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無形之中帶動了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誕生了一批重要群體新生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作為當前城市化建設的主力軍,其生存和發(fā)展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針對于當前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現狀以及法律意識缺失等問題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加強新生代農民工法律知識教育以及通過健全相關社會保障制度來提升農民工依法維權的意識,是當代社會要關注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法律知識教育;法律意識;合法維權
前言:
隨著我國逐步打開國門,與世界的接觸越來越密切,不僅提升了我國的社會發(fā)展水平,而且在改革開放之后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誕生出了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他們不僅是我國當前主要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理念的提出,得到了社會各行業(yè)的廣泛認可和積極響應。作為當前社會發(fā)展主力軍的新生代農民工也應當重視其專業(yè)素質以及法律知識的教育。為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儲備一批高素質、法律意識強的生產主力軍。所以在當前的大環(huán)境下對農民工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一、提升新生代農民工法律知識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加強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
隨著現代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生代農民工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注重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律知識教育已然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想要全面促進現代化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首先需要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不僅要提升其專業(yè)施工技能,同時也要注意提升農民工的綜合素質包括法律知識和法制意識的教育。隨著當前全民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普及,新生代農民工也有了一定的文化教育基礎和對新事物的理解學習能力,但是由于當前城鄉(xiāng)和貧富差距依然存在,農民工在社會的地位有待提高,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依然有局限,導致農民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法制意識和整體素質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避免一定的社會矛盾發(fā)生,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律知識教育是提升其職業(yè)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
(二)積極響應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
隨著當前依法治國理念的提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引導社會居民樹立知法、懂法、守法的新風尚,樹立法律意識,學會依法維權。把“依法治國”理念落實到社會居民的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去,堅決維護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據相關社會調查顯示,我國當前的農民工人數已超3億,而接受過專業(yè)教育培訓的只有200萬,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農民工的培訓教育工作。堅持擴大新生代農民工的接受教育群體基數,做好積極教育引導工作,并可以通過這一部分農民工遵紀守法,依法維權的舉動帶動其他農民工,最大程度地避免通過極端行為解決遇到的糾紛問題,養(yǎng)成依法維權的良好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社會穩(wěn)定,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
(三)現代化職業(yè)教育的當務之急
新生代農民工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想要提升現代化社會發(fā)展的整體水平,就要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律知識教育,同時也是當前社會進步和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重視當前的職業(yè)教育,為現代化社會發(fā)展提供合格的新型勞動者建設人才,尤其是職業(yè)技能的培訓,應當作為人才教育相關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新生代農民工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主力軍,所以應當重視對其的職業(yè)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專業(yè)培訓不僅可以提升其專業(yè)技能,增加實實在在的收入,更能夠提升農民工在社會上的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參與度和幸福感。所以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律知識教育不僅是職業(yè)教育的首要任務,也可以為現代化社會的發(fā)展儲備集專業(yè)進呢過和創(chuàng)新能力于一體的新生代社會發(fā)展力量。
二、新生代農民工法律知識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分析
隨著當前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相當一部分農民工接受了高中階段的學習,擁有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和學習能力,但是由于我國當前對于農民工的相關法律保護制度還不夠健全,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學習和教育現狀仍然不容樂觀,一些人體亟待解決,具體分析如下。
(一)依法維權意識淡薄
農民工脫離自己的家鄉(xiāng)來到一二線大城市打拼,雖然身在都市,但是不能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樣的福利待遇。建起了一幢幢的高樓大廈,卻沒有自己的容身之所,所以農民工在心底里缺乏對于所在城市的認同感。另一方面由于法制意識的缺失,農民工對于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時,不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個別地方的普法活動展開的聲勢浩大,但是實際普法過程只是流于表面,沒有起到真正提升農民工法制意識的作用。
(二)農民工法律教育缺失
法律教育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法制意識一級綜合素質的提升,應當成為現代化農民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社會上存在一些機構在積極地進行法律知識教育的普及,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管理,機構之間存在配合不密切,協作不到位的問題,因此法律普及教育效果不佳。因為沒有對新生代農民工成立專門的法律教育機構,長此以往導致農民工法律教育缺失狀況得不到有效改善。
三、加強新生代農民工法律知識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明確新生代農民工普法教育主體
想要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制教育水平,首先就要加大普法教育力度,確定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制教育主體地位。根據農民工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確定法律知識教育的重點內容。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制教育對現代化法治社會的構建以及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的積極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企業(yè)要針對性地根據農民工的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農民工法制教育培訓計劃,對新生代農民工因材施教地展開法制教育,全面提升農民工的法制意識。
(二)加大法律制度對于新生代農民工的保護力度
想要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學習整體水平,另一方面需要重視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可學。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理念的提出,相關法制部門也相繼制定了維護農民工利益的系列法律,比如《勞動合同法》和《勞動爭議協調仲裁法》等,旨在發(fā)生勞動糾紛時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而現實情況是新生代農民工很難通過在社會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現實中的很多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所以新形勢下的當務之急是加強立法的針對性,最大程度地避免法律缺失,提高農民工對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信心。
(三)加大社會保障力度
加大社會機構的保障力度,從某些層面來說有利于提升農民工的法制意識。只有創(chuàng)造出了公平和諧的社會大環(huán)境,給予農民工醫(yī)療保障以及失業(yè)保險。因為農民工的工作性質相對流動性比較大,換工作頻繁,并且社會保險的轉移手續(xù)較為繁瑣,所以大多數農民工不愿意上社會保險?;诖诵枰鐣kU相關部門精簡轉移步驟使其更加便利,為農民工的各項社會保障的落實打下堅實基礎。
總而言之,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應當重視并及時完善新生代農民工的各項保障,提升其法治意識。通過明確新生代農民工普法教育的主題,加大法律制度對于農民工的保護傾斜度,另一方面重視社會保障力度。來全方位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對于法律的認可以及培養(yǎng)其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利益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徐曉放,賴聲利.新生代農民工法律知識教育的內容和路徑探討[J].職教論壇,2019(02):153-156.
[2]李振剛.新生代農民工文化資本對社會融合影響的實證研究[J].社會發(fā)展研究,2017,4(04):85-104+239.
[3]李振剛,南方.城市文化資本與新生代農民工心理融合[J].浙江社會科學,2013(10):83-91+158.
作者簡介:
龍夢迪,東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