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001)
腦部腫瘤在我國臨床上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目前主要是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手術操作會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就需要通過高效的護理干預來緩解患者的心理應激表現(xiàn),改善預后。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入我院治療的78例行腦部腫瘤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39例。參照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31~75歲,平均(53.0±22.0)歲;研究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32~74歲,平均(53.0±21.0)歲。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診斷,被確診為腦部腫瘤,符合相關的手術指征;②家屬同意加入此項研究;③具備較高的治療依從性。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基礎性疾病與精神疾病的患者。此研究項目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查與許可,上述數(shù)據(jù)對比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給予參照組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括疾病宣教、環(huán)境護理、抗感染治療與藥物指導。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1)認知干預:護理人員要為患者詳細講解腦部腫瘤的發(fā)病機制、手術治療效果與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知識,耐心加大患者提出的疑問,以此來有效消除患者的疑問與顧慮,大大提升患者的依從性[1]。
(1)采用Zun g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評分越高,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緒就越嚴重;(2)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的臨床與血漿指標。臨床指標包括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血漿指標包括血漿白細胞介素(IL-6)、皮質醇(Cor)、C反應蛋白(CRP)。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檢驗結果P<0.05,證明比較數(shù)據(jù)有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價值(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s,分)
表1 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9 42.22±2.88 46.38±5.93 44.85±3.75 41.29±4.82參照組 39 42.19±2.96 49.53±6.78 44.12±3.83 45.83±5.45 t 0.045 2.184 0.851 3.897 P 0.964 0.032 0.398 0.000
兩組患者入院時的H R、M A P、I L-6、C o r、C R P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術后5d,研究組的HR、MAP、IL-6、Cor、CRP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血漿指標比較( ±s)
表2 不同時間血漿指標比較( ±s)
指標類型 研究組,n=39 參照組,n=39 t P Ll-6(pg/mL) 入院時 27.46±41.52 128.38±42.75 0.096 0.923術后5d 141.75±21.45 175.33±26.83 6.105 0.000 Cor(ng/L) 入院時 25.25±3.69 25.88±3.96 0.727 0.470術后5d 27.45±3.14 31.29±3.26 5.298 0.000 CRP(mg/L) 入院時 9.88±2.85 10.52±2.64 1.029 0.307術后5d 6.63±0.88 7.88±1.22 5.189 0.000 HR(次/min) 入院時 62.45±11.22 64.14±12.56 0.627 0.533術后5d 67.38±12.25 76.65±13.76 3.142 0.002 MAP(mmHg) 入院時 72.25±12.54 73.93±12.89 0.583 0.561術后5d 75.48±11.67 82.84±13.51 2.575 0.012
手術應激在手術過程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應激反應,若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就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一系列的負性情緒,進而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理系統(tǒng)。
系統(tǒng)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現(xiàn)代化護理干預模式,可以為患者提供系統(tǒng)與規(guī)范化的護理服務,并通過認知干預、行為干預、心理干預與飲食干預等方式來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本次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顯示,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研究組,其心理狀態(tài)評分低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參照組,且術后5d的HR、MAP、IL-6、Cor、CRP也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證,當患者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其體內的IL-6就會作為一種應激反應細胞因子參與到具體的炎性反應過程當中,同時也會誘導CRP的合成[3]。總之,對行腦部腫瘤切除術患者實施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不僅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同時也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應激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