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藝,董尚勝,陳艷娟,粟麗群
(江門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廣東 江門)
孤獨癥譜系障礙,是一種以社會交互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及重復刻板行為和興趣狹窄為主要特征的精神發(fā)育障礙性疾病,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PDD)的一種亞型。隨著人們對該病的認識不斷加深,以及檢查方法的進一步完善,目前孤獨癥的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約38%的孤獨癥患兒欠缺獨立生活能力,需終生照顧,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ASD沒有孤獨癥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目前主要采用綜合干預為主,干預方式包括現代康復及傳統(tǒng)康復,原則上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可以改善孤獨癥的預后?,F代康復主要以教育訓練方法為主,包括感覺統(tǒng)合訓練、TEACCH訓練法、ABA訓練方法。單純的現代康復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國內大多采用中西醫(yī)康復模式進行,前期研究發(fā)現對ASD兒童的康復效果更佳。對于目前孤獨癥缺少特效治療藥物的現狀,中西醫(yī)結合、醫(yī)教結合的康復模式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同時,也為孤獨癥兒童的康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中心前期采用透刺頭皮針語言區(qū)配合結構化訓練的方式顯示可以明顯改善兒童的交流能力,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通過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設計,選取2017年至2018年于我院行為訓練中心進行康復訓練的2歲至6歲的孤獨癥患兒63例。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并得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28例,對照組35例;最終,治療組中2例因未能堅持而中斷針灸治療,剔除后為治療組26例,對照組35例。對兩組病例的年齡(X+SD)、性別(男女數)進行對統(tǒng)計對比后,顯示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江門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討論并批準下進行研究?;純杭议L完全知情及簽具知情同意書。
(1)符合美國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DSM-5)的診斷標準。
A 在多種場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動方面存在持續(xù)性缺陷。
1)社交情感互動缺陷;
2)非語言行為交流缺陷;
3)發(fā)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系的缺陷。
B 受限的、重復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
1) 刻板或重復軀體運動、使用物體、使用言語;
2) 堅持相同、缺乏彈性地堅持常規(guī)或儀式化的語言或行為模式。(微小改變帶來的極大痛苦)
3) 高度受限的固定興趣,強度與關注度異常。
4) 感覺輸入的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
(2)年齡介于2歲半至6歲;
(3)能夠接受、堅持接受治療的患兒;
(4)家長對此研究知情并獲其同意的。
1.3.1 排除標準
(1)不能接受針刺類治療的;
(2)各種原因無法配合針灸治療的;
(3)本身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的;
(4)對針刺治療不耐受、局部頭皮有嚴重皮膚疾患的;
(5)有嚴重腦電圖問題的,如高度失率等。
1.3.2 脫落指標
(1)相鄰兩次針灸治療時間間隔超過10天的;
(2)或者相鄰兩個小療程時間間隔超過一個月的。
1.4.1 結構化教育
即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安排教學環(huán)境、材料及程序,讓兒童從中學習,其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是以靜態(tài)的視覺傳遞為主要方式,即圖片式、空間結構安排式。其主要內容包括:視覺的安排、常規(guī)、環(huán)境安排、程序的時間表、個人工作系統(tǒng)五大部分。主要內容包括:①根據不同訓練內容安排訓練場地,要強調視覺提示,即訓練場所的特別布置,玩具及其他物品的特別擺放。②建立訓練程序表,注重訓練的程序化。③確定訓練內容,包括兒童模仿、粗細運動、知覺、認知、手眼協調、語言理解和表達、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緒情感等。④在教學方法上要求充分運用語言、身體姿勢、提示、標簽、圖表、文字等各種方法增進患兒對訓練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運用行為強化原理和其他行為矯正技術幫助患兒克服異常行為,增加良好行為。該課程適合在醫(yī)院、康復訓練機構開展,也適合在家庭中進行。本研究中,每周安排進行五天結構化訓練課程。
1.4.2 透刺頭皮針語言區(qū)
(1)定位:依據焦氏頭針定位選?。赫Z言一區(qū):即運動區(qū)的下2/5;語言二區(qū):相當于頂葉的角回部;語言三區(qū):從耳尖直上1.5厘米,向后引4厘米長的水平線。
(2)操作:定位后,囑家長固定患兒頭部,對局部進行無菌消毒后,運用2.5mm×40mm規(guī)格的毫針沿頭皮針三大語言區(qū),按“語言一區(qū)--語言三區(qū)--語言二區(qū)”順序進行平向透刺,留針1.5小時。
(3)干預方案
入組后,對治療組進行結構化教育,一周五天課,結束后,予透刺頭皮針語言區(qū)治療,一周三次,10次為一個小療程,療程后休息10天再進行下一小療程,共治療3個小療程,休息期間,結構化教育照常進行。
采用PEP-3評分。評估內容包括認知、語言理解、語言表達、大肌肉、小肌肉、模仿6個維度評分,衍生的溝通(包含認知、理解與表達)、體能(包括粗大運動、精細操作、模仿)評分。
采用SPSS 20.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方法包括: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分布、均數、頻數等用描述性分析;分類資料及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檢驗水準采用α=0.05。
兩組治療前PEP-3評分在認知、語言(表達)、語言(理解)方面的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治療組運用透刺語言區(qū)配合結構化訓練,在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治療后的PEP評估中的認知、語言(表達)、語言(理解)三方面均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對照組單純運用結構化訓練,在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治療后的PEP評估中的認知、語言(表達)、語言(理解)三方面均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一個療程后,治療組在認知、語言理解方面較對照組提高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語言表達上未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 4。
表1 兩組治療前PEP-3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PEP-3評分比較( ,分)
認知 語言(表達) 語言(理解)治療組 19.885±8.247 17.577±8.227 17.615±8.134對照組 16.829±8.067 15.400±8.041 14.286±7.853 t 1.449 1.035 0.305 P 0.153 1.613 0.112
表2 治療組治療前后PEP-3評分比較( ,分)
表2 治療組治療前后PEP-3評分比較( ,分)
認知 語言(表達) 語言(理解)治療前 19.885±8.247 17.577±8.227 17.615±8.134治療后 27.615±8.814 24.192±11.662 23.154±9.447 t 11.174 5.048 5.21 P 0.000 0.000 0.000
表3 對照組治療前后PEP-3評分比較( ,分)
表3 對照組治療前后PEP-3評分比較( ,分)
認知 語言(表達) 語言(理解)治療前 16.829±8.067 15.400±8.041 14.286±7.853治療后 22.057±9.009 19.686±10.991 17.486±9.644 t 5.681 4.435 3.434 P 0.000 0.000 0.000
表4 兩組治療后PEP-3評分比較( ,分)
表4 兩組治療后PEP-3評分比較( ,分)
認知 語言(表達) 語言(理解)治療組 27.615±8.814 24.192±11.662 23.154±9.447對照組 22.057±9.009 19.686±10.991 17.486±9.644 t 2.405 1.543 2.290 P 0.019 0.128 0.026
兒童孤獨癥是一類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疾病,現代醫(yī)學對其發(fā)病的機理尚不明確,目前主要認為與遺傳因素[1-3]、神經結構功能、神經心理、孕產期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等相關。據相關研究,發(fā)現孤獨癥患者的腦結構與功能的異常,主要集中在額區(qū)、顳區(qū)、以及顳區(qū)深部的海馬、杏仁核等部分[4]。中醫(yī)認為,孤獨癥與心、肝、腎關系尤為密切,為腦神惑亂和腦神不足所引起。對于兒童孤獨癥,結構化訓練是國內外運用比較廣泛的干預方法,其核心是增進ASD兒童對環(huán)境、教育和訓練內容的理解和服從,通過有組織、由系統(tǒng)的教學程序及材料的安排,是兒童在言語溝通、生活自理、感知覺以及異常行為等各領域的功能得到改善,最大限度低回歸社會。
運用針灸治療孤獨癥,“簡便易行”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首次相關報道可溯源至1992年[5]。近年來,國內外關于頭皮針治療兒童孤獨癥的研究和報道較多,呈現百花齊放[6]的繁榮景象,目前主要運用靳三針療法、林氏頭皮針法、醒腦開竅針法、頭穴叢刺或頭針與體針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通過頭皮針治療,可以改善局部功能區(qū)域的血供[7-9],調節(jié)大腦氧和葡萄糖代謝,可以促進神經功能重組,改善相應功能障礙。
透刺法作為針灸臨床常用的特殊刺法之一,具有溝通經絡穴位、增強針感傳導、促進氣至的效果。目前有學者基于穴位的“立體構筑”理論[10],推斷透刺法可能是通過刺激穴位下存在的軀體神經與血管壁上的植物神經叢相聯系的吻合支或匯合區(qū)來產生治療效果[11],對比傳統(tǒng)針刺,可以進一步強化針感[12]。焦氏頭針三大語言區(qū)的定位,與十二正經中的膽經在頭顱上的循行相近?!端貑枴れ`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主“決斷”,與肝相表里,共主勇怯,肝膽相照,對于人的情志活動,遇事能做出決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與人的認知和感知的功能非常相似。
本研究通過運用透刺法針刺三大語言區(qū),通過使三個語言功能區(qū)相互交通協同,一來能夠獲得更強的針感與傳導效果;同時,疏導了膽氣,加強膽之決斷功能,協同常規(guī)結構化訓練方法,更加強了孤獨癥患兒,在認知和語言理解水平上的提高,比單純進行結構化訓練獲得更好的效果。對于目前孤獨癥缺少特效治療藥物的現狀,中西醫(yī)結合、醫(yī)教結合的康復模式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同時,也為孤獨癥兒童的康復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