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許芬
[摘要] 目的 探析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應用到西藥病房抗菌藥物管理的實踐效果及其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3 429例使用抗菌藥物但未實施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的病歷,再選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3 741例使用抗菌藥物且實施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的病歷,對比分析實施前后的藥物使用情況。結(jié)果 實施后抗菌藥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頻次、人均抗菌藥物費用均明顯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西藥房實施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可提升抗菌藥物處方的審查力度,降低廣譜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保證且提高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可減少抗菌藥物失范使用情況的發(fā)生。
[關鍵詞]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西藥房;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6(a)-010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effect and value of antibacterial drug management system applied to western medicine ward. Methods Select 3 429 cases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using antibacterial drugs but did not implement the drug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n select 3 741 cases using antibacterial drugs from Febr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and implement drug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rug us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Results The antibacterial use rate, frequency of use per capita, and per capita cost of antibacteria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western pharmacies can improve the review of antibacterial drug prescriptions,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l drugs, ensure and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using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ntibacterial antibacterial use.
[Key words] Antibacterial drug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ystem; Pharmacy; Reasoable medication
抗菌藥物屬于可殺菌或抑制細菌活性的廣譜類,一定濃度條件下可對病原體產(chǎn)生抑制甚至殺滅作用,可有效消除致病菌、抑制感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1]。而伴隨其在大型、中型醫(yī)院的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抗菌藥物的濫用現(xiàn)象層出不窮,進一步導致細菌耐藥性提高,對臨床療效及患者醫(yī)療費用產(chǎn)生不良影響。西藥房實施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旨在促進藥物的合理、規(guī)范使用,減少藥物耐藥性,保證療效,減少對患者不必要的傷害[2]。其不僅僅可精確統(tǒng)計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數(shù)據(jù),基于數(shù)據(jù)類比分析再進一步拓展分析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有助于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還可提高相關職能部門對抗菌藥物進行監(jiān)管的便捷性,為研究患者的用藥健康情況提供更為直觀、實質(zhì)性的參考依據(jù),促進抗菌藥物對患者健康造成二次傷害情況的減少,為臨床正確用藥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不斷促進抗菌藥物的規(guī)范使用。鑒于此,為探析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應用到西藥病房抗菌藥物管理的實踐效果及價值,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3 429例使用抗菌藥物但未實施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的病歷,再選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3 741例使用抗菌藥物且實施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的病歷,回顧性分析制度實施前后的藥物使用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該院3 429例使用抗菌藥物但未實施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的病歷,再選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3 741例使用抗菌藥物且實施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的病歷,對比分析實施前后的藥物使用情況。
1.2 ?方法
根據(jù)該院抗菌藥物實際使用情況,制定各級醫(yī)生臨床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醫(yī)師基于標準可開具非限制使用性抗菌藥物處方: 主治醫(yī)師,具備開具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副主任醫(yī)師以上級別具備開具所有級別的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嚴控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若副主任醫(yī)師以下級別使用,需向高級職稱的醫(yī)師進行申請,經(jīng)科室主任與臨床藥師確認、備案、簽字蓋章后即可申領使用,臨床中再度審核用藥指征同步完善各專家的會診意見記錄;針對嚴重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僅僅使用限制應用類抗菌藥物的敏感情況下,即可使用限制類抗菌藥物。同時需明確,感染防范、治療輕度感染或局部感染應將非限制類抗菌藥物作為一線方案;若緊急情況必須使用抗菌藥物,僅可申領1 d用量,同步完善各專家的會診意見記錄。
1.3 ?療效標準
將患者每使用一次抗菌藥物的記錄作為一個統(tǒng)計單位計算使用頻率,采用中國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CH155.0予以數(shù)據(jù)整合與分析,記錄分析管理制度實施前后的抗菌藥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頻次以及人均抗菌藥物費用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實施前3 429例中抗菌藥物使用率為56.02%(1 921/3 429),實施后3 741例中抗菌藥物使用率為44.07%(1 511/3 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5.191,P=0.000);人均使用頻次:3 429例實施前(4.58±1.14)次、3741例實施后(2.23±1.08)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9.622,P=0.000);人均抗菌藥物費用:3 429例實施前(536.47±88.76)元、3 741例實施后(384.39±68.4)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1.637,P=0.002)。
結(jié)果顯示,實施后抗菌藥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頻次、人均抗菌藥物費用均明顯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無論是基于抗菌藥物的安全性、臨床療效,或是抗菌藥物對細菌的耐藥性、價格等因素,所使用的各項抗菌藥物均可根據(jù)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分為三大類:其一是一線藥物,即非限制級使用藥物。此類藥物經(jīng)長期且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具有臨床療效優(yōu)異、不良反應少、經(jīng)濟適用性高等優(yōu)點,對細菌耐藥性的影響相對較低;其二是二線藥物,即限制級使用藥物,此類藥物盡管臨床療效較高,但缺陷在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且藥物價格相對較高,因而此類藥物臨床應用必須由主治醫(yī)師確認簽字后方可使用。例如第III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其三是三線藥物,即特殊使用性藥物,此類藥物具有針對性疾病治療效果較高的優(yōu)勢,但缺陷在于毒副作用的發(fā)生率較高,價格更為昂貴,必須具備詳細的藥品使用說明、藥檢、臨床檢驗合格標志等,必須由高級職稱醫(yī)師確認簽字后方可使用,例如美羅培南、萬古霉素等。
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是可行性高、安全的管理制度,可進一步提升對各級對象的監(jiān)管力度,切實減少藥物不合理使用、浪費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3-4]。為促進抗菌藥物的規(guī)范使用,該院結(jié)合藥物實際使用情況制定了精細化、針對性的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具體如下:①基于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的基本條件,結(jié)合該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將使用頻率最高的抗菌藥物分為3個等級,主要包括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西藥房工作人員在申領、發(fā)放抗菌藥物工作中,必須嚴格根據(jù)醫(yī)生的職稱具備的藥物開具權限而規(guī)范開展,也可將抗菌藥物處方范圍拓展到各科室的主治醫(yī)師手中。②西藥房的工作人員,開展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活動,使其了解并掌握各級別抗菌藥物的使用規(guī)范章程[5]。醫(yī)院條件允許下,可外聘專家開設抗菌藥物使用風險及其預防、應急處理等相關知識講座,為臨床規(guī)范使用抗菌藥物打好堅實的基礎。③構建科學、合理的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重點在于提高臨床藥師的藥物發(fā)放工作中對處方的審核力度[6]。力求從根本上杜絕任何與抗菌藥物失范使用現(xiàn)象的發(fā)生,例如抗菌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指征、聯(lián)合用藥范圍等。④藥劑科的工作人員,需定期審核且評估員處方,醫(yī)院條件允許下應當成立抗菌藥物專項管理小組,主要工作即是審查醫(y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同步聯(lián)合藥監(jiān)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切實挖掘問題所在,制定對應的改革方案。
該次實施分級管理制度后,實施后抗菌藥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頻次、人均抗菌藥物費用均明顯低于實施前(P<0.05)。即表明該制度可有效降低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有助于指導臨床上抗菌藥物的規(guī)范使用。
綜合所述,醫(yī)院西藥房實施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可促進抗菌藥物的規(guī)范化使用,其可更為精確地明確抗菌藥物的使用指征,保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正確性,有助于減少由于過于追求提高治療效果或提升治療速度而導致藥物濫用情況的發(fā)生。同時,通過分級授權管理抗菌藥物的使用,可基于保證醫(yī)療活動的基本現(xiàn)實需求[7]。而進一步明確劃分有各級醫(y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有助于保證藥物基于滿足臨床治療的基本需求而使用,進而不斷提升臨床監(jiān)管臨床抗菌藥物規(guī)范使用的管理有效性。
但實際工作中也發(fā)現(xiàn)其他問題所在,例如有些醫(yī)師借助其臨床經(jīng)驗豐富而開具處方,或是有些醫(yī)生因其工作經(jīng)驗相對不豐富,且加之相關專業(yè)知識不扎實,開具藥物時出現(xiàn)如聯(lián)合用藥比例不合理、用藥量不正確等問題,易對患者造成額外傷害。因而,西藥房藥物管理部門必須要提高處方的審核力度,基于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制度規(guī)范化管理藥物使用[8]。此外可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旨在提高處方審核工作的積極性,以此提高管理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海紅,談泳梅.西藥房抗菌藥物管理方式及價值評估[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8,15(19):72-73.
[2] ?楊柳.西藥房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應用[J].智慧健康,2018,4(6):33-35.
[3] ?繆玲鶯.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在西藥房抗菌藥物管理中應用的意義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44):102-103.
[4] ?毋彩紅.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在西藥房抗菌藥物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5,30(6):123-124.
[5] ?朱芬玉.藥劑科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管理措施探究[J].北方藥學,2019(10):154-155.
[6] ?趙立聰.加強藥劑科管理促進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效果探究[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6(30):194,197.
[7] ?李海紅,談泳梅.西藥房抗菌藥物管理方式及價值評估[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8,15(19):72-73.
[8] ?葉長東.西藥房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應用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7,15(4):26-27.
(收稿日期: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