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新
摘要:化學學科是一門觀察生活現(xiàn)象的自然學科,是初中學習中重要的學科之一。由于初中生首次接觸這門學科,學習質(zhì)量的高低會影響學生對未來化學的學習動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下,化學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而新教學方式也逐漸受到教師的關注。如何將生活化情境運用到初中化學教學中,下面,本文就對初中化學運用生活化情境的教學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初中化學;有效教學
生活化情境是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根基,從生活實際中找素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直觀面對生動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發(fā)展學生興趣,從而自愿加入到學習活動中,強化對知識的記憶,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枯燥、單調(diào)的學習模式難以提高學生興趣,學生也不愿意主動學習。所以,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利用好生活化情境,給學生一種輕松、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利用社會熱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在當前,社會生活在不斷發(fā)生著改變,教學內(nèi)容不能只盯著書本上的知識。作為生活化情境中重要的因素,社會熱點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引起學生注意,發(fā)展學生興趣,讓學生自愿加入到學習活動中,主動學習,解釋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社會熱點,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時刻關注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拓展學生的視野。
例如,在學習“教材第七單元課題2 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這部分化學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社會熱點滲透到化學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啟發(fā)學生思考。在化學學習中,教師先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集一些和本節(jié)課有關的內(nèi)容,如,霧霾的生成原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等內(nèi)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在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中,煤炭、石油等化學燃料是極其珍貴的。這些物質(zhì)不僅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們用完一點就消失一點,而且,當這些燃料在消耗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多種危害。接下來,我們看一組數(shù)據(jù),看看近年來這些資源的消耗率。然后,思考一下,有沒有一種新型能源,不僅能夠再生,還能不破壞環(huán)境污染?”將社會熱點問題滲透到化學學習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不僅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夠自愿加入到學習活動中,還能樹立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化學素養(yǎng)。
二、結合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多媒體是教師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種教學工具。在化學學習中,學生需要背誦大量的化學元素符號、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的化學知識。由于化學知識點相對較多,概念比較抽象。并且初中生心理非?;钴S,難以靜下心來學習知識,如果讓學生直接記憶化學表面內(nèi)容,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樂趣。而多媒體的使用更加直觀,用直觀畫面展示抽象內(nèi)容,強化學生的理解,也容易感悟其中的化學情感。所以,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豐富多樣的知識畫面,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愿加入到學習活動中,為有效教學打造基礎。
例如,在學習“教材第十二單元課題2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這節(jié)課的時候,需要學生理解人體中有利和有害的化學元素。但是,這些元素學生無法直觀想象。所以,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設計情境,開展本節(jié)課的學習。在化學學習中,教師先讓學生觀看視頻,并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這些電視廣告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吹健W完化學后,你們想一想。電視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保健品廣告,打著可以補充鈣、鐵等,那么這些鈣、鐵等是元素還是物質(zhì)?人們?yōu)槭裁匆a充這些?”這樣學生可以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思考問題。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學生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加入到學習活動中,提升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場景中,有效掌握知識點,提升學習效果,培養(yǎng)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開展化學實驗、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化學是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想要對化學結果有更加明顯的了解和掌握,需要學生通過實驗來探究現(xiàn)象的本質(zhì)、證明化學原理是否準確。所以,在化學學習中,教師將生活化因素滲透到化學實驗中,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實驗。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解決化學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生活小物品,自己進行實驗的設計和實踐,一方面強化了學習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鞏固學生的化學知識,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以學習“教材第四單元 課題2 水的凈化”這部分化學內(nèi)容的教學為例。在本節(jié)課化學實驗的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實驗操作,探究水的凈化方法以及過濾器的重要作用。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課本知識,教師就利用化學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體會化學知識,鍛煉動手能力。在化學學習中,教師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并為學生布置小組任務:一名探險家在野外生存中,看到兩條河水,一條清澈的河水和一條渾濁的河水。想一想,能不能直接飲用?如果不能,怎樣將水變成可飲用的水呢?將問題布置給學生后,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部討論、思考。這個時候,學生會先小組討論,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方式查找相關的解決方式。然后,在進行化學實驗的探究。當然,在學生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多的插手和干預,只能在旁邊進行適當?shù)囊龑?。最后,學生經(jīng)過化學實驗和動手操作,了解到,這些水資源經(jīng)過過濾和蒸餾等方式可將河水變成可飲用的水。學生經(jīng)過這樣的化學現(xiàn)象,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生得到了凈化水的方法,還能培養(yǎng)自己愛護水資源的理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注重化學實驗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得到了有效提升,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生更愿意進行化學學習以及接受化學知識,有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合理利用生活情境,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為目標,通過社會熱點、信息技術、化學實驗等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能夠有效轉(zhuǎn)變枯燥、低效的學習體驗。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直觀感受化學知識,既發(fā)展了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又能自愿加入到學習活動中,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穎莉.化學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原則和策略[J].江蘇教師,2012(2):69-70.
[2]畢華林,亓英麗.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北學教育,200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