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偉
摘要:初中數學在課程設置上有著很強的系統(tǒng)性,在內容上有著很強的豐富性。學生只有具備強烈的探究意識和良好的探究能力才能夠在課堂內外進行持續(xù)性的學習,不斷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依然主要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主,學生只能對眾多的概念和考點進行被動的學習,難以依靠良好的探究能力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因此,以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出發(fā)點進行數學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 ?數學 ?探究 ?能力 ?培養(yǎng)
在初中階段,數學學科占據了學生學習的大部分時間。由于教師一方面十分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另一方面教學方式過于單一,造成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勇氣和意識,對標準答案過度依賴,長期沉浸在緊張而沉悶的學習氛圍中,對數學學習具有很強的厭倦感。因此,教師要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數學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究,不斷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下面,筆者就具體談一談數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
一、引入名人故事,培養(yǎng)探究精神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是經過很多數學家探索而得出,最終得以成熟發(fā)展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相關的數學概念時可以對學生講述數學家進行數學探究的故事,讓學生從數學家的探究歷程中體會探究精神對于汲取知識,開拓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以數學家為榜樣,樹立強烈的探究意識。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對與勾股定理相關的數學故事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在參加一場宴會時,對屋內的地磚構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出了“任何直角三角形,其斜邊的平方恰好等于另兩邊平方之和”這一假設。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畢達哥拉斯為什么能夠發(fā)現(xiàn)勾股定理呢?”學生能夠體會到畢達哥拉斯能夠在任何時候都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從而推動了數學的發(fā)展。之后,教師還可以講述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等科學家證明勾股定理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精神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故事運用中,學生能夠以數學家為榜樣,激發(fā)出濃厚的探究興趣,有效投入到數學探究中。
二、運用模型,提高探究能力
初中階段,由于學生受到灌輸式教學的影響,普遍缺乏獨立的探究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動手能力欠缺等方面。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模型制作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定義寄托在具體的實物上,通過對模型進行形體的變化以觀察的方式直觀體驗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模型對課堂知識進行深入探究。比如,對于“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的三角形全等”這一定理,學生可以先用四只木條形成兩個相等的夾角,之后再用兩只木條分別拼接在兩個夾角上,然后將形成的兩個三角形進行重疊,從而發(fā)現(xiàn)兩個三角形具有大小相同的特點。又比如,對于“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這一定理,學生可以用木條制作斜邊和一條直角邊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之后再將兩個三角形拼接完整,從而發(fā)現(xiàn)兩個三角形具有大小相等的特點。在這樣的模型應用中,學生能夠借助具體的材料對數學概念和定理進行具體的認識,從而獲得豐富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探究能力。
三、體驗生活,拓展探究范圍
初中數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性。學生只有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的運用才能夠不斷加深理解,獲得深刻的感悟。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探究,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思維,不斷提高學生探究的靈活性,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數據的集中程度》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相關的生活現(xiàn)象進行探究。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某商場要進購一些羽絨服,應該從羽絨服尺寸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中哪一個角度來考慮進購方案呢?”學生能夠想到羽絨服在銷售時應該考慮那種尺寸的銷量最大,所以應該考慮尺寸的眾數。又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要調查小區(qū)居民的用電情況,應該重點計算哪個數據呢?”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用電的平均數能夠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應該以平均數為主要參考。通過這樣的實際運用,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深入的認識,不斷提高探究的深入性和靈活性。
綜上所述,良好的探究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通過數學家的有趣故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模型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定理進行生動的理解和證明,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樹立在生活中廣泛探究的意識,讓學生根據生活所需進行靈活變通,不斷提高探究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楊飛,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策略研究,《貴州師范大學》,2017年.
[2]陳黧慧,言傳知方法 身教悟思維——初中生數學學習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考試周刊》,2017年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