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靜
摘要:隨著新教改的逐漸深入,圍繞語文教學涌現出許多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以此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向學生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進而樹立崇高的道德標準,成為傳承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員。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途徑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需要我們當代人積極傳承與弘揚,以此來保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得到有序地傳播。中國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文化需要從小抓起,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向學生滲透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作為承載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方式,其中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與思想,表達出了不同時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需要我們當代人積極學習傳承。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小學生與圖書閱讀的距離越來越遠。小學生因為正處于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欣賞學習古詩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古詩詞的重要性,加強對古詩詞的學習力度。
一、指導學生們進行古詩詞朗讀
目前而言,對古詩詞采取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采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記憶背誦,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詞的具體含義和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從古詩詞中學習作者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欣賞作者的描寫方法,以及對語言的凝練程度,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語文《村居》這首古詩時,主要體現了詩人對村民生活的描寫,以及對環(huán)境的敘述?!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边@兩句主要是詩人在描寫時間,農歷二月時節(jié),野草正在迅速地生長,河堤旁邊的楊柳已經生出的綠芽,正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場景。而后兩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眲t是在說明學生在放學之后,一起放風箏的場景,描寫人們安居樂業(yè)。本詩前兩句是在寫景色,后兩句寫人,動靜結合,將春天的景色溝通在人們的眼前。這首詩比較簡單,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程度,在學生朗讀之后能夠迅速理解詩中的含義,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古詩詞的快樂,進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促進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
二、創(chuàng)作古詩詞畫面情景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中的意境,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詩詞的理解,感受到詩詞中的意境,進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語文《詠柳》這首古詩時,這首古詩主要是詩人在描寫春天的柳樹姿態(tài),通過對柳樹的描寫,體現出了詩人對這篇土地的熱情之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詩詞所勾勒出的意境,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加深對詩詞的感受和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春天的景色,這樣一來,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所展示的視頻資料,以及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對詩詞的理解,很好地體會到了詩詞中的意境之美,提高了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認知和理解,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保證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三、對古詩詞進行整體分析
為了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教師要對古詩詞進行充分的講解和分析,同時教師要采用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故事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語文《敕勒歌》這首古詩時,因為這首古詩詞朗朗上口,學生在誦讀之后能夠很好地進行記憶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比如,敕勒歌主要描寫了哪里的景色呢?敕勒歌在描寫景色過程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者在創(chuàng)作敕勒歌時候思想感情是什么樣的呢?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加深了對詩詞的理解程度,并在討論過程中思維得到了逐步的完善,有效提升了古詩詞的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欣賞能力。
四、進行名句賞析
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課本上所收錄的古詩詞無一不是千古名作,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教師在教授古詩詞的過程中,要在古詩詞中滲透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名句欣賞的形式進行,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完成古詩詞的教學活動,還能實現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名句賞析過程中,對古詩詞的具體含義,以及所包含的傳統(tǒng)文化要分析出來,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完成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目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因為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語文重要的學習內容,因此,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參與到古詩詞的學習中來,完成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朱艷.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9).53.
[2]劉玲.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7,(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