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澍
〔摘要〕要想幫助小學生既成人又成才,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設定的教學目標、秉承的教學理念和采用的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筆者通過在兩個一年級班級中應用和實踐“正面管教”,建立家校合作互動機制,加強師生情感聯(lián)結,讓小學生們在積極參與中體會價值感、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格和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在一年的時間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關鍵詞〕正面管教;師生關系;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6-0063-03
最早接觸“正面管教”理論,是筆者在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學習時,利用“正面管教”理論技術對前來咨詢的學生及家長們進行輔導,短時間內見證了小學生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能力的改變,以及在心理成長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巨大轉變。同時,借助“正面管教” 理論技術,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長們的錯誤教養(yǎng)方式。
自接手一年級新生的班主任及兩個班級的授課任務后,筆者開始靈活運用“正面管教”理論技術,慢慢地在學生幼小身份過渡及學業(yè)改善、能力發(fā)展等多領域取得明顯成效,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教學目標,建立家校合作互動機制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要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要注重訓練小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內化,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格。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建立家校合作互動機制,便于了解每位小學生的原生家庭,發(fā)現(xiàn)成長環(huán)境和人格養(yǎng)成、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規(guī)律,達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密切合作與對接。
筆者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家庭普遍存在幾種現(xiàn)象: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寄養(yǎng)家庭、普通家庭,深入的調研為實現(xiàn)因材施教提供了準確詳盡的一手資料。
教師全面掌握小學生的成長信息,就能夠有的放矢地靈活調整與其相匹配的教育互動方式。溝通中和善而堅定的語言表達,表達表揚與贊許的肢體語言,欣賞與接納的溫柔眼光,都會強化學生對自己的正向評價與認知,潛移默化地塑造小學生未來人格發(fā)展的雛形,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會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美好的人生發(fā)展方向,確保成人與成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二、以生為本,精準匹配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正面管教”作為比較成熟的一套理論技術,顛覆了以往學校、家長長期使用的教育、教養(yǎng)方式,以符合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征,培養(yǎng)其歸屬感和價值感為切入點,使小學生變得愿意主動配合教師,由此對小學生身心健康起到長期積極的推動作用。
檢驗在教學中運用“正面管教”的效度,有四個標準:
1.教師的態(tài)度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
2.是否有助于小學生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3.是否長期有效,有持續(xù)性;
4.是否能教給小學生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于解決問題、敢于承擔責任、樂于貢獻、愿意合作等)。
“正面管教”理論在調整小學生心理、行為、認知等方面行之有效,它提供藝術和多樣化的思路,通過建立相互尊重、合作、歡樂和關愛的師生關系,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教學氛圍,通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幫助學生們習得自律、責任感、合作和自己解決問題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
三、傾聽和共情,加強師生情感聯(lián)結
每一位小學生都是有尊嚴的個體,教師在教學中秉承友善、關心和尊重的態(tài)度與小學生進行互動溝通,會給小學生帶來積極的人際關系體驗。當他們覺得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教師接受和理解時,會受到鼓勵,更愿意聽取教師的教誨與觀點,接受教師的指導與教育,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希望被“看見”是大多數(shù)人共性的心理需求,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在心理上與大人會有基本相同的敏感性。他們的覺察能力很強,解釋能力卻很差,所以教師需要有愛心、耐心和較強的共情能力,愿意蹲下身子平等地傾聽他們內心真實的心聲,“看見”每位小學生的存在。這種形式的師生情感連接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你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小學生更愿意心悅誠服地配合教師的一系列教學動作。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適當?shù)亻_放自己,毫不掩飾自己對小學生的同理心,這會讓師生之間的情感連接越來越緊密。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那么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師生會更快達成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配合默契度也會越來越高。
舉例:當小學生表現(xiàn)出某種情緒感受或行為時,教師可以這樣回饋:“老師真的非常理解你噢,因為我像你這樣年齡時,也曾經這樣過,沒關系,咱們調整一下學習方法,很快就會趕上其他同學,來,咱們擊掌一起努力?!苯又岢鼍唧w改進措施,取得小學生的認同,這時改變開始發(fā)生。
四、設立輪值班長,激發(fā)小學生的積極參與
小學生正面的自我認知、責任感、自律、合作等品格是在日常的實踐中鍛煉出來的,當教師意識到這一點,引導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相互尊重、合作、注重解決問題的“正面管教”行動中來,假以時日,優(yōu)良的品格就會逐漸形成。
為了繼續(xù)強化小學生的正向行為,我設置了“輪值班長”制度,班級里的小學生每人一天輪流擔任班長職務,負責班級一天的學習、課堂紀律、責任區(qū)衛(wèi)生等各項內容。教師的信任與期待,激發(fā)了小學生高度參與的熱情,他們自覺提前規(guī)劃,積極進入各輪值小組承擔相應工作,遇到不懂的地方主動向教師、家長和同學請教。實踐證明,在“班長”角色活動完成后,許多小學生得到了教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自尊心得到了滿足;一天的管理工作順利完成,提高了組織協(xié)調能力,體現(xiàn)了自身價值,感受到了“別人行我也行”的自豪和驕傲,自信心得到了增強;懂得了與別人合作,團隊歸屬感開始萌芽。此項活動以高自尊作為切入點,強化小學生對自己的正面評價和自我暗示,每人心底都認為“自己是最棒的小班長”,班級小主人翁意識也開始覺醒,進一步增強了小學生自覺主動配合教師教學和紀律維持的責任心。
五、建立合理思維,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正面管教”要帶領學生達成的目標是,要有勇氣改變“我不完美”的不合理信念,學會建立合理的思維。“失敗是成功之母”,把每一次犯錯都當成學習的好時機,就像小時候學走路一樣,在跌跌撞撞中邁步,在摸爬滾打中行走,才能健步如飛。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能接受孩子學習走路時的稚嫩,卻不能容忍他們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本身就是一種悖論。錯誤是人生成長的成本與代價,在教學中小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是對學習程度的一種了解,是對教師不斷調整精進教學方法的提醒,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如何建立合理思維,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教師的榜樣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
舉例:考試成績不理想,是怨天尤人還是自我反思,是指責還是理解,怎樣在錯誤中尋求未來更好的方法,我們首先來了解矯正錯誤的三句式:
1.承認——“啊哈,同學們,這次有些同學成績沒有考好,我犯了一個錯誤!”
2.和好——“我向大家道歉啊?!?/p>
3.解決—— “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下次把成績提高上去。”
正面管教的原則是,不論犯了多少錯誤,不論造成了什么樣的麻煩,總能在錯誤中學習到未來會變得越來越好的方法。教師能夠以寬廣博大的心胸接納自己和學生的錯誤,潛臺詞里傳遞著對學生的愛心和耐心,能夠化解學生對錯誤的抵觸和逃避,把因犯錯誤而引起的師生關系從疏遠和敵意轉化為親密和信任,教學工作一定會暢通無阻。包括學習成績的提高,小學生對自己的擔當意識,也會輕而易舉地養(yǎng)成。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石,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在小學生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各項技能。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成為面對錯誤和失敗的示范,也耳濡目染地熏陶學生,能夠幫助小學生在自律、負責、合作、擔當和聚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與進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從而百煉成鋼,身心越來越堅韌。
小學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通過一年對“正面管教”理論的應用和實踐,令人非常欣喜地看到,兩個班級呈現(xiàn)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學習成績與身心健康呈螺旋上升式的交替發(fā)展,家庭、學校、學生三位一體的閉環(huán)互動越來越和諧。萬丈高樓平地起,“正面管教”必定會夯實小學生們的發(fā)展基石,助他們在未來漫長的人生旅程中順利成長、成人、成才。
參考文獻
[1]簡·尼爾森 .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實驗小學,菏澤,274300)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