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張冬梅
摘要:本文闡述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分析了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及讀者決策采購模式的研究現(xiàn)狀,提出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模式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讀者決策采購;文獻資源建設;醫(yī)學院校圖書館;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20)08-0203-03
圖書館是人類的信息資源中心,為了解決信息資源與用戶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各國圖書館相繼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學科館員參與館藏采購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一度成為美國等世界各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主要模式。隨著出版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出版物數(shù)量激增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科館員的選擇難度,金融危機的蔓延使得圖書館經(jīng)費萎縮,美國各大學圖書館為了應對經(jīng)費減少和用戶滿意度低的矛盾,推出了館際互借系統(tǒng),并在館際互借的基礎上衍生出最初的讀者決策采購(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簡稱PDA)。
1 讀者決策采購模式概論
讀者決策采購(簡稱PDA)強調讀者在文獻資源建設中起關鍵作用,最早由美國大學圖書館提出并付諸實踐,它將讀者的文獻利用狀況量化成一定指標,通過參數(shù)設定實現(xiàn)文獻自動購買[1]。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在美國大學圖書館得到了廣泛的理論研究及深入實踐,并取得滿意的實施效果,實踐證明PDA模式有助于提高圖書流通率、增加讀者滿意度、進而促進圖書館社會地位的提升,為讀者規(guī)模小、經(jīng)費相對緊張的中小型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PDA模式主要用于電子圖書的采購,它將學科館員從事館藏資源建設的權力轉移部分給讀者,通過讀者的文獻利用狀況自動購買文獻,提高了用戶滿意度。從PDA外在形式上看,美國大學圖書館的PDA研究經(jīng)歷了從館際互借PDA、電子圖書PDA、紙本圖書PDA到其他類型PDA,以及從個體PDA到聯(lián)合PDA的發(fā)展階段,國外對PDA模式的研究眾多,以至于《Collection Management》和《Against the Grain》在某期專門設立PDA研究專輯,發(fā)表各個圖書館實施PDA的不同模式和成功經(jīng)驗。從電子圖書PDA模式研究看,Lynn Sutton介紹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的電子圖書PDA模式案例,指出電子圖書PDA模式有利于提高讀者的文獻滿足率,McElroy 和Hinken發(fā)表關于奧比斯克斯科特聯(lián)盟(Orbis Cascade Alliance)內部各圖書館實施共享電子圖書PDA模式的調查研究,電子圖書PDA模式研究從單館實施向多館共建共享發(fā)展。從紙本圖書PDA模式研究看,2011年Spitzform發(fā)表文獻介紹佛蒙特大學實施的紙本圖書PDA模式,Levine-Clark發(fā)表文獻研究丹佛大學實施的電子、紙本PDA模式及其他多種資源建設模式,取得滿意效果。
PDA其他相關問題研究。Alder等人研究PDA模式的特征和工作流程,Bean等人通過研究指出PDA模式需要良好的部門合作,Allen等研究圖書館選擇不同PDA模式的原則和標準。關于PDA模式評估方面的研究,Roche提出成本(cost)、利用(usage)是評價資源建設的基本準則,Anderson等提出將PDA模式與傳統(tǒng)模式進行對比分析,以此來評價PDA的執(zhí)行效果,2012年Rebecca Schroeder提出用成本(cost)、利用(usage)和平均成本利用率(cost per use,簡稱CPU)來評估PDA模式。
2 我國文獻資源建設及讀者決策采購模式的研究現(xiàn)狀
我國高校圖書館長期以來采取采訪館員主導的資源建設模式,圖書館不論規(guī)模大小都把建設完整學科體系的藏書結構作為追求的最終目標。隨著“以用戶為中心”理念的深入,我國高校圖書館逐步將讀者納入到館藏資源建設中來。20世紀90年代清華大學圖書館率先引入學科館員制度,全國高校圖書館紛紛效仿,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推出“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服務理念[2],學科館員、咨詢館員、讀者薦購、館際互借等以用戶為中心的采訪模式逐漸流行起來。但由于我國高校圖書館在經(jīng)費、人力資源、技術等方面差距較大,學科館員從事資源建設、館際互借和讀者薦購等模式的執(zhí)行效果不盡如人意,文獻資源流通率低,讀者逐漸將圖書館排除在資源獲取的主要渠道之外,圖書館的社會地位下滑。如何讓有限的經(jīng)費發(fā)揮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我國高校圖書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圖書館對PD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方面,自張甲和胡小箐2011年引入PDA模式[3],國內圖書館對讀者決策采購模式逐步展開研究,我國學界對PDA模式的理論研究迅速增長并在2014年達到峰值,2015~2016年發(fā)文量雖稍有下降,但依然保持較高的研究熱度,國內圖書館對PDA的理論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關于PDA模式實施背景的研究。包括PDA實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PDA產生的背景、PDA模式的實施條件、對PDA模式的質疑等;(2)關于PDA模式特征的研究。包括PDA概念、讀者薦購與PDA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不同類型PDA模式的特征等問題的研究;(3)關于如何實施PDA模式的理論研究。包括預設文檔的設定、實施策略設定、實施流程、構建PDA云平臺等。我國在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大都是基于狹義PDA模式實施的研究,實施案例較少、研究內容單一。
在PDA的實證研究方面,鑒于書商包庫購買的電子圖書銷售模式及讀者選書能力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圖書館對PDA模式的實證研究進展緩慢,部分圖書館已經(jīng)小范圍的開展PDA模式實證研究,但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依然處于觀望狀態(tài),目前基于我國高校圖書館PDA實施的外部環(huán)境,對PDA模式開展本土化的實證研究,是PDA研究的重點。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學科專業(yè)集中,主要為醫(yī)學相關專業(yè),醫(yī)學文獻保障率是文獻資源建設的重點,而醫(yī)學文獻的出版量有限,除醫(yī)學文獻之外的讀者小眾化的文獻需求較難把握,加上醫(yī)學生的專業(yè)課壓力較大,造成醫(yī)學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料利用率低下,讀者滿意度低,醫(yī)學院校圖書館等??茍D書館的急需轉變資源建設模式,將讀者決策采購模式應用到圖書館資源采購之中,“互聯(lián)網(wǎng)+”在圖書館的應用及新的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的涌現(xiàn),使得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
3 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開展讀者決策采購研究應注意的問題
(1)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構建結構化的PDA實施模型,推動PDA組織實施的理論研究。我國現(xiàn)有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實施案例較少、實施形式單一,“互聯(lián)網(wǎng)+”同圖書館的跨界融合將進一步推動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在圖書館的應用,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實施的PDA模式不是國外模式的單純移植,也不是對國內其他高校圖書館PDA實施案例的簡單復制,它需要對醫(yī)學院校圖書館的內在因素及外在環(huán)境包括信息素養(yǎng)教育、讀者薦購、學科服務、讀書節(jié)、讀者入庫資源分析等PDA實施的相關因素展開深入研究,將“互聯(lián)網(wǎng)+”給圖書館帶來的關于技術平臺、人力資源、數(shù)字出版等資源建設相關有利因素,結合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環(huán)境,從廣義上構建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PDA模式的實施模型,并分析其指標體系和結構特征,該模型是對PDA組織實施理論研究的進一步延伸,可以彌補我國現(xiàn)有的狹義PDA實施模式適應性差的缺陷,為醫(yī)學圖書館的PDA研究提供適應度高、整合性強的綜合設計模型,這將豐富我國高校圖書館PDA模式的理論研究框架,并進一步推動PDA模式的實證研究。
(2)促進讀者決策采購評估模型的深入研究。PDA評估是保證PDA有效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鑒于PDA模式的實施存在一定風險,有可能出現(xiàn)經(jīng)費利用過快,PDA模式難以為繼的現(xiàn)象,在我國高校圖書館對PDA模式的實踐研究逐步展開的背景下,加強對PDA實施起重要支撐作用的PDA評估模式的研究,對于保障PDA采購的可持續(xù)運行尤為關鍵,我國現(xiàn)有PDA理論研究中對評估模型的研究涉及較少,僅劉春梅發(fā)表題為“美國兩所高校圖書館PDA評估模式分析及啟示”一文中對美國高校圖書館的兩種主流讀者決策采購評估模式,即館藏資源基本要素評估模式和COUNTER報告評估模式進行比較分析,提出我國高校圖書館應該將宏觀和微觀兩種評估模式相融合,以此來對我國高校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實施案例進行評估[4],為我國讀者決策采購評估模式構建提供研究方向,但目前我國尚沒有本土化的讀者決策決策采購評估模型,這對于PDA模式在圖書館實踐應用所帶來的影響是缺乏該理論應用的目標導向,這不利于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實證研究的深入開展,因此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分析美國高校圖書館PDA評估模式,結合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內外環(huán)境,從多個維度剖析PDA評估模型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從PDA實施的前期評估、對PDA實施過程的評估及PDA實施完成后對PDA實施效果的結果評估三個階段,結合PDA不同載體的實施特征,進而構建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PDA模式的評估模型。這也將進一步推進我國關于PDA評估的理論研究,提升其實踐應用的可行性和適用性,進而為PDA的實證研究提供保障。
(3)選取我國已經(jīng)實施PDA實證研究的高校圖書館,從實施環(huán)境、實施載體等各個角度對實施案例進行比較分析,利用PDA實施模型和評估模型開展實證研究,以檢驗PDA模型的適應性,從而推動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PDA模式的實踐研究,為我國醫(yī)學院校圖書館PDA模式的具體實施提供科學指導和相關輔助,并為其他高校圖書館尤其是讀者群專業(yè)集中、資源建設經(jīng)費不足、迫切要求改變現(xiàn)狀的??圃盒D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注入活力。與醫(yī)學院校對圖書館資源建設經(jīng)費投入比例逐年增加的現(xiàn)狀相反的現(xiàn)象是圖書館文獻資源資源的流通率低下,我國每年醫(yī)學文獻的發(fā)行量有限,在保障價值性醫(yī)學文獻館藏的基礎上,如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和把握讀者多元化的文獻需求是醫(yī)學院校圖書館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將PDA模式融入館藏資源建設,這對于提高讀者滿意度和資源利用效率有益,我國醫(yī)學院校可以依托本校圖書館開展PDA模式實證研究,在深度剖析PDA模式的內涵和特征的基礎上,基于價值論與需求論等文獻資源建設相關理論,從預設文檔的設定、實施策略、實施載體等方面制定可行的讀者決策采購實施模式,并根據(jù)評估結果,從組織機制、預設文檔、實施策略等角度對PDA實施模型進行優(yōu)化調整,總結實踐經(jīng)驗,以此推動PDA理論研究及實踐研究往縱深發(fā)展。
讀者決策采購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它是讀者按照自身需求自主購買圖書,強調讀者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主動性,有利于提高文獻利用率。正像Suzanne Wilson-Higgins所說,POD或許并不是一種“新的館際互借”形式,但是按需購買和按需出版將對圖書館員滿足讀者需求發(fā)揮重要作用[5]。讀者決定采購在我國還是一種新生事物,目前關于PDA的實踐研究相對較少,“互聯(lián)網(wǎng)+”與圖書館的深入融合,將進一步推動讀者決策采購模式在醫(yī)學圖書館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華.館藏建設的風向標:讀者決策采購[J].圖書館雜志,2012(1):38-41.
[2] 初景利,孔青青,欒冠楠.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3(22):11-17.
[3] 張甲,胡小菁.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藏書建設2.0版[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3):36-39.
[4] 劉春梅,李志軍.美國兩所高校圖書館PDA評估模式分析及啟示[J].圖書館雜志,2017(10):78-84.
[5] Hodges D.,Preston C.,Hamilton M.J.Patron-initiated collection development:Progress of a paradigm shift[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20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