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將“互聯(lián)網(wǎng)+”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創(chuàng)建“云班課”智慧課堂,并充分結合《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課程虛擬實踐體驗,發(fā)揮“云班課”中的課程資源模塊、課程管理模塊和課程互動模塊效用,形成線上線下教師、學生、小組、班級“四位一體”的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云班課;多元交互式;教學模式
一、構建“四位一體”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作為經(jīng)濟、管理相關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在學生的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中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但由于法律基礎知識的嚴謹性,一部分學生學習它有一定的難度,對該門課程的學習缺乏新鮮感和積極性,導致與教師關于理論知識的互動較少,所以為課程知識點的傳授帶來一定的難度。
在此過程中,恰恰可以借助云課堂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式教學,不僅可以實現(xiàn)學習過程性評價,還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實現(xiàn)法律常識內化,優(yōu)化課程教學,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四位一體”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下文將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創(chuàng)建“云班課”智慧課堂,并充分結合《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課程虛擬實踐體驗,發(fā)揮“云班課”中的課程資源模塊、課程管理模塊和課程互動模塊效用,形成線上線下教師、學生、小組、班級“四位一體”的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
該“四位一體”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多元交互性,借助云班課中的多媒體和網(wǎng)絡資源,在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中可以實現(xiàn)師與生、生與生、生與班級、人與機的多層次和多維度的交流互動。如:課前復習階段的“教師下發(fā)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的師生之間的交互:課堂精講階段的學生依靠云班課進行基礎知識、技能應用和綜合素質的自我學習評價和小組之間的合作溝通的生生交互;課后拓展學習階段的云班課點評、打分、投票的學生一教師一計算機之間的多主體間的交互。
(一)課前
學生可以利用教師發(fā)布在云班課平臺上的學習資源,通過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學習,在課前進行主動性地探索學習,初步建構法律的意識。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事先劃分出學習小組,同時布置學生個體學習或小組學習的任務。學生可以按照老師提出的任務,借助云班課平臺的學習資源和工具獨立或者小組合作完成有關法律常識的預習,也可以在云班課平臺上向老師提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則應該在學生的課前預習過程中,隨時監(jiān)督學生們的學習狀況并及時進行答疑解惑,這樣更有利于教學過程中的有的放矢。
(二)課中
在《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的學習課程中,首先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充分運用云班課智慧課堂的硬件和多媒體、文本、課件、視頻等軟件實施,在學習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吸引學生參與到《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的課堂學習中來。同時課堂教學活動重點要圍繞學生們在自主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學習困難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做到精神、透徹、詳細,尤其要設計出一系列有針對性、趣味性的課堂活動,將陳述性的知識活學活用到實際生活中來。在學習結束后,還需要借助云班課平臺布置相關作業(yè)和任務,并強調其意義及目的。
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可以進行個人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的形式,而小組學習更要體現(xiàn)出小組學生的參與度、每個人的貢獻度以及活躍度,一次來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同時云班課的智慧平臺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場學習狀況進行點評、打分和投票,這一生生互評、生機獲評、教師評價的過程完全可以提升課堂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可以進行查漏補缺,有效地優(yōu)化了學生對當前《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學習的意義建構。
(三)課后
第三階段即課后復習階段,學生們不僅需要借助云班課平臺完成法律在線實操等課后學習任務,還需要學習經(jīng)濟法律的相關拓展知識和技能,并進行自我測試,同時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時間和興趣瀏覽一些西方法律知識的鏈接;同時也需要學生利用所學習的內容和相關閱讀資料撰寫處500字左右的學習體會,并發(fā)布在云班課的互動平臺上,通過小組分享、討論,開展群內互評;最好也需要學生發(fā)布各自的《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學習筆都需要教師通過教學管理模塊進行實施的監(jiān)督和控制,并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終結性的評價和反饋。
總之,在《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這門課程的教學中,以云班課為教學平臺開展的線上線下教師、學生、小組、班級“四位一體”的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做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它改變了原來在教學中的使用的靜態(tài)教學和雙向溝通的模式,強調多位的相互溝通、交流和互評。當然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使教師能夠愛教善教,學生能夠愿學、會學,教師不能完全依靠云班課的平臺,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及溝通,能夠適時地保持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注重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處于輕松的環(huán)境,這樣才是教學中持久的動力源。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活動能夠常常處在良性的循環(huán)態(tài)勢中,順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蘇小紅,趙玲玲,葉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5(7):60-61.
[2]陳麗.術語“教學交互”的本質及其相關概念的辨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4(2).
[3]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一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5):10-11.
課題簡介:2019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項目,課題名稱為《關于構建《經(jīng)濟法律基礎與實務》“四位一體”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課題編號:SJGY20190250。
作者簡介:張磊(1981-),碩士,哈爾濱華德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企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