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在高中教學中的深入,素質教育的教學觀念逐漸被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所接納認可,高中數學教師不僅要負責教導學生學會高中數學知識內容,還要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高中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打破傳統(tǒng)固有數學思維方式,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定的數學教學情境,將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具體概念。下文將重點闡述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方式;方針對策
近幾年來,在新課改的深化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更新老舊的教學觀念,切實達到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在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進行教學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轉變思維方式,打破固有思維,有效提高數學邏輯。高中數學對一些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因此,教師要在數學情境中引入數學知識,提出數學問題并且讓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這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重要途徑。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進行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學習對學生來說較為枯燥,尤其是高中數學,對一些數學邏輯思維較差的學生來說更是枯燥乏味,因此,想要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高中生在數學課堂上的積極性和學習動力,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就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教學情境貫徹整節(jié)數學課,應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數學教學工具等作為輔助教學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想象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高中數學中較為抽象的知識概念。
高中數學相比較初中數學來說,難度增加了很多,很多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高中數學時就遇到了很大難度,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將抽象化的學習轉變地更加形象化,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自信心,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創(chuàng)設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情境的方針途徑
(一)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有效情境,提高高中生創(chuàng)新思維
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枯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學做題的方法,長期如此使學生很容易出現固有的慣性思維,在往后的學習中很難打破固有思維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數學的學習。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有效情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高中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發(fā)揮潛能,自覺投入到教學情境中,提高對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高中數學人教版必修二的“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讓學生獨立思考點和直線、點和平面、直線和平面之間有哪幾種關系,再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最終確定下來點、直線、平面之間的幾種位置關系,教師再加以補充引導。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解這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而是讓學生自己先進行獨立的思考,再和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溝通,不僅鍛煉了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有效情境,“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高中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參差不齊,接受數學新知識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高中生數學思維,進一步提升數學成績。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后,教師要及時給學生布置當堂練習題,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加深對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內容的熟練度,提高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布置練習題目時,要根據學生不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程度的不同,來布置難度不同的題目,讓學生自己根據學習狀況選擇適合的題目。
例如在高中數學人教版必修四的“三角函數”的課堂教學當堂練習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三角函數公式的理解深淺準備三組題目,分別是“簡單”、“較難”、“很難”,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公式知識概念的理解狀況挑選不同難度的題目做,“簡單”的題目組中,重點考察對基礎公式的理解記憶,難度較低,而“較難”和“很難”題組則對應著更高難度,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公式理解熟練達到一定程度,并且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高中數學人教版選修一的“圓錐曲線與方程”的課堂當堂練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兩組題目:“簡單”組和“較難”組,學生針對自己學習新知識的進度選擇做題,如果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熟練,還需要再多做練習熟悉公式,則可以選擇做簡單題,在認為自己熟練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選擇做較難的題,如果學生認為自己對基礎知識掌握較為不錯,可以直接做較難題目組,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節(jié)省不必要的時間。
結束語:在傳統(tǒng)教學中,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填鴨式”的教學,而過于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疲憊、厭倦的心理,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重視轉變更新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數學情境進行教學,切實提高學生對抽象知識概念的理解力,建立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激發(fā)高中生對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張俊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06):33-33
[2].王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探索[J].中華少年,2018(33):21-22
[3].丘立峰,課堂組織藝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