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與溝通主體的溝通能力、認知與期望值差異有關。為了全面提高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效果,幼兒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溝通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同時開辟多元化的溝通渠道,搭建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共促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師;溝通;家園合作
在“家校合作”成為主流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幼兒教師與家長是否能夠進行有效溝通,決定了幼兒教育效果的好壞?!队變簣@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的第十三條中指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fā)展?!睂?~6歲的幼兒而言,家庭的教育職責與學校的教育職責同樣重要,家長應當充分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共同肩負教育幼兒的任務,方能促使幼兒健康成長。而要想發(fā)揮教育合力,幼兒教師強化對家長的有效溝通和交流,為家長提供育兒宣傳指導,引導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至關重要。文章以幼兒教育為例,探索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共促幼兒健康成長。
一、 影響幼兒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因素
(一)溝通主體的溝通能力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溝通主體為幼兒教師、家長,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在溝通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與家長兩者的溝通能力,決定了溝通效果的好壞。我們知道:有效溝通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即要善于用委婉的方式表達,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例如,在一次家長開放日的課堂上,老師在講課,家長在課下嘰嘰喳喳講話,甚至還有家長來回走動打電話。老師A不高興了,大聲吼:“你們作為家長,也不知道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不是講話就是接電話,你們尊重老師了嗎?以后,在我的課堂上,要是誰還這樣不聽打招呼,影響了我上課,那不好意思,我只能請你出去!”整個課堂瞬間尷尬了,家長不再講話,老師發(fā)了一通氣后也不知所措。而家長雖然不講話,但對老師的這種說法是不滿的,有情緒的。同樣的,也是在家長開放日上,同樣的場景,老師B的處理方法就完全不一樣,當老師發(fā)現(xiàn)家長嘰嘰喳喳講話時,老師B這樣說:“現(xiàn)在呀,我們來做一個比賽,看小朋友們和家長們誰最棒,能夠安靜地聽老師講課”。簡單的一句話,家長瞬間羞愧難當,不再說話,安靜聽講。而小朋友們受到鼓勵,也認真聽課。結合老師A和老師B的案例我們深刻認識到: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溝通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這就是溝通主體的溝通能力對溝通效果的影響。
(二)認知與期望值的差異
要想發(fā)揮教育合力,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達成共識是極其關鍵的。而要達成共識,需要教師與家長之間形成同一的認知與期望。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并非所有家長都認可教師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基于應試化教育思想的影響,幼兒園的教育,完全立足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實施素質化的教育;而家長的教育期望,尚停留在應試化的層面,幼兒教師與家長認知與期望值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溝通的效果。例如,某家長在微信群問老師:“什么時候教孩子拼音、漢字?”,老師回答:“幼兒園的教育以游戲為主,沒有拼音、漢字”,家長不高興了:“同樣的年齡,別人家的孩子在私立幼兒園,已經(jīng)學習了好多的拼音漢字,你們一天盡是游戲、手工等,有什么用?”,幼兒教師也不高興了:“那你去私立幼兒園嘛!”這就是不同認知與期望導致的不良溝通結果,而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幼兒教師還是家長,都是帶著情緒說話的,最終導致了不好的溝通結局。
二、 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結合上述兩個案例可見:正是因為溝通主體的溝通能力不同,認知與期望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影響了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那么,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如何做到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呢?
(一)樹立正確的溝通理念,提高溝通能力
要想提高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性,幼兒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溝通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首先,樹立正確的溝通理念。在“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幼兒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家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將家長作為合作者、支持者,充分了解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情況,為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奠定基礎。一方面,幼兒教師應當本著平等的姿態(tài)面對家長,給家長提供平等溝通的機會,在溝通的過程中懂得傾聽,本著尊重、理解、樂于接納的態(tài)度進行溝通。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善于消除溝通過程中的抵觸情緒。部分幼兒教師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因家長眾多,且不同家長有不同的訴求,久而久之,教師面對家長的不同訴求時會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甚至不愿直面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這樣的溝通方式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的結果。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當消除溝通過程中的抵觸情緒,積極面對家長的訴求和問題,方能取得好的溝通效果。
其次,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溝通能力,提高溝通的藝術。溝通是需要技巧、藝術的。正如我們談到的案例1,同樣的場面,具有溝通技巧的教師,能夠瞬間化解各種矛盾。而不懂得溝通技巧,則容易將小矛盾激發(fā)為矛盾。因此,幼兒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尤其是面對眾多家長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溝通的藝術和技巧,懂得用委婉的方式處理一些突發(fā)的情況,切忌用過激的、不當?shù)恼Z言引發(fā)群體矛盾。
(二)開辟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建立與家長的合作伙伴關系
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渠道有很多,如家長接孩子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及時給家長反饋孩子在園期間的一些表現(xiàn);幼兒教師也可以在辦公室與家長溝通。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渠道更為寬廣,如微信、QQ、電話、電子郵件等,都可以成為搭建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幼兒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現(xiàn)代化的溝通渠道,主動與家長溝通,如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一日在園情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通過積極主動的溝通,形成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為提高溝通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紅.家園溝通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3(3):50.
[2]戈柔.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障礙的成因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3(2):52.
作者簡介:
陳啟霞,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湄潭縣抄樂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