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茗
午休的鈴聲傳來,校園漸漸熱鬧起來。
以前都是媽媽接她回家吃飯。她早已按捺不住回家的渴望,背上書包匆忙跑下樓。明媚的陽光直射下來,她抖了抖肩膀,把書包頂在頭上遮陽,站在校門口望眼欲穿地等著媽媽。十幾分鐘過去了,她耐心地和來來往往的熟悉的同學(xué)打招呼,向認(rèn)識的家長們問好,可就是看不見最熟悉的身影。
她把頂在頭上的書包放在地上,一遍遍跟認(rèn)識自己的家長打聽。終于,焦慮至極的她跑回教學(xué)樓,跑上四樓,因為站在那里視野更開闊。
站在四樓果然能看得更遠(yuǎn),只不過窗臺比她高出一截兒,跳起來的瞬間才能看到外面的情況。她一遍遍地跳起來,氣喘吁吁的她好像看到了媽媽的身影……
教學(xué)樓里早已安靜下來,甚至比上課時更安靜。她跑下樓的腳步聲非常清晰,又好像能聽見自己的心跳。她再次回到校門口,抻著脖子向外張望,然而毫無所獲。她的心仿佛墜入深淵。徹底的失望擊潰了她的心理防線,她哭了。
從一開始羞澀地小聲啜泣到希望有人提供幫助的號啕大哭,不出所料,她的哭聲引起保安室里正在吃午飯的保安叔叔的注意。她不記得自己是怎么來到保安室的,也忘了怎么跟保安叔叔訴說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傊0彩迨褰o她的媽媽打了電話,她的媽媽也答應(yīng)盡快趕來??伤琅f不停地哭,就是停不下來。保安叔叔甚至這樣勸她:“別哭了,再哭校長就過來了!”真是讓人難以理解,她也無法理解自己的行為,后來爸爸問起來時她只好支支吾吾地糊弄過去。
媽媽終于趕到學(xué)校,她這才不哭了。原來,媽媽給她報了在學(xué)校吃午飯的午管班,那天是第一天,但她忘了,所以鬧了一個大烏龍。嗓子哭啞了,火辣辣地疼,想喝水時才發(fā)現(xiàn)書包還扔在校門口。媽媽只好帶著她來到學(xué)校附近的餐館,那天的飯菜格外香。
她是誰?她是我的“際遇”、我的回憶,是藏在我腦子里天真幼稚的“小人兒”?,F(xiàn)在想起她的經(jīng)歷,我還會笑起來。她停留在過去,而我將走向未來。我不會像她那樣任性還不自知,也不會只擁有簡單的快樂。我早已不是她了,但是她成就了我。
教師點評
一件平常小事,卻在慢慢的回憶里演變成成長的標(biāo)志。小作者別出心裁地采用了雙重視角:現(xiàn)在的“我”的視角;經(jīng)歷這件事的“她”的視角。直到文章結(jié)束,我們才知道,這個“她”就是當(dāng)時的“我”。我們跟隨小作者的目光,看到那個站在校門口傷心哭泣的小女孩,感受到“我”對“她”的復(fù)雜情感———既同情,又有些不解。正是這種困惑與“際遇”,催促著我們成長。(朱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