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摘要:《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是中職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理論知識較多,而且概念比較晦澀抽象,課堂上教師如果照本宣張的授課,學生難以理解,容易造成學生對這門專業(yè)的興趣減弱,教師教學上也力不從心,所以網絡技術的教學歷來是我們中職網絡技術教師的難點。如何打破這個僵局,這兩年,我們嘗試著應用費曼學習法來進行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將對費曼學習法應用于網絡技術基礎教學的原理及步驟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費曼學習法;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類比;以教代學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16-0122-02
費曼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他提到過經常會糾結于一些高深的研究論文。如何破局呢?他的辦法就是,仔細閱讀這篇論文的相關材料,對涉及的基礎知識進行理解和補充,然后用通俗的語言進行概括,直至掌握論文的精髓。
“如果你不能簡單地解釋一件事,那你就還沒有弄懂它”,費曼將這個道理變成一套方法,核心是學習的過程中,假想你面前有一個和你一樣的外行人,你得現(xiàn)學現(xiàn)賣,而且只能用他能懂的語言去解釋。
中職網絡技術基礎是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它涉及很多概念,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要用一些術語去解釋概念,而對于中職生而言,他們對這個術語的本身,包括術語與術語間的關系,理解是含糊的。
比如在講解“TCP”功能的時候,教師如果僅僅用教材上“該協(xié)議提供面向可靠數(shù)據(jù)傳輸服務,它通過提供校驗位,為每個字節(jié)分配序列號,提供確認與重傳機制,確保數(shù)據(jù)可靠傳輸”這樣的描述去解釋“TCP”,顯然學生是難以理解的。
如何解決教學中的瓶頸現(xiàn)象,教師就要先拋開教材的專業(yè)語言描述,而尋找一種更貼近于生活的例子來對這個概念進行講述,同時讓學生能聽懂這樣的描述,真正理解這個概念的內涵,而不是去死記硬背,這就是應用費曼學習法的前提——類比。
費曼學習法的核心就是采用了“輸出式學習”的原理,就是將一個概念流利地說出來。通過變換知識的表述形式,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通過別的事物來進行類比,要讓一個外行人都能完全聽懂。
費曼學習法的技巧包括四個步驟:概念類比、以教代學、查漏補缺、簡化語言。
這兩年,我們應用費曼學習法在網絡技術基礎的理論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以費曼學習法的四個步驟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 概念類比
類比是費曼學習法應用的前提,它是通過尋找已有經驗與抽象事物的共同點或相似點,應用已有經驗的相關知識嫁接到抽象事物上,從而對抽象事物做出假定性說明的推理方法。
TCP/IP分層體系結構歷來是網絡技術基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部分內容理論抽象,概念多,歷來是教師教學頭疼的地方,如果按照教材上的解釋來授課,往往學生不好理解,教師上得也辛苦。因此我們根據(jù)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按照學生能理解的經驗來接受,把TCP/IP體系各層的功能進行類比解釋,讓師生走出教與學的困境。
教學案例:如何借用實際生活中的事物來類比TCP/IP各層的工作原理。
想象有這么一個場景,居住在北京的小明想給自己居住在廣州的朋友小紅寫信。小明寫好了,然后把信給自己的媽媽。這里信的內容就可以類比成應用層的內容,小明就類比應用層。
媽媽拿到信,幫小明把信用信封裝好,然后信封上寫上,from小明to小紅,然后把信交給郵遞員。這里媽媽就類比傳輸層。
郵遞員拿到信,查到小紅的住址,然后把信放到一個包裹里面,在上面寫上from 北京 to廣州,然后把信交給物流。這里郵遞員就可以假定為網絡層。
物流拿到包裹,把包裹分發(fā)到開往廣州的火車上,這里物流就類比數(shù)據(jù)鏈路層,火車就是數(shù)據(jù)包內容。
這就是費曼學習法的概念類比,按照生活中的普遍現(xiàn)象來重構一個概念。經過這種教學嘗試的實踐,學生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述,把枯燥晦澀的網絡原理用生活現(xiàn)象來描述,學生馬上就能理解TCP/IP的各層協(xié)議的含義。
2 以教代學
費曼學習法核心就是“以教代學”,這個“教學”不是再讓老師來教學了,而是讓學生當老師,讓學生來“講課”,講給老師聽,講給同學聽。培養(yǎng)學生應用類比的語言來解說,并且盡量去掉書籍和閱讀材料中已有的詞匯, 完全用自己的話來解讀。
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將學生要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講授給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自己也模棱兩可等,那就說明這些知識點并沒有熟練掌握。嘗試“教學”的目的就是發(fā)現(xiàn)薄弱點。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利用課堂環(huán)境,鼓勵學生上臺當“老師”,用簡潔的語言利用生活的常識來描述所學的知識點。
其實不僅在課堂環(huán)境,平時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教學”練習,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比如如何理解可靠傳輸(TCP)和不可靠傳輸(UDP)兩種服務,可以啟迪學生用快遞員送郵件簽收或沒簽收的情況、打電話和發(fā)短信的區(qū)別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傳授給同學,同時將自己的“教學過程”寫出來,作為作業(yè)上交,教師通過檢查作業(yè),就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
3 糾錯學習
學生在第二步“教學”中遇到了問題,那么就需要進入第三步“糾錯學習”。糾錯學習就是強化、鞏固和加深知識。通過反復查詢資料、再學習、強化記憶,然后再重復第二步的“教學”進行驗證,直到可以順利地描述出相應的知識。
網絡技術概念的學習關鍵在于理解,所以學生在“教學”中如果遇到問題,就需要反復思考、學習,爭取做到“自圓其說”,同時同學在相互“教學”的過程中,也能發(fā)現(xiàn)對方知識掌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相互促進。
在實際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學習”的能力。比如在描述TCP協(xié)議的三次握手,很多學生不太理解,什么叫作三次握手,描述往往會出現(xiàn)錯誤、偏差,這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提交的描述,找出最佳的類比方案,比如有的學生這樣描述:
甲方(發(fā)送方):喂,聽得到嗎?乙方(接收方):聽得到,你聽得到我嗎?甲方:聽到了,我們可以說話了。經過三次對話之后,甲方就開始向乙方說正事。
這說明了這個學生已經理解了三次握手的機制了,教師在課堂上讓這個學生 “教”給同學們,那么原來理解有偏差的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了,原來這就是三次握手,和實際生活的場景一樣的,設計三次握手的目的就是計算機網絡要滿足“在不可靠信道上可靠地傳輸信息”這個需求。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通過糾錯學習,學生經過反復“教學”,對網絡技術概念的理解將會十分深刻,這就是“高質量的傳授代替了死記硬背”。
4 簡化語言
費曼學習法的第四步就是簡化語言,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提煉、精簡,去掉多余的信息,簡化到就是通過最簡單的類比語言,讓一個非專業(yè)的人一聽就能懂,夸張點就是小孩子也能聽得懂。
比如解釋TCP連接斷開過程的四次揮手,經過類比,學生的“教學”,以及糾錯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真正理解了這個概念,就可以嘗試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描述了。那么四次揮手的描述就可以這樣簡化: 小明對小紅說:“我沒事兒了”,小紅回復“我知道了”,然后小紅對小明再說“我也沒事兒了”,小明說“我知道了”。四個過程:小明—>小紅、小紅—>小明、小紅—>小明、小明—>小紅,就是四次揮手。
用這種方式來表述,言簡意賅,聽的人也就很快理解了四次揮手的含義。為了檢驗學習效果,我們曾經讓信息專業(yè)的學生向非信息專業(yè)學生講解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的機制,非信息專業(yè)的學生一聽就明白了,說明了費曼學習法在解決概念性的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費曼學習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用最平常的事情、最簡潔的話來表述知識,從而先避開晦澀的術語,另辟蹊徑讓學生掌握網絡技術的原理。
5 結束語
經過這兩年的教學嘗試,費曼學習法在網絡技術基礎的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然首先教師要接受和應用這種費曼學習法,要充分備課,查閱大量資料,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掌握類比的技巧。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費曼學習法的習慣,鼓勵學生多想、多說,而不是死記硬背,費曼學習法也是一種快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對終身學習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逐漸有意識地將這種學習法應用于其它學科,并且取得很好的成效,這也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
參考文獻:
[1] 吳小琴.掌握以教為學的費曼技巧 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效率[J].青年與社會,2018(30):113-114.
[2] 艾娟.類比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智富時代,2017(7):441.
[3] 雷勇.類比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1,32(11):197.
[4] 陳仕桂.例談類比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7(17):26.
【通聯(lián)編輯: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