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
摘 要:語法是構(gòu)成語言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規(guī)律的總結(jié),是語言交際的基礎,它決定了語言交際的流利性和準確性。本文初步探討在英語語法教學中基于學習共同體理念,旨在幫助學生主動構(gòu)建知識與經(jīng)驗,促進學生技能發(fā)展以及提高合作意識與合作水平。
關(guān)鍵詞:學習共同體;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5-016-1
筆者在進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語法知識不感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筆者開展了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是指為完成真實任務或問題,學習者與其他人相互依賴、探究、交流和協(xié)作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在這個組織中,學生從個體學習轉(zhuǎn)向共同學習,從個體認知轉(zhuǎn)向共同認知,通過對話性交流而實現(xiàn)學習任務的完成。
一、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學習共同體
在學習牛津英語(江蘇版)8B Unit 7 Grammar時, 筆者圍繞“charity”先以學習共同體為單位展開猜謎比賽,導入被動語態(tài)。如:
1. It uses a plane to visit poor areas. Many patients are operated on on the plane. The plane is also used as a training center.
2. It was set up in 1946. It helps everyone, especially children. It provides basic education for children in poor areas.
3. It was founded(建立) in the UK in 1961. Peter Scott designed the famous panda logo.
然后由學習共同體討論后把這些句子分成兩大類(主動與被動)。接著合作總結(jié)出被動語態(tài)的構(gòu)成以及在不同時態(tài)中的具體用法。再讓每個學生自己試著把謎語中主動語態(tài)的句子變成被動語態(tài)。隨后學習共同體成員間互相核對答案,答疑解惑。
在這樣的語法教學活動中,筆者通常采用“基于問題”或“基于項目”的學習,并且使學習者保持持續(xù)性學習時間。這樣能讓學習者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持續(xù)地堅持下去。
在學習共同體中,學習者在個性方面是主動的、對自己的學習具有自主權(quán)、負責任的學習主體;每個學習者都有權(quán)參與教學決策,既是意義的制定者,也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問題解決者;在社會性方面,學習共同體的成員不是一個孤立的學習者,自己和其他成員必須互相依賴才能取得最高的學習效率。所以,在學習共同體的語法課堂中,建設性的討論、質(zhì)疑和批評成為穩(wěn)定的對話方式。
二、巧設情景,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新授課成效
新授課可以通過學習共同體共同探究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律,然后再由教師創(chuàng)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有緊密聯(lián)系的話題與情景,共同體成員共同操練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以牛津英語(江蘇版)9A Unit 7 Grammar為例。筆者在上課伊始給學生看一些他們熟悉的寓言故事的圖片。讓他們先根據(jù)圖片完成句子。如:It is______pleasant weather. There is?________little food.等。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共同體用so... that...或such... that...把兩個句子合并成一個句子。在學生對這兩個語法結(jié)構(gòu)的句子有了初步的認識后,讓學生以共同體為單位討論探究歸納出so... that...以及such... that...的用法,即語法規(guī)律:
1. so + adj. / adv. + that clause
2. so + adj. + a / an + n. (sing.) + that clause
3. so + many / much / little / few + n. + that clause
4. such + a / an + adj. + n. (sing.) + that clause
5. such + adj. + n. (pl.) + that clause
6. such + adj. + n. (un.) + that clause
隨后給學生看了一個老鼠開會的寓言故事,再給他們一些其他寓言故事的相關(guān)圖片,讓他們共同用so... that...以及such... that...編對話。因為學生從小都聽過或看過這些寓言故事,因此都很感興趣并積極參與。
在情境中對于所歸納的句型進一步理解運用。同時,基礎薄弱學生也可以在與同伴對話幫助下,對句子要點、結(jié)構(gòu)鞏固掌握。例如,兩兩合作完成對話:
A: What happened to the mice?
B: ...
A: That's too horrible.
B: Yes. The mice were so... that... / ... too... to... / ... enough to...
學生在同伴互助中,深入理解與運用句型,完成句子的有意義應用,形成語用意識與結(jié)構(gòu)。當然,每一個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前有合作規(guī)則和時間的說明,合作后均有對合作過程的監(jiān)控和合作結(jié)果的檢查與匯報。
三、合作探究,提升初中英語語法復習課效度
復習講評課可以先由共同體共同思考平時語法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或易錯題,然后每個學習共同體推派一名代表來講解這些難點和易錯題;也可以先讓學習共同成員共同商討、辨析,然后由教師隨機從學習共同體中請一名學生來講解。講解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問題,可以請其他學習共同體的成員來補充說明。最后,再進行當堂檢測,檢測后每個學習共同體或各個學習共同體之間相互核對答案,有疑問之處再討論解決。
當學生對某一階段所學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認識時,如果僅靠教師的堂上講解,不可能解決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在英語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學習共同體的活動。例如,在復習被動語態(tài)時,筆者在介紹本節(jié)課的復習任務后,讓每個學習共同體開展合作復習。先回憶被動語態(tài)的構(gòu)成規(guī)律、用法、重點、難點以及易錯點。接著,共同體成員分工合作,有的負責講解被動語態(tài)構(gòu)成(be done)以及它們在各種時態(tài)中的具體組成形式;有的講解被動語態(tài)在各種句式中的運用;有的舉例說明;有點根據(jù)平時作業(yè)中講解易錯點。然后,由各共同體展示合作成果、分享學習經(jīng)驗。最后,再由全體學生或教師點評。
在初中英語語法學習和復習過程中,共同體學習可以發(fā)揮群體力量,使學生在對相關(guān)知識的分析、歸類、匯總過程中進一步建構(gòu)、完善認知圖式。
借助學習共同體,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與同伴、與教師進行互動,在互動中學習中實現(xiàn)觀點、意見的相互交流,從而達成學習目標。
借助學習共同體,可以更有效地把英語書本上的語言規(guī)則轉(zhuǎn)變?yōu)樾凶哂谌粘=浑H中的語言運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取語法知識奧秘的同時,更好地習得語言知識,進而提升語用能力。
(作者單位:太倉市實驗中學,江蘇 太倉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