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金
摘要:目前,我國的教育部門正積極地推進“新課改”教育方式,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到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而“新教改”在閱讀方面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鍛煉能夠提高自身的閱讀思考能力,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研究后對其進行理性的分析,再通過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對所出現(xiàn)的問題和現(xiàn)狀想出解決辦法。此文章以學生在進行閱讀目前內(nèi)容學習中的現(xiàn)狀展開研究課題,主要是想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做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探析;培養(yǎng)方式
近幾年我們可以明顯地發(fā)現(xiàn),我國對于教育工作的開展加深了一定的重視態(tài)度。在小學生時期,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在“新教改”教育方式的影響下也做出了一定的改變,以小學生對此方面有一個提高的作用為目的,在教育方式上不斷地進行改革。語文閱讀學習是小學語文學科中的主要學習內(nèi)容,從根本上說在小學時期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沒有什么過高要求的,學生對這時期的語文閱讀方面主要是增加閱讀量,所以教師的主要教學方向就是在學生的閱讀量方向上做出具體工作的開展。此文章以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要主題進行分析。
1如何開展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教學工作?
1.1以科學教學為主,教師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在語文閱讀的教學方面,教師應該多采用具有科學性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shè)定具體的教學計劃來貼近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最終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較好的閱讀習慣。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時需要教師對于養(yǎng)成時長有一個自己計劃的度,不能引導的時間過短,同時教師在培養(yǎng)時需要深入到學生的閱讀上,不能只是對于學生的閱讀培養(yǎng)過程中實施“口頭指令”的措施,是需要教師在課程安排上把閱讀課切實地加入課程中。以自身的行為作為學生的榜樣來親身引導學生的閱讀:在閱讀課上通過帶領(lǐng)著學生進行閱讀、與學生積極討論觀后感等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來達到養(yǎng)成閱讀習慣。比如:在閱讀《愛麗絲夢游仙境》書籍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一個具有彩色夢幻的世界,里面的插畫內(nèi)容具有吸引學生閱讀的作用。其中的故事具有冒險性會讓學生對后期的故事發(fā)展懷有好奇的心理加深學生的印象,這類書籍會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積極的作用
1.2教學情境需要營造,調(diào)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們不得不說教學環(huán)境是學生良好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的主要因素。如果在進行一個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過程中,處于不一樣的教學情境就會有著不一樣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情境對于閱讀能力來說是起到輔助作用的,而教師正確的做法就是對于教學情境下功夫。教學情境生動有趣的教師往往受到學生的歡迎度更高,對其學科的學習也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性。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中的《貓》這一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通過圖片、視頻等對貓的各種種類進行一個介紹,對于好看生動的貓進行欣賞圖片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具體方式讓學生積極地加入到課堂中,營造出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來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
1.3對于課外閱讀積極推進,增進學生的應用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只單單在學校的課堂中開展閱讀課程是很不夠的,主要的閱讀能力有效措施是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在課外時間也要推進閱讀的進行。比如:在課外時期學生可以到圖書館、書店進行閱讀,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發(fā)展也是教師和家長需要推進的。教師和家長可以尋找課外書籍較好地來向?qū)W生推薦并引導學生去閱讀。比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文章中的《貓》教學時,可以以貓為教學內(nèi)容進而推出學生對于相關(guān)文章的閱讀,例如:《白公鵝》、《松鼠》也可以對學生的閱讀后進行主動地鼓勵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閱讀和討論,討論文章的語調(diào)、情感、表達方式讓學生對于閱讀有了一定的理解。重要的一點是學生不可對于文章只是粗略地閱讀,單單對文章有個初步的理解,要帶領(lǐng)學生插入到文章的每一句每一段中,一個好的文章每一句話都有它專屬的意義存在。這就需要學生細心地進行思考,要讓學生利用快速閱讀的方式進行分析小學語文中的閱讀,來讓學生可以把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很好地運用起來。
1.4加深實踐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閱讀風格
以實踐教學的方式來推進學生的閱讀工作,對于學生來說相比理論課,實踐課的影響會更加深刻。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來獲取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分析后,利用實踐過程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課文《爬山虎》中,生動的語言會讓學生對于爬山虎這一植物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就可以通過實踐,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標本以課本與實物相結(jié)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想從閱讀中尋找信息的欲望。學生在觀察爬山虎的突出特點后會與課本中的所述內(nèi)容相比對,來思考文章中的具體內(nèi)容。并且會讓學生希望從其他書籍中找到有關(guān)爬山虎的資料進而深層一步的了解,這就帶動了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思考能力。
不僅如此,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自身的個性化閱讀。個性化閱讀不是說學生想閱讀什么就閱讀什么,想怎么閱讀就怎么閱讀。這是需要學生在合理的閱讀基礎(chǔ)上培養(yǎng)自身的閱讀風格。讓學生了解自己喜歡閱讀什么,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哪一類書籍閱讀量較高來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閱讀風格,同時學生也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方式。比如有的學生認為快速閱讀更適合自己,但有的學生認為慢速閱讀更喜歡,不一定都要遵循同一個閱讀方式,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往往對于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提高有著積極作用。
2結(jié)語
在目前的教育來看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是一個讓學生從小對世界有一個正確的、積極認識的機會。不管是從古代的學堂建設(shè)還是現(xiàn)在的義務(wù)教育,都說明我國對學生閱讀方面的培養(yǎng)是很注重的。閱讀能力提高的具體方式還是需要以科學性為主重視教學情境的建設(shè),推動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為主要方向。所以以上文章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做出了具體分析,希望可以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雪麗.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J].小學語文,2017(01):123-124.
[2]李江陵.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J].閱讀能力,2018(10):17.
[3]方勝.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12):170-172.
(富寧縣田蓬鎮(zhèn)郎恒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