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研端
摘要:伴隨素質教育的普及,對高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語文作為高中基礎學科,不僅肩負授業(yè)的重任,還要發(fā)揮育人的作用。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認真思考如何立德樹人,并將其當成一項教育任務,為學生的良性發(fā)展夯實基礎。本文探討高中語文課堂實施立德樹人的策略,旨在提升教育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立德樹人;實施策略
前言
常言道:“教書育人?!睆倪@個詞語中可以看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即陶冶學生情操、塑造良好品格。語文是高中教育體系的核心內容,在德育系統(tǒng)中占據重要地位,應當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開展教育活動,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教學中完成立德樹人任務進行研究,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一、樹立德育榜樣
在語文教學中會出現各種人物形象,或高大偉岸,或狡詐陰險,其中不乏可當做學習榜樣的人物。教師要充分利用人物形象來開展德育工作,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思想,促進學生成長。首先,作者本身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王尚文曾說過如若一名藝術家具備良好的情志,可通過手中筆桿將一位默默無聞的人物轉化成藝術美。教師要研讀教材,找出作者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以此作為教育榜樣。比如《沁園春·長沙》的作者,該作者為我國解放事業(yè)貢獻終身,是當之無愧的偉大領袖。課前教師搜集作者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合,以凸顯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偉大胸肌和無畏精神。其次,文章中也蘊含榜樣人物。這就要求教師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涵,找準人物形象特點,或善良或果敢,促使學生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當然,反面人物也可當作反面教材,以此警示學生,提升他們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比如《孔乙己》中的主角,思想較為迂腐,總是逃避現實,終日將自己封閉。教師引導學生對人物特點進行深度剖析,讓學生懂得這樣做是不對的,應當直面生活,不退縮不逃避。
二、巧妙設置導語
導語是語文課的開始,其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魏書生曾將導語比作吸鐵石,認為好的導語可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催人奮進。由此可見,導語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置導語,以此激活課堂活力。導語形式繁多,需要教師根據文章的特定選擇適宜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的導語要能激發(fā)學生熱情,從而為后續(xù)教學打下基礎。比如在講解《雨霖鈴》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導語:看過《大話西游》的學生一定會想起周星馳與朱茵的那段經典臺詞,臺詞中表現出男女主對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無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觀看《大話西游》橋段。隨即教師將視頻片段呈現在學生面前。利用電影橋段來作為導入內容,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講文章的探索欲。
三、營造教育情景
語言學習離不開環(huán)境的支持,通過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當然,情景的創(chuàng)設不能脫離課本,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合的情景,促使學生融入其中,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感受文章內涵。另外,語文學科蘊含諸多人文內涵,充分利用人文內涵可助學生陶冶情操,喚醒情感,這也是語文德育與政治德育的本質區(qū)別,需要教師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利用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以情感化學生。此外,當前是信息時代,需要教師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以此刺激學生感官,以此提升學生的體驗感。信息技術的引進,可營造和諧氛圍,讓語文教學更具趣味性,促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比如在《我與地壇》一課中,教師先給學生播放《命運交響曲》,再配以語言,讓學生心中產生激情沸騰的感覺。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與命運相抗衡的精神。再比如《荊軻刺秦王》,教師事先搜集有關電影片段,并在課堂播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對這則故事有個深刻的了解,同時體會到荊軻的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關心百姓疾苦的品質,學生會深受感受,對學生塑造正確三觀很有幫助。
四、豐富教育方法
以往德育教育多采用說教形式,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教育方法單一,并且枯燥,學生并未將德育內容根植到心里。因此,需要教師積極探索教育方法,豐富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率。首先,以讀促教。閱讀是語文學科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以往語文課堂注重知識講授,讓語文教學失去原有的“語文味”。要想增添“語文味”,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中促使學生和作者情感產生共鳴。只有學生理解作者情感,才能受到感染。閱讀的形式較為多樣,除了范讀、齊讀外,還有個讀、分組讀等。無論哪種閱讀方式,都是為了促進學生投入情感,這樣做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感受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內容、比如在《再別康橋》一課中,教師先進行范讀,將這首詩的藝術美呈現出來。閱讀第1節(jié)時,教師要采取惆悵的語氣,在閱讀2-5節(jié)時語氣逐漸變得歡快,在閱讀最后2節(jié)時語氣略顯低沉,展現作者對康橋的不舍之情。通過語氣的轉換,將作者的內心變化展示出來。在讓學生閱讀時,教師要把控學生的語速、語氣。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可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從而受其感染,內心也出現對母校的熱愛之情。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資源,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覺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其次,以論滲育。在語文課堂,教師以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在討論中學生實現互補,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的思想改造。比如在講解《定風波》時,教師給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學習這篇文章后你們悟出何種生活態(tài)度?”學生通過思考總結出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學生會對比自身狀況,思想會逐漸轉變向積極方向轉變。
五、總結
在新時期,語文教學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目標。而語文教師作為主力軍,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通過認真研讀課本教材,找出具有優(yōu)秀品質的人物作為德育榜樣,并借助榜樣力量推動學生成長。在語文課堂,教師要巧妙設置導語、營造教育情景,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越的德育環(huán)境。同時,采取以讀促教、以論滲育的方法,提升德育效果,助推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王玉琴.文道相融,化育頂天立地中國人——高中語文學科“立德樹人”探究[J].文教資料,2020(04):70-72.
[2]黃朝輝.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20(03):14-15.
[3]陸靜.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甘肅教育,2020(0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