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改的推進,國家、學校、家庭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要求也進行了全面的深化。想要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現(xiàn)在的教學課堂,只有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從課堂中感受正確的情感教育,這樣學生才會形成正確的三觀。而文章對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有效地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
關(guān)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課堂;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策略
一、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成為教育的一個熱點與重點,相比于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新時代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而引入情感教育則可以以情感為課堂的線索,通過情感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之中,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二、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一)符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性質(zhì)
想要體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效性,必須加強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該課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目標是對學生思想品德及相關(guān)的馬克思主義常識進行普及與教育,屬于初中必修的課程之一,也是學校進行德育工作、教育的途徑之一,但是其教學內(nèi)容對初中生相對枯燥,而在該課程中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充分發(fā)揮情感教育的趣味性、情境性、感染性、人文性、創(chuàng)造性,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該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同時,也能夠充分發(fā)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與其他課程相比,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更應該加強情感的滲透,單純用枯燥無味的理論進行說教,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更達不到該課程開設的意義。
(二)體現(xiàn)了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
道德與法治課狹義上來講是一門德育課程,廣義上來說屬于政治學科教學,這樣的學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情感的滲透,才能夠達到知行統(tǒng)一的效果。只有將情感作為課堂的線索,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覺悟,這樣政治課的效果才會體現(xiàn)出來。同時,道德與法治課想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入感情,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夠提高政治課的實效性。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現(xiàn)狀分析
(一)缺乏情感教學目標
雖然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國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視素質(zhì)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也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道德與法治,也要求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時,不斷地滲透情感教育,通過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認知水平。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很難重視學生的情感滲透,主要是因為我國還處于應試教育,很多學校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因此,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往往會忽略掉情感教學目標,使得學生知行不統(tǒng)一,往往只是在表面上接受了法治教育,但是思想上可能對內(nèi)容并不是很認同。
(二)忽視學生真實情感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想要有效地進行情感滲透,必須重視學生的真實情感。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情感滲透,必須基于教材內(nèi)容,同時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但是就目前現(xiàn)狀來看,雖然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師已經(jīng)有意識地進行情感教育,但是對情感教育缺乏正確的認知和理解,很多教師在進行情感滲透時,往往都會進行單方面的灌輸,難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思想,更難以及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很難重視學生的情感滲透,主要是因為我國還處于應試教育,很多學校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在進行教學時,很難考慮學生的主觀體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一個習慣,使得學生難以提高自身的情感體驗。
(三)單一的情感教學方法
我國的教育教學已經(jīng)進入了新的時代,教學手段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和發(fā)展,良好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加強情感教育的效果,但是目前教師在教育中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比如授課或小組討論,這樣的方法是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不利于該課程的發(fā)展。
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加強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教學體系,設置情感目標
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對于正處于成長關(guān)鍵期的學生十分重要,初中的學生對自身周邊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十分的敏感與好奇,所以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通過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將情感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不斷地完善教學體系,重視教學體系中情感目標的設置,通過目標的設置,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形成正確的三觀。
(二)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其主體應該是學生,所以想要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該課程中,必須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首先,教師在備案時可以找一些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案例,讓學生通過感興趣的案例,提高自身對案例的專注力,從而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最后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從而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其次,教師還可以將身邊的一些案例引入課堂中,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道德與法律的標準,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到少管所進行參觀,讓學生感受到觸犯法律的后果。
(三)增加信息技術(shù)的應用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在進行備案時也要與時俱進,不僅要利用教室的教學資源,將多媒體充分利用起來,還可以利用目前相對較火的自媒體平臺,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短視頻進行分享,讓學生通過自身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情感互動。
五、 結(jié)語
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僅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有所提高,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意識也有所提高,所以教師要根據(jù)課改要求,并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地將情感教育與道德、法治相融合,通過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參考文獻:
[1]賴玉芬.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4):43.
[2]郭俊澤.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9(9):125.
[3]陳曉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科技資訊,2020,18(8):166+168.
作者簡介:
陸必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