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
古代科舉制度下一文定終生,寫作能力決定一個人的仕途。如今,在新課改下,作文仍然是語文課程的重中之重,僅從中考試卷中作文所占的55分的分值就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況且寫作能力的好壞可以影響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所以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有責任上好作文課。但是我在教學中常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對作文的確是“望而生畏”,寫作文時“咬筆桿”、“撓頭皮”是常有的事,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教師的幫助。在寫什么的問題上,幫他們找“下鍋之米”;在怎樣寫的問題上,把他們“領(lǐng)進門去”。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學生早晚會對習作產(chǎn)生濃厚興趣,寫起文章來一定會比較得心應手。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須調(diào)動他們的作文興趣之火。興趣之火越旺,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越大,作文能力的提高就越有可能。盧梭說過:“教學的藝術(shù),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蔽覀児湃艘舱f過:“教人未見意趣,亦不樂學?!睘榱耸棺魑慕虒W得到學生的“喜歡”、“樂學”也就是產(chǎn)生興趣,我在作文教學中采取以下方式:
一、以情激趣
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與語文教師能否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有很大的關(guān)系。因此,要寫出美文佳作,首先要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鼓舞他們的寫作熱情。對差生更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傾注滿腔的愛,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撥動他們的心弦,那么他們才不會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因而每逢作文時,我總要設法點撥一番,消除學生怕寫作文的念頭,讓學生堅信只要仔細觀察,肯下功夫,寫出好文章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一次作文課上我出了一個《我的偶像》這個作文題目,我先組織學生談各自心中的偶像,每個同學都很有興趣,講得很多,很開心。有的喜歡周杰倫,有的喜歡蔡依林,當他們興趣正濃時,我讓他們寫下來,然后指導他們怎樣組材,怎樣運用語言、神態(tài)等描寫方法。并且指導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身邊的偶像,如父母、同學、老師等。全班都寫了,寫后又在全班交流,老師作點評,效果極好!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起來后,他們不再感到作文中無話可說。
二、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在作文知道中,要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使學生大腦感受到強烈的沖擊,感到興奮,產(chǎn)生濃烈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以教材中的美文把學生帶入其境例如我在上《土地的誓言》時,聲情并茂地朗誦,讓學生深深感到對家鄉(xiāng)的依戀與熱愛,同時也設計許多問題讓學生實話實說。最后寫一篇《我愛我故鄉(xiāng)》的作文,確實篇篇字真意切,很是感人。其次,《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所以老師在作文教學中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觀察的情境,一次作文課上,我拿出幾張100元、50元、20元的人民幣,讓他們仔細觀察,正背面有什么圖案,有什么意義,讓他們介紹人民幣(說明文)讓他們寫出跟“錢”有關(guān)的故事(記敘文),每個同學都能寫,作文差的學生也能寫出數(shù)百字。有些同學從“錢”想到父母的辛勞,從“錢”想到自己亂花錢等等發(fā)自肺腑的感人故事。還有一次讓學生把真實的語文老師寫出來,包括神態(tài)、語氣、動作以及有關(guān)老師的小故事。每個學生寫得各有不同,但十分真實、感人、有趣,甚至讓你哭笑皆非,但大家興致很濃,很開心。當然也可以用音樂、圖片畫面等手段制造情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問題的情境處于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區(qū)域時,也就是說由他們獨立地去解決其力所能及的問題,往往更能強化學習的興趣。對于選材、立意都可以適當指導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民主地討論,擺脫學生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的困境。
三、講評方式的改變也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
我在作文教學中力求改變作文評改的傳統(tǒng)思維。
傳統(tǒng)的作文講評,老師可能會將精選出的范文挑選出來,由于條件所限,大部分老師往往采用的是當堂朗讀幾篇優(yōu)秀的習作,之后簡單說幾句了事。其實,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多數(shù)一頭霧水,根本沒明白老師所讀的文章所云,這樣也不可能真正全面的探討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其效果可想而知。也有老師將其改進為每期點評幾名同學,一學期里盡量讓每名同學都能輪到一篇??蛇@樣還是僧多粥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上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如何改變作文評改的傳統(tǒng)思維的問題。
為了讓講評不走過場,真正發(fā)揮其作用,教師要另辟蹊徑——利用多媒體。每篇后,先挑選出幾篇得失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習作,其中成功的習作占多數(shù),也有一兩篇在寫作上出現(xiàn)典型問題的習作。之后,將它們制成文檔,成功的習作打上作者的名字。在多媒體上講評,作品與學生面對面,可感性強,避免了老師“獨奏”。具體操作時,老師先聲情并茂的朗讀成功的作品,將學生帶入到作品中去,然后讓學生對著討論、交流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于有問題的作品(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老師要事先聲明,這是討論、交流,不是批評),可讓學生先找出其閃光點(哪怕只有一處),再組織學生進行“金點子”活動,共同討論如何加工潤色就能使之變成一篇成功的佳作。這樣,作文講評課上,學生成了真正的參與者,避免了只帶耳不動腦的被動局面。在討論中學生會很容易弄清楚如何寫好要寫的作文,其間也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寫作的技巧。其好處還在于:成功的作品被打入電腦,投影到屏幕上,而且還有自己的大名,小作者的成功感就更加強烈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其他學生寫好作文的欲望,因而,出現(xiàn)了學生盼著作文課到來的喜人現(xiàn)象,學生的寫作興趣極大的調(diào)動起來了,實實在在的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學生的作文水平在逐步的提高,成功的作品也越來越多。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c其花大力氣教給學生各種寫作的方法,不如多舉并措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之得每個語文教師不斷探索。
重慶市大學城第一中學? 郵編: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