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琴
摘 ?要:在推行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經典閱讀意義重大。本文結合實際,重點探究信息技術背景下農村地區(qū)小學中年級經典閱讀現(xiàn)狀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中年級經典閱讀順利開展。希望能為相關教學工作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村地區(qū);經典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184-02
讀孟得義,讀老得智,讀莊得慧,讀墨得力行,讀韓得直面,讀史使人明智,鑒以往知未來。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歷經千年后依舊煜煜生輝,其中的偉大智慧、優(yōu)秀思想對現(xiàn)代人是莫大的啟迪。農村地區(qū)小學中年級開展經典閱讀,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更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但當前,農村地區(qū)小學中年級經典閱讀教學還存在較多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信息技術背景下農村地區(qū)小學中年級經典閱讀現(xiàn)狀
受傳統(tǒng)評價機制的影響與限制,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仍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育教學水平的主要標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忽略經典閱讀教學,經典閱讀活動難以有效開展。具體而言,農村地區(qū)小學中年級經典閱讀被忽視、被壓縮、被邊緣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學校內經典閱讀條件不足。農村地區(qū)多數(shù)小學未做好圖書室建設工作,學生缺少大的閱讀環(huán)境;同時,學校經典書籍數(shù)量不足,難以全面滿足學生閱讀需求。二是教師忽視經典閱讀活動。農村地區(qū)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信息不夠暢通,小學教師以及學生的視野與格局都受到限制,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未正確認識到經典閱讀的重要性,認為學生只需學好基礎文化知識與技能即可。受教師的思想觀念與行為影響,學生也缺少經典閱讀意識,不愿意在閱讀方面花費時間與精力,因此閱讀的數(shù)量有限,閱讀效率不高。三是學校在推進經典閱讀活動時缺少規(guī)劃、計劃。具體表現(xiàn)在經典閱讀內容快餐化,比如,學生的日常閱讀書目多為《青年文摘》、《讀者》、《意林》、《故事會》等,這些書籍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見識,但其文化底蘊與教育價值無法與經典名著相提并論。四是農村小學生的經典閱讀興趣不高,大部分農村小學生不喜歡進行經典閱讀的閱讀,不僅因為經典閱讀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教師以及家長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因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沒有感受到傳統(tǒng)閱讀的重要性,因此學生也不能夠感受到經典閱讀的重要性,自然而言就不喜歡進行閱讀。而家長較為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生,家長很少會給學生買經典閱讀讀物,小學生對經典閱讀沒有概念,所以對經典閱讀不感興趣。
2.信息技術下農村地區(qū)小學中年級經典閱讀策略探析
(1)利用信息技術豐富經典閱讀形式。對于經典名著的有機滲透,誦讀只是一種基本方式,是讓學生接觸經典名著、接受經典名著的基礎途徑,但要想充分發(fā)揮經典名著的教育價值,提高經典名著閱讀效率,還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經典學習活動,通過形式豐富、內容精彩有趣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有效縮短現(xiàn)代學生與古典名著的距離感,提高經典閱讀效率。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這部經典作品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經典表演比賽活動。首先將書中內容選取一個片段,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組間成員相互分配角色,將這一片段表演出來,表演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錄像,并上傳到班級、年級或學校信息網絡教學平臺中進行評選。通過這種表演、比賽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經典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真正的做到由以往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能夠讓學生在愉悅的閱讀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情感教育,提高經典閱讀質量。
以文本為主的閱讀模式是傳統(tǒng)的經典閱讀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能夠突破傳統(tǒng)經典閱讀傳統(tǒng)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閱讀空間。例如,在進行經典閱讀《詩經》中的《蒹葭》時,小學生經驗有限,他們并不知道蒹葭是什么,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去搜集與蒹葭有關的圖片、視頻等等,然后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學生就能夠直接對蒹葭進行觀察,并且能夠感受到蒹葭帶來的美麗景色,還能夠獲得置身其中的感受,就能夠對蒹葭有所了解,進而對文章更容易理解,更好的進行閱讀。與此同時《蒹葭》已經被歌手李健改編成為歌曲《在水一方》,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歌曲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還能夠刺激學生的聽覺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進行經典閱讀。
(2)利用信息技術解構閱讀內容。由于社會環(huán)境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不同,以及小學生的知識經驗以及生活經歷都非常有限,因此經典名著對現(xiàn)代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高度與難度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不喜歡閱讀經典的原因是讀不懂,或是其中的故事與現(xiàn)實生活無關,因此,大多小學生愿意選擇一些快餐式書籍進行閱讀。面對這一閱讀現(xiàn)狀,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借助各種媒體,有效降低經典著作閱讀難度,并對學生的閱讀觀念、閱讀行為進行有效引導,使其正確認識到經典閱讀的重要性,形成正確的閱讀意識與閱讀習慣,從而實現(xiàn)有效閱讀。而將經典名著簡單化、直觀化的有效途徑便是將其中場景、故事內容直觀展示給學生,或是通過專業(yè)的解讀,降低閱讀難度,幫助學生有效閱讀。為此,教師可廣泛搜集與經典著作相關的影視資料,在合適時間為學生播放;或是搜集百家講壇中關于經典名著的解讀,在學生閱讀前或閱讀后,為學生播放,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故事情節(jié)、理清文中人物關系脈絡,降低閱讀難度。另外,教師也可利用信息技術帶領學生多重解讀經典名著,引導學生將翻拍的影視作品與原著做比較,比如,《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雷雨》等等,讓學生深入感受原著作品的美妙與精彩,進而生出閱讀原著作品的欲望,感受經典名著的語言魅力,從而走向經典深處,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與智慧并且引發(fā)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的理解經典閱讀內容??梢?,在實際的經典閱讀過程中,只有利用信息技術解構閱讀內容,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水平,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和不斷的進步。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qū)小學中年級開展經典閱讀,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也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信息技術背景下,農村小學中年級經典閱讀要能立足實際,結合具體學情與閱讀內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經典閱讀環(huán)境與氛圍,豐富創(chuàng)新經典閱讀形式,并利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對經典的多重解讀與深入閱讀,引導學生樹立閱讀經典的意識,形成閱讀經典的習慣,促進經典在農村地區(qū)的永久流傳。
參考文獻
[1]王林嬌.移動互聯(lián)網視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2):94
[2]趙志武.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1):121
[3]方佳.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8(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