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芳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初中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點和難點,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最有效方式。在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時,需要精準把握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理清核心素養(yǎng)與高效課堂之間的關系,并從問題思考意識培養(yǎng)、數學思維教育和最佳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具體開展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80-01
傳統(tǒng)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存在思路陳舊、方式落后和定位不精準等多種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應用能力。因此,為了有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就需要融入學生實際,賦予初中數學教育生活化內涵,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1.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未能培養(yǎng)學生形成必要的問題思考意識
在傳統(tǒng)初中數學教學時,老師缺乏對教學全過程的有效關注,多數老師僅將重點放在了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yè)檢查上,缺乏對課前預習的有效關注,也未能為學生提前設置教學問題,影響了學生的預習結果,更無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必要的問題思考意識。在課堂教學上,多數老師習慣從理論概念講解切入,未能為學生設置良好的導入情景,缺乏對學生的有效啟發(fā)。
(2)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缺乏生動性
初中數學課堂受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數學驗算過程的枯燥性和理論公式的抽象性等因素影響,教學互動性與趣味性較低,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課堂教學內容看,初中數學課堂多為概念解釋與數學公式講解、空間想象,學習理解難度較大。從教學方式看,主要為老師板書演算示范,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課堂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數學教學使用的考核機制不夠合理
傳統(tǒng)初中教學考核多以試題測試為主,缺乏對學生課堂學習狀況的及時關注,在課堂教學反饋上,僅憑提問情況來檢測學生的狀況,提問的覆蓋面較窄,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考核標準上,主要通過答案的“準確度”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缺乏對學生問題思考過程和數學意識的有效檢驗。
2.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所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具體到初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為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建模意識和數據運算等。在當前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時,要從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發(fā),關注學生基礎,融入生活化理念,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1)融入生活化理念,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數學問題思考意識
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時,要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進而建立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我探索、發(fā)現中解決數學問題,形成問題思考意識。以人教版數學《圓》一節(jié)中“圓錐體”知識點為例,由于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相對較差,容易混淆“圓錐”與“圓柱”。因此,在該知識點教學時,先提出問題:“圓錐側面的展開圖是什么形狀”;“側面展開圖與圓錐本身有什么樣的關聯”。隨后,學生積極思考,并帶著問題來學習“圓錐”知識。隨后,結合“蒙古包”、用紙制作“圓錐體”等直觀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圓錐體”的空間理解。最后,引導學生推導圓錐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2)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形成理性的數學思維
在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時,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打造生動、形象的教學課堂,通過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形成理性的數學思維。以人教版數學《變量與函數(一)》為例,作為概念課,其中涉及較多理論概念,教學內容整體抽象,學生理解難度大,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老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問題,使用微課的方式制作、教學視頻,將理論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在實例中較好的理解概念本質。比如,老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函數發(fā)展歷史的小視頻?;驅⒆兞?、函數值等概念轉化為速度V,時間S的“距離”問題,在借助多媒體繪制坐標軸,利用圖像的變化來形象講述函數的概念,消除學生的枯燥感。
(3)重視教學考核評價,具體衡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狀況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評價依據在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培養(yǎng)狀況。首先,初中數學課堂的關注點要從對教學任務的考核轉化為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狀況的考核,聚焦學生數學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次,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要進行細化調整。要根據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軌跡,逐一分解,細化為可操作的目標方案,通過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實現數學課堂的預期目標。最后,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學習能力等因素,制定教學指導方案,通過制定與學生數學學習實際相匹配的教學方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3.結語
當前核心素養(yǎng)教育已經成為教學創(chuàng)新的方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放在首要位置。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的枯燥性和抽象性,要注重從生活中選材,豐富教學內容,注重使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通過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和數學思維,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楊燕,李廣元.在導學案引領下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嘗試—“同底數冪的乘法”教學案例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85
[2]王增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學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以甘肅省張掖市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9(07):10-12
[3]梁其帥.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命脈—淺談農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建設[J].基礎教育論壇,2019(1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