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巖
(揚州洪泉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200)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骨科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癥之一,對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損害。據(jù)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幾年我國患該病的概率逐年升高,且正向年輕化方向蔓延?;颊咦罹叩湫偷陌Y狀表現(xiàn)為腰腿酸痛,主要因腰椎纖維環(huán)破裂,內部髓核膨出,壓迫或對神經(jīng)根造成刺激所致[1]。經(jīng)皮椎間孔鏡髓核摘除手術是近些年新運用的治療方法,其具有療效好,不損壞患者脊柱等優(yōu)點,備受認可與好評。為更好的保障手術質量,應重視護理配合工作。本文以我院收治50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為例,闡述髓核摘除治療期間護理配合的具體事宜及效果,如下。
此次研究時間自2019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髓核摘除手術治療的病患50例,含男25例,女25例,年齡28~90歲,平均(59±1)歲,其中31例患者為L4~L5段膨出,13例患者為L5~S1段膨出,2例患者為L3~L4段彭出,1例患者為L2~L3段彭出,1例患者為L3~L4、L4~L5段彭出,2例患者為L4~L5、L5~S1段彭出。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診斷判定無法采取保守治療,自愿接受手術。
1.2.1 術前護理干預
(1)在手術開始前1 d護理人員必須與患者進行面對面溝通,了解其病情程度、既往治療史、慢性病史等,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主動引導其說出內心的想法和困擾,護理人員要對負面情緒進行正確疏導,可使用院內治療效果良好的現(xiàn)有病例作為基礎,向患者介紹經(jīng)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的具體方法和優(yōu)勢,并告知配合手術的技巧,提高患者的認知度,以達到緩解其心理壓力的目的。必要時可將病床模擬為手術臺,細致講解手術各步驟,進一步加深患者對手術的熟悉度。(2)在手術開始前需將各類器械、設備、藥物等均準備妥當,并反復確認,保證各類小型器械、藥物等數(shù)量的充足,對于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藥物要重點標明,必須在手術室內為其提供符合規(guī)定的存放條件。(3)在手術開始前30 min需打開潔凈凈化設備,或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限制人員進出手術間,調節(jié)室內溫度,要求溫度保持在21℃~25℃,冬季時可適當提高,濕度需保持在30%~60%。(4)術前器械需提前準備,將所有檢查用設備放置在相應位置,操作用器械放置在無菌器械臺上,所有器械按照功能、型號、規(guī)格大小等有序排列,以方便取用[2]。
1.2.2 術中護理干預
(1)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詢問其室內溫度是否適宜,如需調整時應及時調控溫度,實施調整醫(yī)療用光源亮度。將C臂X線機置于患者健側,射頻消融儀置于患側位置,在醫(yī)生準備手術階段應先接通設備電源進行調試,以確定各儀器運行是否正常。(2)核對患者各項基本信息,確認無誤后建立靜脈通路,遵醫(yī)囑輸入術前抗生素。(3)指導患者取俯臥位,囑其背部弓起,頭部偏向一側,雙臂自然彎曲后放置在頭部兩側,在上身放置馬鞍墊,位置與雙肩平齊,以保持雙側肺部處于懸空狀態(tài),預防呼吸窘迫等問題。髖部放置橫墊以保證患者背部弓起,降低會陰部壓力。體位擺放完畢后使用約束帶進行適當固定,但要注意在手術過程中觀察壓迫位置,需定時進行適當松解,以免造成壓瘡、神經(jīng)損傷等問題[3]。(4)待麻醉生效后使用C臂X線機對病變部位進行定位,并準確標記穿刺點。(5)手術過程中需嚴格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和皮膚狀態(tài),對未采取全身麻醉的患者要進行溝通,傾聽主訴,了解其感受。
1.2.3 術后護理干預
手術結束后幫助患者緩慢變?yōu)檎8┡P位,并對各關節(jié)進行按摩放松,以防止術后關節(jié)僵硬。觀察其各項生理指標,待指標穩(wěn)定后送往病房。同時與病房護理人員完成交接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早期注意事項等。術后第2d進行術后回訪,觀察四肢神經(jīng)感覺功能、生理反射、大小便情況等,并指導患者掌握早期康復訓練技巧[4]。
記錄患者手術用時及術中出血量情況,分別于術前、術后通過VAS量表、SAS量表及SDS量表調查患者疼痛程度與心態(tài)情況。各量表分值均以10分計,得分越高,痛楚、負性心理越強烈,反之越弱。
整合研究所得結果,錄入SPSS 19.0軟件內處理分析,以P<0.05形式反映存在明顯差異。
此次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中無異常情況,手術最短用時50 min,最長用時180 min,平均手術用時(90.00±3.84)min?;颊咝g中出血量最低量為5 mL,最高量為50 mL,平均出血量(13.00±1.59)mL。術后恢復良好,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問題。
通過護理配合干預后,患者疼痛感、負性情緒等均有明顯緩解,相應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疼痛程度、心態(tài)變化分析( ±s)
表1 疼痛程度、心態(tài)變化分析( ±s)
名稱 VAS SAS SDS護理前 8.45±0.34 7.51±1.03 7.49±1.05護理后 4.23±0.35 3.13±1.02 3.01±1.04 t 9.06 10.24 10.48 P<0.05 <0.05 <0.05
腰椎間盤突出屬于現(xiàn)代骨科最常見的病癥之一,其主要是因為骨骼退行性病變、脊柱壓迫過度、長期坐姿、外力撞擊等因素導致的。通常臨床表現(xiàn)為腰部及下肢疼痛,嚴重時可導致臥床不起。目前外科手術治療該病癥的效果最佳,但傳統(tǒng)手術方式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過大,而經(jīng)皮椎間孔鏡下行髓核摘除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模式,其不僅縮短了整體手術時間,而且可更好地控制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更小,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更短。但在實際應用時也需要圍術期護理干預的配合,在術前開展有效的護患溝通,使護理人員了解患者情況,患者了解手術情況;術中則嚴密配合主治醫(yī)生,做好環(huán)境、器械等多方面準備工作;術后則需向患者宣教各類與之相關的注意事項,以確保其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