)化教學內容,在講述、演繹、實踐中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蕾蕾.故事教學法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時代,2018,000(004):P.303-303.
[2]樊恩.淺談故事教學法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9(6):187-187.
[3]費瑱甜.故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中學版),2018,000(007):74.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第四中學,甘肅 平涼 7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