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新的教育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更快地擺脫了傳統(tǒng)的板書式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投影屏、電子白板等。這就為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傳統(tǒng)板書”還需要嗎,還有用武之地嗎?結合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一、傳統(tǒng)板書概述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板書,就是老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事先設計好需要板書的內容,在授課的過程中,一邊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教學內容,一邊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出教學重難點,所呈現(xiàn)的內容是字、詞、句,或者是表格,或者是邏輯關系圖,或者是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結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學內容,進而有效地提高教材效率。
高中語文知識比較瑣碎,而且復雜多樣,利用傳統(tǒng)的板書呈現(xiàn)所教授的語文知識,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慢慢理解,而且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而多媒體在呈現(xiàn)教學內容時比較快,而且呈現(xiàn)的內容較多,學生會有應接不暇的感覺。另外,語文老師在板書的時候,可以很好地捕捉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饋,如果學生表現(xiàn)出了難以接受的表情,語文老師就會停下來,對所講授的知識多解釋下,這樣就可以非??斓馗淖兞祟A設的教學方式,從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
二、高中語文課堂中傳統(tǒng)板書的應用現(xiàn)狀
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有效的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板書使用的越來越少,特別是青年教師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更傾向于使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
1.使用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
隨著多媒體教學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方便,在便利教學的同時,也減少了傳統(tǒng)板書在教學中的使用頻率。特別是對于語文來說,只寫文字類的知識,而不用寫公式等復雜的知識,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構造語文課堂教學所需要的教學情景。通過調查問卷和實際的觀察可發(fā)現(xiàn),除了一些語文公開課必須要用到傳統(tǒng)板書外,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高中的語文老師往往都會主動選擇使用電子白板或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羅列知識點、構件教學情景等。
2.板書寫作的內容較少
很多高中語文老師認為在黑板上寫字比較慢,而且耗費了很多的時間,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使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往往會選擇口頭教學模式,或者選擇課前做好的PPT。這就導致在黑板上只有在上課前寫下的課文題目,或者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某種需要而隨手寫下的幾個潦草的、零散的字。
3.板書不夠美觀,沒有整體性
隨著傳統(tǒng)板書使用頻率的降低,所書寫內容的減少,很多語文老師忽略了板書的備課,這樣就會導致板書的書寫不夠美觀,更談不上板書設計的整體性。特別是很多年輕的語文老師由于受信息技術影響的比較深,他們在板書的時候字跡比較潦草,且板書結構混亂,沒有合理的布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所教授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提高傳統(tǒng)板書有效性的策略
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實踐證明,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板書起著重要作用,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為了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應該多思考和探究傳統(tǒng)板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積極提高傳統(tǒng)板書的使用有效性。
1.應用“情境式板書”
學生在學習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時,語文老師要善于應用傳統(tǒng)板書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通過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板書的內容要結構合理,美觀大方,能夠完整的呈現(xiàn)每節(jié)課所講授的語文知識,同時學生也能夠根據(jù)板書的內容做課堂筆記,從而有利于課后的復習和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授魯迅先生的《祝?!窌r,可在黑板上寫出這樣的問題: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寫完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樣的問題預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學生通過閱讀對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接著在黑板上寫出:對祥林嫂肖像的三次描寫有那些變化?其所起的作用是怎樣的?然后,先讓學生第二次閱讀課文,等學生大概的標出后,再帶領學生閱讀課文進行深入地分析。比如,可在黑板上寫出:第一次,祥林嫂初次到魯鎮(zhèn)后是……;第二次,祥林嫂再次到魯鎮(zhèn)后是……;第三次,祥林嫂在臨死之前是……。通過這樣的情景式板書,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并把零碎的知識和思維串聯(lián)起來。
2.應用“生成性板書”
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和老師互動的情況下,就可以產生很多預料不到的生成性教學資源,而生成性教學資源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探究能力。為了把生成性資源更好地進行應用,就可以把這種動態(tài)的、開放的資源板書到黑板上,以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語文老師可在教學中,一邊與學生討論,一邊把生成性資源寫到黑板上,并引導學生多思考與探究,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參與興趣。
例如,在教授蘇軾的《赤壁賦》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先在黑板上寫出了本課當中的實詞“茫然、徘徊”等,并給出了相關的解釋,又寫出了本課當中的虛詞“乎、而”等及其解釋,學生在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后,在讀完課文內容后,很多學生感覺此文包含的哲理比較深奧,無法有效的真正理解。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板書了下面的內容:文章寫作的背景和作者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根據(jù)文中的景、情、理的句子,找出文章的寫作情感線索。學生通過這兩方面的理解,可以明白作者在文章中表達出的情感,從而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樣的板書形式更好地體現(xiàn)出了語文教學的效果。
總之,傳統(tǒng)板書的教學模式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模式,即使在信息技術高度普及的今天,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當下,仍然是有效的教學模式,仍然可以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許多.探析思維導圖在中學語文教學板書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5):91-92.
[2]李利華.創(chuàng)意板書: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0):38-40.
[3]成瑾.高中課堂多媒體板書與傳統(tǒng)板書的融合[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