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千秋歲引》是湯顯祖徽州之行(1608年)后寫的一首詞,作品借棋局談人生,積郁著經歷寵辱得喪生死之情后的哲思。得益于徽州自然風光之陶冶,至交汪廷訥沉溺詩書、超脫世俗的生活哲學之影響,湯顯祖心中殘存的矛盾糾結蕩然無存,徹底釋然、放下,他的精神世界由此進入新的狀態(tài)——告別世俗、親近自然、灑脫率性、自由自在。
關鍵詞:道家;親近自然;超脫世俗;反思
作者簡介:董曄(1977.4-),男,甘肅臨澤人,新疆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新疆農業(yè)大學中國語言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7-0-02
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有著“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的大戲劇家、十年前聲稱“無夢到徽州”的湯顯祖應汪廷訥之邀來到徽州休寧。時年59歲,“臨川四夢”俱已完成。與他同來的還有一個叫程伯書的人,也是個戲劇家。
汪廷訥,人稱坐隱先生,為人灑脫率真,是當時南京有名的劇作家,代表作有劇本《獅吼記》——現藏于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由于文學藝術上的成就,他結交了當時許多文化名人,其中就有比他大23歲的湯顯祖。湯顯祖在花甲之年,從臨川跋山涉水,一路舟車勞頓,不辭辛苦地來到休寧與汪廷訥晤面,可見二人感情甚篤。三人一起暢游徽州、蕪湖名勝,吟詩聯句。湯顯祖此行非常盡興,回去后寫了《坐乩筆記》,表達了對坐隱園、對汪廷訥的艷羨之情?!跋壬ㄖ竿敉⒃G)澆竹之暇參釋味玄、雅好靜坐——予奇其事而且愛慕不已!”并寫了一首《千秋歲引》詞:
草展華茵,云披翠幕,畫閣張枰向修薄。角端不堪蠻觸斗,桔中自有神仙樂。嘆古今,爭人我,分強弱!
高士洞知先一著??仓沽餍行幕顫?,日把閑情付丘壑。容易莫教鶯語老,等閑可使花枝落。覓王郎,招謝傅,償棋約。
這首詞以弈棋抒懷,安閑恬適,天然湊泊的語句中透露出作者出世之后的獨異心境。
上片首句“草展華菌,云披翠幕,畫閣張枰向修薄?!笨此齐S意的寫景,但體現出道家天、地、人合一的觀念。天者,“云披翠幕”,地者,“草展華茵”,“翠”即綠色,云何以會是綠色這似乎有些令人費解,從自然現象的角度來看,云的顏色不外乎黑色、白色、紅色(朝霞和晚霞)。筆者以為這恰恰表露出湯顯祖的“情”與“意”,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三)中所言“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薄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ā段男牡颀垺ど袼肌罚?。辭官歸隱后的湯顯祖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跳出了黑暗的仕途漩渦,與儒家信念漸漸疏理,而親向自然。獲得了價值追尋的新生,而歸于生命的本然狀態(tài)?!叭A菌”、“翠幕”皆為綠色,綠色乃自然之基色,天、地渾然一色,諧和統(tǒng)一,凝澹虛靜。古之隱者正是在這樣一種境界中撫琴對弈、吟風賞月,故而下一句“畫閣張枰向修簿”以敘述性的語言引出人的行為,“枰”即棋盤,“薄”,即草木叢生之處,陸機《赴洛詩》:“谷風拂修溥,油云高岑。”心境與物境相契,天地人融而為一。
前三句景中含情,接下來的兩句則借典故隱約透露出道家思想?!敖嵌瞬豢靶U觸斗”典出《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萬,逐北句有五日而復反?!痹~里用以比喻下棋,“不堪”即不能承受、忍受,乃否定之意,否定了功利性的爭斗,下棋是自娛娛人之事,爭強好勝之心不可取?!敖壑凶杂猩裣蓸贰闭Z出《幽怪錄》,“有巴邛人不知姓,家有桔園,霜后諸桔盡收,余有二大桔如三四斗,巴人異之,即令摘桔,輕重亦如常桔。剖開每桔有二老叟,須眉然,肌膚紅潤,相對象戲,身儀尺余,談笑自若,剖開后亦不驚怖,一叟曰桔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為摘下耳?!边@與“四夢”之《邯鄲記》中表現的傾心于仙,逃向自身精神深處的生存狀態(tài)是一脈相承的,正如許多人在書籍中找尋到自我的存在、自己的知音,湯顯祖拋棄了塵世俗務的纏擾,在棋盤上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以寧靜淡泊之心體味超功利性的“神仙之樂”。所以對爭強斗狠的行為發(fā)出了慨嘆:“嘆古今,爭人我,分強弱。”這不僅是對那些不能享受棋中之樂而趨于利者的感慨,更是對仕途中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冷酷現實的否定,由棋至人、至世,積郁著經歷寵辱得喪生死之情后的哲思。
下片首句緊承上片之意,袒露心跡。“高士洞知先一著”,意指先知先覺者能夠預知棋局的走向,乃至結果。運籌帷幄,明察秋毫,以至游刃有余,安之若素,不必進行反反復復的廝殺,即能奠定勝局,此非“高士”所不能為,這一句仍然是以棋局言人生。湯顯祖以才故,少年即積極投身舉業(yè),自認有治理天下之術,三十七歲在南京時曾充滿豪氣地作詩自贊日:“歷落在世事,慷慨趨王術。神州雖大局,數著亦可畢?!保ā度摺罚┮苍鴮o臣余有丁說過:“某頗有區(qū)區(qū)之略,可以變化天下。恨不見吾師言,言之又似遷者然,今之世卒卒不可行?!比欢敃r佞臣專權,朝政腐敗,“少有伉壯不阿之氣”的湯顯祖空負舉世之志,久滯下僚,萬歷十十二年(1584)才去南京作太常寺博士這樣一個閑官。萬歷十九年,以轟動朝野的《論輔臣科臣疏》直陳時政的弊端,對神宗繼位后的朝政給予批評,言辭激烈,神宗惱羞成怒,以“假借國事攻擊元輔”之罪,把湯顯祖遠謫廣東徐聞縣,降為典更,兩年后又調任浙江隧昌知縣。仕途倍受坎珂,歷經幾多風雨幾多陰晴,加之心性高潔,不依人而貴,他懷著對朝政的失望于1598年歸隱。十年之后,反躬自省,勘破世事之艱,若能像汪廷訥這樣的“高士”及早洞察世事,就不致在仕途上長久徘徊,耽延光陰,就能及早體驗“笑談魂夢覺平生”(《夢惟軍如送粵行時別淚》)的逍遙生活。
君子的政治失意產生出詩人的訴歌,這正是儒家道德哲學賦予中國詩人的基本特色:士與詩人身份的奇妙結合,是中國文人的基本形象。一旦失志,君子意志就會走向非政治,以耕讀之樂、天倫之情、山水舊園補償君子意志的政治創(chuàng)傷,中國古代文人群體中,大都走過了這樣一條道路:踐行儒家思想(王道政治)一一政治失意一一趨向道家思想(本然真性)。他們在儒家信念的驅動下所受的傷害一一既是精神的,也是肉體的,在道家思想的庇翼下得到慰藉、呵護。在這個精神家園里,登高臨遠自樂暢情,攄虹捫天與物同情。在王道歷史之外依息風巢領略逸然趣味,吸露漱稻游心曠達。儒道互補是比王道統(tǒng)治秘術更大的秘密,表面上兩者必須顯得互相排斥,屈原不懂更大的秘密,只有死路一條。他在《天問》、《離騷》等作品中表現的思無所依是他所信奉的儒家信念本身造成的,他沒有突破自己的信念的有限性。魏晉以以降的歷代君子文人則比屈原幸運得多,他們懂得儒道互補的大秘密,屈原的困境就消除了。當覺悟到世界的混亂和價值的顛倒時,陶淵明想到的是唯有依靠本性自足的人性,唾棄了對歷史王道命運的關懷,把它看作“樊籠”,看作“性本”的束縛。“性本”只愛“丘山”、“園田”、“虛室”。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后,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五首之一》)
柳宗元在受貶遠謫的苦悶中甚至制作《天對》解答屈原的《天問》。蘇軾一生幾經挫折、沉浮,不得志時懂得如何心安理得,怡然自適,既不會提出“天問”,也不會自殺。道家信念給君子帶來甦生。
湯顯祖在儒道之間徘徊過、矛盾過,但受先賢思想濡化而形成的磊落豪俠、清介孤僻之氣,加之他所生存的那個時代突破傳統(tǒng)束縛而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傾向(晚明心學)的影響,使他徹悟所謂仕途經濟不過是一潭污淖,是束縛人的桎梏?!翱仓沽餍行幕顫姟本捅憩F出漸悟后的“我”性復歸,遠離“物”性的超邁閑逸的道家風范?!翱仓沽餍小本洌嚎仓?,易坎為險,遇險難而止。此處意為避開矛盾,方能安閑恬然,寧靜致遠?!叭瞻验e情付丘壑”、“容易莫教鶯語老,等閑可使華枝落?!睅拙鋫鬟_出珍視自然,及時行樂的情緒,與道家逍遙論的精神實質相符,所謂逍遙,便是順情適性,得到自由自在的滿足。“丘壑”“鶯語”“花枝”這些意象與上片的“草”“云”“修薄”構成了一組自然意象群,使上下片景中之情、情中之景意味相諧。最后一句“覓王郎,招謝傅,償棋約?!眲t表現了湯顯祖對魏晉風度的企望。謝傅,即東晉名相謝安,謝安卒増?zhí)担史Q謝傅?!稌x書·謝安傳》:“符堅率眾眾次于淮肥,謝安任征討大都督,命駕出山壁,親朋畢集,與謝玄圍棋賭別墅,游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敝x安晚年歸隱于東山。是真名士自風流,湯顯祖掩飾不住對謝氏的艷羨。王郎為何人,不可確考,筆者管測,當也是魏晉時人,與謝安所處時代前后相去不遠,也是湯顯祖心目中的名流君子,且精于棋道。
“臨川四夢”中的《牡丹亭》是湯顯祖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的頂峰,而這首《千秋歲引》則表現了其生命歷程的重大轉折。徽州休寧之行,得坐隱園及徽州自然風光之熏陶,受汪廷訥沉溺詩書、信奉宗教、超脫世俗的隱士生活和處世哲學之影響,湯顯祖的人生進入到一種新的境界。創(chuàng)作“臨川四夢”時的湯顯祖雖已超脫但仍有糾結矛盾的影子,而此時的他已徹底釋然、放下,心中郁結已蕩然無存,自由生命意識更加澄澈,與友人共享山間明月、江上清風,與同好吟詩賦詞,撫琴對弈。生命本身的光彩和生氣得以重現。
參考文獻:
[1]劉彥君.論湯顯祖的自由生命意識[J]. 文學遺產,1997(01).
[2]葛兆光.中國思想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01.
[3]劉小楓.拯救與逍遙[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 2001.
[4]聶石樵,李炳海.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9.
[5]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6]文昌里湯顯祖詩文選讀[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7]鄭騰堯.近十年湯顯祖研究綜述[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0(02).
[8]雍繁星.20世紀以來湯顯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文學遺產,2016(03).
[9]鄒自振.湯顯祖的詩歌理論與創(chuàng)作簡論[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