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琳
摘要:隨著現今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語文課程的教學方式也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革新。群文閱讀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閱讀教學方式,被很多教師關注,他們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讓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古詩文的教學中,在實踐中獲得了更多的教學經驗。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這樣的基礎條件下,教師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初中;古詩文;群文閱讀
古詩文是初中階段教師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古詩文中蘊含著傳統(tǒng)文化,還蘊含著許多民風民俗,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群文閱讀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教學方式,沖破了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約束,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把更多相同意義的文章介紹給學生,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一、初中古詩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把學生作為主要角色,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和主動性才能得到真正地培養(yǎng)和鍛煉。但是有一部分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仍然認為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或者不能再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還是以落后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學生是在被動的接受,并不是主動的進行學習。教師在講解古詩文時,常常把所有的內容都講得面面俱到,沒有主次之分,把原來的古詩文含義變的很分散,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學起來也會感覺很枯燥。
1.2學生缺少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
由于現代社會不用文言文語句進行交流,而且古詩文中包含的社會現象或者是社會制度等都和現代社會學生所接觸到的規(guī)則制度不太一樣,所以,學生在學習語文古詩文就會出現一些困難。例如古詩文中所用的語言跟學生日常所用的有些不同,導致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會產生看不懂的句子,教師如果掌握不到合理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對學習古詩文感到枯燥。古詩文本身就是缺少趣味的,有的學生學習古詩文只是要提高成績,學生自身是對古詩文并沒有學習欲望。
1.3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式不夠正確
大部分教師認為學好古詩文就只是把重點的詞語講解了,之后讓學生把課文背熟,會默寫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有些教師在講古詩文的時候沒有進一步的研究教學方式,只是單純帶領著學生理解古詩詞的主要意思,沒有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訓練,導致學生沒有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好方法。
二、古詩文群文閱讀的有效策略
2.1課內課文和課外課文之間產生聯(lián)系
初中語文書本里雖然已經有了很多內容,有著不同類型的課文,比如詩歌,古代文言文、古詩等,語文課文中的內容也是很豐盛的,有描寫人物的,也有描寫環(huán)境的等等。但是書中的內容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有一部分文章是節(jié)選自著名的作品中的,只是依靠教師的對其中一部分的講解,學生不能真正的理解到古詩文所要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情感,不能很好的掌握古詩文內涵。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書中的內容給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籍,讓學生把課內課文和課外書籍聯(lián)系在一起學習,讓兩者之間形成一定的關聯(lián)性。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語文知識的結構體系,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古詩文內容。
例如:教師在教授《天凈沙·秋思》這一個古詩時,可以結合溫庭筠寫的《商山早行》這個古詩,這兩首詩都是有很多境遇進行的結合,景物堆砌。兩首古詩結合起來進行講解,教師主要側重對《天凈沙·秋思》的講解,增加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同時產生深刻的記憶。
2.2設置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古詩文和學生的日常生活離的很遠,讓學生很難對古詩文產生興趣。所以,教師要適時的創(chuàng)設情景,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情景,從而提高讓學生的直觀感受,從中能夠深刻的理解書中內容,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和寫這首詩的目的。古詩文群文閱讀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用眼睛感受到,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可以減少感受的時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也能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閱讀欲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水調歌頭》時,教師可以在講解這篇文章時播放的《水調歌頭》這首歌曲,讓這首有著緩慢的旋律和一絲的惆悵的歌曲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寫作時的心情,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時的意境,把蘇軾的無奈又灑脫的內心情感變化展現出來,增加學生的印象。
2.3對話交流,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
現今的教育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交流討論,共同對課文以及作者進行資料查閱和收集,從而縮短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互相交談,留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也要引導學生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教師在講《木蘭詩》時,可以和《陌上?!愤M行對比,提出話題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討論,表達自身的見解和想法,實現古詩文的群文閱讀,也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記憶和印象。
結語
新課程對古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初中時期,教師要關注古詩文的教學,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不斷引導學生提高對古詩文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愛欣.淺談初中語文古詩文賞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9):124-125.
[2]吳安莉.初中語文古詩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