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
【內(nèi)容摘要】“微型寫作”用時較少,篇幅短小,形式靈活多樣,有極強的針對性,利于發(fā)揮學生在寫作中的主動性。開展微型寫作能更好地捕捉課堂中學生思維的火花,便于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筆者認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寫作情境是開展好微型寫作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鄭桂華老師在談到學生寫作時強調(diào)“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回歸,教師要善于設置寫作情境,要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抓住一閃念的感覺,找到自我,從一點出發(fā)激活自我,蘇醒自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微型寫作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微型寫作”的天地“遨游”,找到“自我”、認識“自我”,這是進行寫作指導的必經(jīng)之路。如何創(chuàng)設情景,如何指導落實,筆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實踐。
【關鍵詞】微型寫作情境
一、利用繪本,鏈接生活
繪本故事通常內(nèi)容精短,意蘊豐富,繪本故事的閱讀,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通過內(nèi)容探究其深意,讀出自己的認識?!逗}卜種子》故事講述一個小男孩種下一顆胡蘿卜種子,期待它發(fā)芽長大,可是爸爸媽媽哥哥……所有人都告訴他,種子不會發(fā)芽。即使如此,小男孩依然耐心地每天給種子澆水。終于,胡蘿卜發(fā)芽長大了。讀完繪本后,給學生布置微型寫作題目:“我有一顆的種子”,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詩歌或短文的形式寫一段話。如有幾位學生寫道:
《我有一顆向往世界的種子》:牧羊小孩趕呀趕/雪白羊群跑呀跑/小羊一心只為草/東跑西逐即安家/小孩放眼往西邊/滾滾海浪撲海岸/只只海船向西行/“我是一個牧羊人/帶著夢想去航行”。
《我有一顆“歷史”種子》:我酷愛歷史,每天都會看一些課外歷史書。媽媽說:“每天看‘閑書會影響學習!”爸爸說:“你應該多看名著!”同學說:“×××你閑的吧!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做做卷子!”……
學生的創(chuàng)作有的溫柔細膩,有的帶有自娛自樂的口吻,有的透出堅定可愛的語氣??傊?,他們的表述情真意切,流暢自然。寫作對學生來說原本是件需要“硬著頭皮”去做的事,但故事強烈的代入感為學生的“微型寫作”提供了一條“便宜”之道。沈建軍老師在《微型寫作課程實踐研究》一書中說:“寫作就是生命內(nèi)部不斷生成喜悅的過程,教寫作必須觸及生命的需要?!?/p>
二、選擇經(jīng)典,引領示范
在以傳記文學為主的單元教學中,要求學生要了解傳記,并能為自己和他人寫一篇小傳。傳記寫作不同于記敘文,需要敘述、議論、描寫相結合。安排寫作任務前,讓學生讀單元寫作材料中老舍的文章《自傳》,隨后又給學生展示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雖然學生初讀《五柳先生傳》,但因其獨具風格,短小精煉,瞬間被陶淵明的文字折服。當學生沉浸在五柳先生“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的形象中時,趁熱打鐵,教師可拿出自己寫好的一篇小傳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聽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人物的風采。學生沉浸在不同風格的傳記作品中,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帶進去。在相關的寫作情境中,很多同學受到情景的啟發(fā)激發(fā),大多能寫出令人滿意的自傳。有些優(yōu)秀學生還能模仿文言文寫作,既能表現(xiàn)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又能獨樹一幟。中等生基本能掌握自傳的寫法,選擇合適的時材料,能順利完成自傳練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微型寫作中也能有幾句凸顯人物性格特點的句子。選擇經(jīng)典,引導模仿;教師示范,聚焦生活,呈現(xiàn)場景,啟迪思路。二者結合,相得益彰。創(chuàng)設情景,鋪路搭橋。
三、聚焦古典,創(chuàng)新求變
微型寫作的情境設置,是讓學生走進寫作、愿意寫作的關鍵。學習古典作品時可一改以前逐字逐句疏通文意的老路,可讓學生在一定情景下先感受語言文字的獨特之處,進而形成語境,在語境中引導學生進行微型寫作,通過短文寫作賞析體會古典之妙。如在教學《與朱元思書》一文時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簡單品析。此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品析可能粗糙簡單,于是再讓學生選擇幾句自己喜歡的句子,嘗試畫簡單畫,并附上原文。通過這一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坝昔~細石,直視無礙”“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好鳥相鳴,嚶嚶成韻”成了學生畫的最多的內(nèi)容。接著,讓學生把自己畫的圖,用現(xiàn)代文寫出來,可以變換視角,不拘泥于原文,可以再創(chuàng)造、再加工。學生寫作興趣因此被激發(fā),經(jīng)過這樣的反復練習,學生本能地認為改寫的難度降低,只需要根據(jù)自己的繪畫輔之以文字即可。在此情景下再一次引導學生進行賞析練習內(nèi)容就會更豐富,視角也會更開闊。
四、設置文題,不拘一格
通常在學習古代詩歌作品的時候鏈接寫作的方法多是改寫、賞析,為了讓學生展示寫作的多樣性,結合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點,在定位微型寫作內(nèi)容的時候,鎖定在學生對詩人形象的認識上??梢栽O置這樣的微型寫作:“陶淵明的《飲酒》,杜甫的《春望》,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杜牧的《赤壁》,李清照的《漁家傲》,無一不是詩人真性情的流露,讀完這些詩詞作品,在你眼里詩人的形象是否更清晰了呢。請以‘我眼中的(詩人名字)為題,寫一篇不少于140字的文章,談談你對詩人的認識和想象?!?/p>
這樣的文題設置,使悠遠的古代詩歌不只是賞景審情的客觀描述,更需要絞盡腦汁地查閱資料,分析詩人形象;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探尋詩人給讀者的感覺;通過賞析某個詩句,捕捉眼前出現(xiàn)了的畫面。讓原本可能會單一性的賞析練習,變成極富個性的表達。沒有對錯,不計深淺,只要出自我手,就是對“我心”的最好抒寫。下面是幾位學生的當堂練筆:
“偏存一些私心,希望這位驚采絕艷的女子一生平安,未遇如此挫折。可惜如果沒有那般坎坷的一生,縱然芳名流傳千古,也不會有李清照那些孤寂又絕美文字吧?!?/p>
“每當讀完陶淵明飲酒這首詩,我自己都會感覺到有一種那種悠然自在非常的爽快的感受,我是真正的被陶淵明這首飲酒迷倒了,我特別想學習他那把自己的感受,心情用詩句來表現(xiàn)出來?!?/p>
學生對詩人的認識,看似隨意,又流露著真性情。通過“微型寫作”的橋梁,強化了寫作練習,又自始至終將思考貫穿其中,拓展了學生思維。有了這樣的情境代入,寫作也會逐漸成為不那么“讓人頭疼”的事。
五、影視品鑒,小說探究
通過影視賞析、小說閱讀的方式設置情景,這也是微型寫作的可取之徑。如利用播放印度經(jīng)典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開頭至教授要求蘭徹在教室給同學上課的片段,讓學生進入課堂的情景。播放前給學生提出寫作要求:請寫出電影中最打動你的一個細節(jié),并寫出你為什么被打動。
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中,有一半是記錄關于如何學習的,四分之一的學生質疑教育及教學方式,四分之一的學生認識到蘭徹的熱情、聰穎、對待友誼的態(tài)度。也有同學寫到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要奮起反抗,保護自己。非常欣喜的是,當微型寫作前的引導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時候,寫作過程中的種種疑難,學生都盡力克服。日常生活中學生看的影視劇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一定也引起過許多學生的共鳴。然而,沒有“微型寫作”這樣抒發(fā)性情的寫作形式讓他們酣暢淋漓表達自己,最終這些內(nèi)心涌起的浪花都會稍縱即逝。思想是對自己、對世界的種種認知,如果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能很好地捕捉自己的這種敏感性,那么久而久之,學生會在思考中不斷叩問,學會解讀、追尋。這些“理想境界”的最終落腳點毫無疑問,是在“微型寫作”中完成的。
“微型寫作課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微生活情境”而不只是過多以標準來要求學生。只有教師不斷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的寫作情境,學生才能在微型寫作中看到“自我”,找到“自我”。
【參考文獻】
[1] 沈建軍. 微型寫作課程實踐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 丁衛(wèi)軍. 丁衛(wèi)軍教寫作[M]. 文心出版社,2015.
[3] 邱道學 主編. 小微寫作范例與解析[M]. 華文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四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