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露
摘?要:教師在實施班本課程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兒童的主動性,讓兒童做課程的主人。本文將從大班班本課程《春天里——筍》為例,站在兒童的視角,關注兒童的問題,利用多方資源,及時捕捉回應兒童關注的焦點,開展順應本班孩子興趣點的班本課程活動。
關鍵詞:班本課程?教師?兒童
促進每個孩子有個性地發(fā)展,是學前教育的根本目標,合適的課程內容和孩子喜歡的實施方法則是實現(xiàn)學前教育目標的重要條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遇到以下一個問題:教師預先設定的課程內容偶爾會不符合本班孩子的興趣,而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卻不能及時納入到課程中來,因此教師需具備課程開發(fā)的能力,通過班本課程的開發(fā),促進本班幼兒個性發(fā)展。
一、班本課程的概念
班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是班級,是班級的老師和學生。班本課程更具綜合性、實踐性和班級文化情境性,也更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在開發(fā)班本課程的依據(jù)和空間等方面上,應力求規(guī)范、合理和有效。二、班本課程的實施過程
班本課程的實施過程具有動態(tài)性,教師要根據(jù)兒童們的興趣、遇到的問題不斷地調整改變。班本課程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jù)兒童的需要,及時地用合適的方式給予應答。本文以班本課程《春天里——筍》為例,具體闡述以下幾個方面:
1.捕捉幼兒興趣,及時生成班本課程
在教學實踐中,班本課程的產(chǎn)生是在主題大背景下的,與兒童的生活息息相關,跟他們的已有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因此班本課程的來源大致有以下幾個途徑:
(1)孩子在幼兒園日?;顒又?,對某一事物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從孩子們的關注焦點出發(fā),共同討論、探究的話題,從而聚焦班本課程的主題。
(2)孩子對各自假期生活分享,對共同的生活經(jīng)驗產(chǎn)生共鳴,從而確立想要探討的班級主題。
春姑娘邁著輕快的腳步悄悄走進了幼兒園,美麗的綠色給幼兒園穿上了生機勃勃的外衣。幼兒園里的小竹林里也散發(fā)著春的氣息。孩子們帶著期望散步到了小竹林?!安皇钦f竹子下面會有筍嗎,怎么這個竹子下面沒有筍?”;“去年看到這里有好多的筍,今年它們怎么不長出來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一場與筍的約會悄然來到。
以班本課程《春天里——筍》為例,午后的散步,讓孩子們關注到了小竹林的筍兒,對筍兒有了濃濃的好奇心,提出了許多關于筍的問題。教師及時抓住本班兒童的問題關注點,開展相關活動。
2.傾聽幼兒需求,進行課程價值判斷
教師將孩子們的問題整理如下四個方面:1.關于生長變化的問題。2.關于筍的種類特點和生長季節(jié)的問題3.筍的生存環(huán)境?怎樣找筍挖筍?4.怎樣選筍?根據(jù)兒童的問題,教師進行梳理,從而明確課程的焦點,為班本課程的預設奠定基礎。
結合兒童的關注點和已有經(jīng)驗,將班本課程《尖尖的筍兒》的目標設定如下:(1)探索筍有所發(fā)現(xiàn)時 ,能感到興奮和滿足。
(2)運用多種方法觀察、記錄,能發(fā)現(xiàn)并大膽描述筍在春天里的生長變化、種類特征、習性與生存環(huán)境等。
(3)在實踐中學習一些簡單的尋找、篩選、制作、測量等,體會合作和細致觀察的力量。
3.從家長資源入手,適時給予幫助
孩子們提出了很多想要知道的問題,帶著問題,爸爸媽媽在周末和孩子們一起去挖筍,發(fā)現(xiàn)筍的秘密,解答自己關于筍的疑惑。通過自己的挖筍,孩子們知道了許多關于筍的秘密,之前提的許多問題也得以解決。
4.追隨兒童的視角,及時捕捉回應
在班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兒童會碰到困難,及時解決困難是教師需要引導兒童的一個能力。對于大班年齡段的兒童來說,他們正處于特別好表現(xiàn)、愛探索的階段,教師需要關注到兒童的問題,及時利用個人、小組、集體的力量共同解決。
(1)激發(fā)兒童已有經(jīng)驗,共同商討
班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兒童是班本課程實施的主題,因此借助主體自身的力量,可進一步推動班本課程的實施。
雙休挖了筍以后,不少孩子帶來了自己挖的筍,想大家一起觀察比較。在集體觀察比較以后,部分筍兒放在教室里由于天氣悶熱,發(fā)生了變質。
那筍兒可以做什么呢?教師引導孩子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悅悅:可以把它們種在泥土里,要用了拔起來。心怡:可以請爺爺奶奶到幼兒園里來,幫我們把筍做成好吃的美食,就像上次做桂花美食一樣。諾諾:我們可以把筍帶回家,請爸爸媽媽做成美食,帶來幼兒園和大家分享。浩騁:可以把筍裝飾一下,比如橡皮泥給它捏上眼睛、鼻子什么的。橙橙:可以把筍帶回家,放到家里的冰箱里或者陽臺上,等需要了再帶來。浩浩:可以把它們放在教室里陰涼的地方,不要給它曬太陽。炫博:可以把它們曬成筍干,不過要選過天氣,有太陽才行。在進行激烈的討論后,孩子們進行全班的投票表決,確定適合的辦法。
(2)關注兒童焦點,給予多方支持
大班兒童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于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有極大的興趣,并由此引發(fā)一系列問題和嘗試性的探究行為。對教師而言,發(fā)現(xiàn)并捕捉到本班兒童的興趣焦點,是開展班本化課程的前提條件。
在經(jīng)過孩子們一系列的討論、投票后,孩子們決定將筍制作成筍干,那如何制作呢?老師借春游外出去自然試驗基地,給予孩子們充分的空間進行嘗試。
外出活動,許多安全問題需要注意,因此老師將這一問題拋給了孩子,孩子們提到了許多的安全問題,并嘗試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辦法進行有效的解決以及預防。
曬筍干是一個大的活動,每個分工有重要的作用。孩子們提出將外出曬筍干有可能涉及的活動進行討論以及分工,制定相關計劃,便于更好地開展活動。
教師在活動中起著支持者的作用,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展開,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如幼兒準備、家長準備、物資準備等。
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安全以及及時關注到每個孩子,教師可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保證活動的進行。
三、班本課程實施的效果
班本課程的實施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認識、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感受春天景象。同時也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筍干,了解筍干制作的過程,激發(fā)孩子們喜歡筍,探究筍的欲望,在操作中進一步發(fā)展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在與兒童共同建構的過程中,兒童是放松的、活躍的,情緒高漲的。
參考文獻
[1]成尚榮.班本課程的存在價值、準確定位與合理開發(fā)[J].中小學管理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