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冬梅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學語言、數學符號、邏輯推理等的學科,不僅是我國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還是學生健全世界觀與價值觀,形成完善的判斷機制與積極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自主培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以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使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能自主地融入學習,豐富數學學習的技巧?;诖?,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154-01
我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基礎知識數量不多,教育側重點更傾向于對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特別是數學學習過程中對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是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學習內容比較抽象,是當前教學中的難點,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極高的要求。教師在學生培養(yǎng)計劃中一定要針對學生狀況制訂個性化教學方案,注重學生對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從而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數學知識。
1.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
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數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充滿趣味的數學氛圍中展開學習,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習上,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激發(fā)。在數學情境中,學生在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法的過程中,會更加自主地以數學思維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會更加具有數學的特點。在數學情境中,由于整個情境以及學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都與數學相關,可以讓學生的想法與思考方式更加數學化。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時,可以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擬出購物情境,一名學生扮演商家,一名同學扮演顧客,通過問價、砍價的方式,進行數學加減法的練習,將“折扣”設計到情境之中,通過對折扣的計算,掌握用數學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與思維。使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快速掌握數學知識。
2.基于生活實際著手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將用于生活,所以說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不能夠局限于課堂教學,還應放眼于現(xiàn)實生活實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緊密聯(lián)系數學知識與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自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這一思想認同下,更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養(yǎng)成。比如,在講解“圓的認識”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去回憶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的圓形物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生活性,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去演示人騎在不同形狀的自行車上的情況,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等,引導學生去觀察這些不同車輪帶來的效果,去猜測哪種車輪跑得最快,然后通過動畫去驗證學生的猜想。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認識到圓形的車輪能夠讓自行車更快更穩(wěn),也理解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實用性,并且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產生“有沒有不用車輪跑的車呢?速度會不會更快?”的疑問,而這種想法的產生,也意味著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逐步養(yǎng)成。
3.通過數學游戲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在相對枯燥的學習氛圍中,往往很難保持學習的專注,對此,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將與數學相關的小游戲設計到課堂教學中,為課堂增添趣味。學生被游戲的趣味吸引,從而更樂于參與到互動中,在參與游戲的同時掌握教學中的知識點。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適當的時機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培養(yǎng)、鍛煉計劃,讓學生在與數學接觸與運用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基礎的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搶凳子”的游戲,在教室前方擺放6張椅子,挑選7名同學繞圈行走,在信號停止時搶身邊的座位,淘汰沒有搶到的學生,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適當的拋出問題“去掉一個同學和一把椅子,游戲里還剩多少個同學、幾把椅子?”以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在游戲中鍛煉數學思維。
4.啟發(fā)一題多變
創(chuàng)新思維往往需要人跳脫出思維定式,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有意識地去啟發(fā)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際教學中,一題多變是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的有效方法,能夠體現(xiàn)出良好的訓練效果,對于教師而言,在設置一題多變的問題時應當遵從如下原則:保留條件,改變結論;保留結論,改變條件;條件與結論相互替換。比如,在講解“分數”相關內容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班級一共有25名男生,20名女生,請問男生人數占全班的幾分之幾?在學生解答之后,教師便可將該題目變化為:班級一共有25名男生,人數占全班的5/9,請問班上有多少女生?通過這種一題多變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盤活學生的思維,使其養(yǎng)成多角度看待問題的習慣,從而助力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進一步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以教學內容為出發(fā)點,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積極有效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提升其創(chuàng)新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永珍.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學苑教育,2019(01):38.
[2] 鄧文夫.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