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美
摘要:德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和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三者關系相輔相成,對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起導向和促進作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 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因此,德育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有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
一、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道德認知發(fā)展水平處于低中級階段。根據(jù)科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小學生的道德認知處于前習俗水平和習俗水平。前習俗水平又包括兩個階段: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和相對功力取向階段,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其道德觀念的特點是純外在的,只會根據(jù)行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判斷好壞是非。習俗水平也包括兩個階段:“好孩子”定向階段與遵守法規(guī)和秩序定向階段,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已經(jīng)能夠著眼于社會的希望與要求,并以社會成員的角度思考道德問題,開始意識到個體的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的準則,能夠了解社會規(guī)范,并遵守和執(zhí)行社會規(guī)范,規(guī)則已被內(nèi)化。按規(guī)則行動被認為是正確的,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大都處于這一水平,但這一水平的道德判斷還沒有超出世俗的法律和規(guī)則權威的標準,只停留在外部的道德水平。
因此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完善其對道德的認識。發(fā)展其道德能力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職責之一,而語文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在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到描繪美麗多嬌的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的意義。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的雙重職能,既要進行知識教育,也要潛移默化地進行道德教育。另外,由于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語文是與人緊緊相連的,是與人的社會歷史文化緊緊相連的,是與人的具體的生命活動緊緊相連的。所以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德育滲透成為語文學科的重要“職責"。
二、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1.重智輕德的教學觀,忽視了德育的目標。
德性和智性本是生命之魂,學生進學校求學理應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陶冶和扎實有效的科學文化教育,使年輕的鮮活的生命健康成長。然而急功近利的思想、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重智輕德的教學觀扭曲了教育的本質,使教育不再以人為本,而是以分為重,以學習成績?yōu)橹?,把成績作為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在學校教學中,"德育是軟任務,口里說說的,而抓知識是硬任務,有的甚至是迷信分數(shù),對分數(shù)頂禮膜拜。分數(shù)、升學率成為教師教學的核心,德育流于形式,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滲透就更是只聞其有,未見其實。很多課堂中,只是把語文課文的中心思想抽出來了略加闡釋便結束了,很少聯(lián)系學生實際,來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思想。這種重智輕德的教學觀念使語文學科中所蘊藏的德育資源白白浪費了,也使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任務流于形式,成為子虛烏有的東西。
2.?對德育滲透結果的評價難度較高,評價機制不健全。
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效果如何,很難像成績一樣單純地用量化積分的形式去評定,這也許是分數(shù)成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一現(xiàn)狀的客觀原因之一。德育效果不能用單純的數(shù)字來確定,它無法計分,即使可以,德育也可能流于另一種形式,或者使學生變得功利化,一切為分數(shù)而去遵守道德規(guī)范。這不是學生內(nèi)發(fā)的道德情感,難以長久,而其本身也不符合真實的道德,品德評價的主要方法有自陳法,評定量表達,行為觀察法,情景評定法,個案研究法,操行評語法、成長記錄袋等,這些評價方式需要費時費力,也需要教師和學校費心,但是在忙于追求升學率的今天,很少有學校和教師完善這些評價機制,這就使得德育滲透缺乏了監(jiān)督和管理,存在嚴重的問題。
三、關于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小學語文德育內(nèi)容是豐富的、分散的,必須讓學生反復閱讀,深刻理解,挖掘語言表現(xiàn)力,突出文章感染力,使?jié)B透水到渠成,讓學生真正感悟文本德育教育因素。教師一定把德育滲透貫穿于語文教學過程始終,落實教學過程的每一層面。
1.導入新課時滲透。
新課導入伊始,激發(fā)學生情趣,教師一定緊緊抓住這一環(huán)節(jié),巧妙滲透,使德育滲透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導語滲透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復習導入法、遷移導入法、談話導入法,提問導入法。只要能調動學生閱讀欲望,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積蓄和隱埋的情感,致使學生認真地去閱讀、細微地去體會理解的導入,德育滲透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2.朗讀講解時滲透。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目標必須通過朗讀講解貫徹和落實,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教師朗讀時一定愛憎分明,以情激情,師生產(chǎn)生共鳴,教師通過具體的情節(jié)、人物和事件、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分析,把語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析離出來,教師借助朗讀及表演,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的停頓、句子之間的抑揚頓挫、句子之間的輕重緩急,感悟內(nèi)在情感,體驗文中的“道”讓學生備受教育和感染。
3.拓展延伸時滲透。
為了獲取更多語文知識,感悟語文的魅力,凈化學生的心靈,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必須注重課外閱讀。拓展延伸是滲透德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課外讀物是非常重要的。
結語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語文學科教學,積極探索,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靈活運用,并力爭發(fā)掘德育工作和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利于德育滲透的強大優(yōu)勢,讓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諧自然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人性的光輝,從而為四化建設增養(yǎng)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6.
[2]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才智,2009.25.
[3]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