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定勝
摘要:C語言程序設計屬于高職院校以及高等學校的基礎課程之一,在學生的大學學習期間占據(jù)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是C語言程序設計的知識學生理解比較困難,一些知識體系復雜抽象,不利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如果在班級之中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傳授教學內(nèi)容,可能有一部分學生能夠容易接受,而另外一部分學生接受起來應該比較困難。因此,在這種情形之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成為當下一種非常必要的趨勢。因此,本文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作為試點,針對因材施教以及分層教學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實踐進行探索,希望可以促進高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完善,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關(guān)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學構(gòu)思;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16-0185-02
Abstract: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llege learning. However, the knowledge of C programming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some knowledge systems are complex and abstract,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students' subsequent learning. If only one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to teach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class, some students may be easy to accept, while others should be difficult to accept. Therefore, in this case, teaching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very necessary trend.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as a pilot, aiming at the practice of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and stratified teaching in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hop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students.
Key words:C language programm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stratified teaching;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methods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是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學習的第一門語言課程,其特點是語言簡單、具有豐富的數(shù)據(jù)類型、有著豐富的運算符和生成代碼等。但是由于C語言程序設計中有許多知識點、思想復雜且抽象,對于剛剛開始學習的學生而言非常吃力。此外,因為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以及努力程度不同,在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上表現(xiàn)不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必然會形式一些學生“不夠吃”,而另外一些學生“吃得撐”的不良狀況。因此,在開展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有必要引入因材施教和分層次教學。
1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1.1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理論依據(jù)
分層教學與因材施教并未有明確的區(qū)分,二者有很多共同之處,從古至今,我國有很多關(guān)于“因材施教”的教學案例,而且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學家巴班斯基曾經(jīng)對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提出了自己的心得與體會,并主張針對不同的學生,應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一種最優(yōu)的學習理論,這成為分層教學以及因材施教最好的理論依據(jù)。
1.2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構(gòu)思
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可以得知,班級之內(nèi)的學生通??梢苑譃槿箢?,其一是本身學習基礎不夠好,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反應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非常吃力,就像是學習天書一樣。其二是存在部分學生先前學習C語言自認為很簡單,但是隨著學習難度的逐漸加深,其學習興趣也逐漸地削弱。其三是第一次接觸C語言,對此充滿了好奇心,認為C語言比較有趣,教師的教學非常簡單,這一部分學生想要更進一步地接觸C語言。根據(jù)學生反映出來的學習問題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比較容易的原因與學生的招生生源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以高職院校為例,其招收的學生主要是由如下幾大部分組成:高考、單獨考試招收來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大部分是中職的學生、通過補錄而來的高考學生。多樣化的生源基礎導致學生的學習差異很大,使得教師在教學中進度不一,很難完全把控住班級內(nèi)學生的學習新情況。比如一些學生在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學習基礎已經(jīng)比較好,但是一些學生的學習基礎幾乎為“零”[1],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一點也不熟悉,這種狀況的存在就對教師的教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不將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學習差異考慮在教學過程當中去,必然會影響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得班級之中的學生學習程度不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考慮學生的學習程度,提出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教學構(gòu)思,對于提高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優(yōu)化教學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際作用。
1.3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實際現(xiàn)狀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主要在于培養(yǎng)應用型的專業(yè)性人才,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未來的長遠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但是因為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有豐富、有欠缺、也有高有低。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傳授教學內(nèi)容,必然有一些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快,而另一部分學生接受得比較慢。因此,為了兼顧班級之內(nèi)的所有學生,應當實施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的學生,這些學生實踐能力比較強,接受C語言程序設計的能力比較快,但是這一部分學生人數(shù)不多,是培養(yǎng)高端應用程序人才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高校社會認可度的最優(yōu)選擇。
(2)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比較強,其動手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快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占據(jù)班級學生的比例較大,大概在60%,是班級學生學習的主體部分,同時也是最具有潛力的學生,如果教學方法針對性比較強,學生將會成長得很快,反之,則會落入到第三個層次當中。
(3)具有實踐能力差、缺少學習自覺性、學習積極性比較差的學生,該類學生大約占據(jù)班級比例15%左右,這一部分的學生是教師應當關(guān)注的重點,因為他們學習能力比較差,需要教師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體差異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第三個層次的學生,可以給予適當?shù)那楦屑?,首先設置一個小目標,不能一下子跨越過大,以免這一部分學生因為接受程度較低,影響學習自信心。
2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在C語言程序設計中的探索
2.1 結(jié)合專業(yè)特征,明確學習目標
現(xiàn)階段,在高校教學體制中,一般是首先安排學生學習基礎性質(zhì)的計算機課程,在基礎課程學習之后,再開設專業(yè)性質(zhì)的課程。這樣的教學安排遵循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規(guī)律,但是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教學過程,而不在于課程設置,因為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基礎課程與專業(yè)基礎課程存在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二者并未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2]。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公共性質(zhì)的基礎課程,通常被設置在第二個學期,但是在這個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yè)的內(nèi)容知曉得并不多,對于之后從事的工作更是一無所知。因此,并不知道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對自己的未來會起到什么樣的幫助。
2.2 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
大學生來自我國各個地區(qū),他們的生活背景、學習背景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先前所養(yǎng)成的學習方式也必然存在較大的差異,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語言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在班級中個體差異的表現(xiàn),采用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比如有一50人的班級,教師在經(jīng)過常規(guī)的教學之后,對于班級之內(nèi)的學生應該有個大致的了解,比如可以通過點名、提問以及答疑等方式,學生們對教師同樣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對于一些章節(jié)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對于一些章節(jié)了解并不透徹,比如指針和數(shù)組這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能很好。待到對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指導,貫徹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應當給予一些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鼓勵這一部分學生常識做一些藍橋杯、軟件競賽編程方面的問題,并鼓勵學生申請報名參加藍橋杯以及ACM大賽,讓第一層次的學生有足夠的選擇以便發(fā)揮自己的真才實干,并為學生搭建一個成長和長才的平臺。此外,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善于挖掘?qū)W生身上存在的優(yōu)點,這一部分學生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某一個領(lǐng)域中表現(xiàn)出的實力很強,但在另外一些領(lǐng)域?qū)嵙芤话恪?/p>
2.3 采用分層評價教學機制,充分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理念
從分層、因材施教理念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實踐中可以看出,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情緒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肯定。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C語言程序設計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能采用一個標準去要求和評價學生,應當有針對性和明確性。事實上,分層評價的方式是針對學生教學預期的結(jié)果,以及每一層次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進行評價,在評價標準上采用層層標準的動態(tài)機制。并根據(jù)學生最終形成的評價結(jié)果,動態(tài)化的調(diào)整學生的層次,從而給予學生充分的激勵。此外,還應當為學生建立一個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2.4 貫徹實施分層與因材施教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是在對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基礎上而全面實施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在充分尊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以動態(tài)化的眼光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達到一種較為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3]。經(jīng)過相關(guān)課堂調(diào)研和課堂實踐得知,要想將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充分貫徹落實,首先,應當將學生進行分層;其次,實施教學分層;最后,實施實驗分層的教學模式。通過對上文的論述中可以得知,將學生進行分層是實施分層和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在分層之前,通過考試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與考試成績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因為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對于許多知識還比較陌生。因此,分層教學應當安排在兩個星期的課程之后,也就是學生在學習了簡單的知識之后進行,因為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在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基本語法并已初步具備了學習的能力,以及具有了對C語言的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是應當注意,分層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應當是動態(tài)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堂表現(xiàn),提高分層或者是降低分層等,真正從根本上的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講授分層是實施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根據(jù)每一層次的學生,采用針對性的課堂講授方式,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主要是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加深一些問題的難度。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而言,主要是在鞏固學生學習基礎的前提之下,適當?shù)卦黾又R,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逐漸朝著第一個層次轉(zhuǎn)化。對于第三個層次的學生,應當將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綜合考慮進去,從而適度地增加學生知識。實驗分層是針對學生就已經(jīng)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進行練習,對于這三個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應當針對題目的簡單和復雜程度進行針對性的布置,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而言,主要是一些基礎性的鍛煉,而對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學生,應當要求其在掌握的基礎上,多多進行鞏固和強化,并要求學生多使用編程知識解決一些實際性質(zhì)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程度才會更上一個臺階,提高到另外一個層次。
3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使得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更加地明確,教師還可以在動態(tài)化的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要善于使用分層次教學的方式,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精神,豐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精神內(nèi)涵,為以后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源泉與動力。
參考文獻:
[1]羅愷韻,陳曉玲.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60.
[2]童紅兵,姜曉潔,欒曉飛.基于CDIO模式的線上線下融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9(11):24-28.
[3]陳雙,段欣,沈潔.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運營實踐研究——以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9(11):29-34.
【通聯(lián)編輯: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