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
教育的核心就是立德與樹人。不忘初心,立德樹人。這是當下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一個神圣使命,更是一所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宗旨。概而言之,德育是一個綜合體,概括起來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個性心理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等,是我國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教學始終,百年育人,德育第一。英語學科是我國中學生課程中的一門基礎性性的工具學科,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國外信息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既要注意“智育”,又要注重“德育”。這樣不僅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最終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一、德育滲透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教書” 和“育人”兩者同等重要。尤其是語言教學中應當貫徹“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既不能離開“文”去講道,也不能撇開“道”孤立地講文,應當以文悟道,因道學文,扣住思想內容,調動學生情感功能,把語言知識的傳授、聽說讀寫的訓練與思想情感貫通融合,語言知識學到了,思想道德和情操也悄然得到升華,做到文道統(tǒng)一,有層次地逐步深入地把德育滲透在各處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寓德育于語言教學之中。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還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利用專業(yè)知識,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yǎng)的精華,從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教學,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痹凇队⒄Z課程標準(2011年版本)》中的情感態(tài)度方面指出,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而《中小學德育大綱》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學的內容和過程之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這就意味著,忽視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師的失職。英語課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語言知識課。語言是人們表達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認識。通過英語課程,使學生增強祖國意識,拓展國際視野。
二、怎樣才能把德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一)通過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和育人的主渠道,日常的英語課堂講授則是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主要方式。因為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平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是一種無形的德育力量。這就要求教師重視課文,切不可脫離課文,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遵循英語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xié)調起來。更重要的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每個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風格,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德育,讓學生“德育和智育”兼修。為了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教師備課時要認真鉆研教材,細心深入發(fā)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英語知識的傳授中。
(二)表現(xiàn)在英語教師的言談舉止上
教師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而美的典型具有榜樣的力量和誘導的力量。因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強,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將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與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心靈與情操的涵養(yǎng),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等德育內容自然滲透其中,取得了較好的結果。所以英語教師必須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責,為人師表,注重自身儀態(tài),穿著大方得體。甚至還可以通過自身字跡優(yōu)美、重難點突出的板書,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教學語言,富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的教法感知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造成“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使學生也形成嚴謹?shù)膶W習和生活習慣,同時也會積極的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貫穿于英語課內外的活動中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師都會針對每個單元的特點,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1、就課文進行的活動:如課前一分鐘演講,快速閱讀、復述口述、口頭表達等。2、配合課文的活動,如角色扮演,課堂調查報告,背誦段落及課文等。3、延伸課文的活動:如可以進行適當?shù)赜⒄Z廣告設計,辯論,英語歌曲或英語電影等。此類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顒拥闹匦膽摲旁趯W生主動參與,互相配和和互惠共享上。組織這些英語活動不僅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而且還重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判斷能力,獨立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活用英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成功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通過英語課堂和課后的活動,達到以情動人,以景感人,以理服人,以言育人,使教學過程成為全方位、多形式、多內容對學生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德育滲透的過程。
三、抓住教材特點,把德育滲透到英語課堂實踐中
我就以英語八年級下冊(Go for it!)的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 3a 的閱讀材料為例子。這個單元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正確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困難,能采用正確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選的單元章節(jié)是一堂閱讀課,通過課文內容(一名學生寫信到雜志,關于校園問題專欄的顧問求助)的閱讀,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由課堂閱讀向德育方面的拓展。教師在大量輸入信息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德育滲透,變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為解決多變的實際生活中道德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
通過閱讀短文后,可以知道,“Sad and Thirteen”這位學生的家庭中父母經(jīng)常吵鬧,哥哥很冷漠,而面對這樣的困難,自己卻無法解決的時候,這位同學選擇向雜志欄目的 Robert Hunt咨詢。其實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有很多的。本單元話題與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初中生經(jīng)常遇到由人際交往所引起的矛盾與困惑,尤其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人際交往面狹窄,疏離傾向嚴重,社會適應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彌補這一欠缺。通過對這篇文章的講解,教師可以正面引導學生,遇到困難不要自己一個人面對,也不要把問題擠壓在心里,建議首先考慮跟家長溝通,其次也可以考慮找其他正當?shù)姆绞饺A訴和獲取建議。短文講解之后,要根據(jù)本單元的話題,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一些關于人際關系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不僅僅是要培養(yǎng)出能力強的學子,更注重的是要培養(yǎng)素質高,品行過硬,德才兼?zhèn)涞娜瞬?。我個人覺得目前農(nóng)村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著對英語學習興趣不濃或自信心不足,學習習慣不良等問題。德育如同一縷春風,更是一場春雨。只有在解決英語問題的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如春雨細無聲的去滋潤學生心田。抓住英語教材特點,充分挖掘教材,利用課堂這個主渠道,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教學成果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誠然,學科的德育滲透是“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會有滿意的效果。真可謂是:和風細雨潤千山,千山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