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蕓
摘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習內容。作文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然而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就作文講作文”的現(xiàn)狀,不利于發(fā)揮作文學習對學生思維的拓展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借助課本教材,通過讀寫結合的形式進行作文教學。同時鼓勵學生走出教室,通過室外觀察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豐富學生情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老師要注重教學路徑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yōu)化;作文教學
一、引言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小學語文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小學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通過作文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本所涉及生字、詞語和表達方式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學會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豐富學生情感。
同時作文教學也是語文考試的重點,通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可以為未來的作文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二、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現(xiàn)在小學階段語文老師都已經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受長期應試教育和灌輸式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語文老師在教學活動中依然存在“就作文講作文”的現(xiàn)狀,針對某一主題作文,不能有效地將作文主題與學生生活、課本教材相結合,致使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容易受作文寫作框架的限制,不能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充實作文內容,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抒發(fā)情感,而是通過文字的堆砌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同時,有些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通篇背誦優(yōu)秀作文,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可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通過模仿提高其寫作能力,但是同時也使學生的寫作手法受限,不利于小學生未來更高階段的作文學習。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一)讀寫結合,借助教材進行作文教學
讀和寫一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兩部分,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基礎素材和豐富的知識量,寫作則是對閱讀內容的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也發(fā)生了一點變化,通過主題單元的形式進行深入教學。翻開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本,我們可以看到《秋天的雨》《在牛肚子旅行》《不會叫的狗》《大自然的聲音》等優(yōu)秀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作者用細膩的情感、巧妙的語言表達手法和豐富的想象力闡述了文章的主題,這些文章無論從整體的流暢性、生動性,還是從內涵表達上都堪稱一流,都足夠指導小學生的作文寫作。為了充分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我們可以用這些優(yōu)秀的文章來引導學生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尤其是在情感表達和寫作手法上,要讓學生學習這些文章的情感表達方式,融情于景,寄情于景。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可以借助留白的方式,拓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秋天的雨》為例,在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和比喻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秋天的雨”的形象,那么在課堂開始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先填寫下面句子:秋天的雨是_______,它帶著清涼和溫柔,_______,_______,趁你沒留意,把_______打開了。秋天的雨,有_______。你看,它把_______給了_______,_______像_______。學生填完之后,老師拿出原文進行比較,然后在班級內分組討論,大家討論到底是我們自己寫的好,還是原文寫的好,我們之間的差距在哪里?通過這種留白式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培訓。
(二)走出教室,通過觀察提高寫作能力
語文教學內容拓展性較強,這也決定了其教學方式不能只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走出教室,讓學生觀察生活中點點滴滴現(xiàn)象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用語言和文字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一方面,老師可以在雨天和學生們一起走出教室,觀察雨后的校園,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雨后天空、綠草、樹木的變化,通過學生對不同環(huán)境下校園景觀的變化,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大自然的感知,并鼓勵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對雨后彩虹、云朵時的感受,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語文寫作與自我生活相結合。
另一方面,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所在地區(qū)的知名景點進行參觀,通過瀏覽當?shù)鼐哂刑厣淖匀痪坝^和文化景觀,增進學生對于自身成長地方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地方榮譽感和歸屬感,豐富學生情感,同時在學生自我表達的同時,老師可以現(xiàn)場作文教學。如當武漢的學生看到東湖的波瀾壯闊之后,老師可以組織詞語接龍游戲,學生輪流用詞語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感,當部分學生只能用“好看”“漂亮”“壯觀”等詞語時,老師則可以進行更有深意詞語教學,豐富學生的知識庫,為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激發(fā)作文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在于通過正確的教學方式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不例外。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老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可以融入視頻材料、信件書寫等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們之間相互寫信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增添了作文課堂的趣味性,在增進學生聯(lián)系,豐富其情感的同時,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此外,在平時的課外作業(yè)中,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擬定主題,以生活中自己的所見所感為基礎進行寫作,這些作文老師不必刻意要求字數(shù),反而是追求學生的寫作質量,通過平時的不斷練習,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為其以后的作文寫作打下良好的文筆基礎。同時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會使學生的作文更具有可讀性。
結束語:
小學生之所以要重視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一方面是因為通過作文寫作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寫作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抒發(fā)內心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拓展學生思維。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就作文講作文”的教學思路,將作文教學融入到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通過利用教材內容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拓展教材內容。同時通過寫信、視頻教學等方式鼓勵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提高學生語文寫作學習的興趣,鼓勵其以生活點滴為素材進行寫作
參考文獻:
[1]黃金平.優(yōu)化小學語文起步作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4):65.
[2]劉曉霞.課外閱讀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及優(yōu)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9(21):74.
安徽省安慶市菱北中心小學 ?2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