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云
摘要:要讓學生寫好作文,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做到以下幾點: 全面觀察、細致觀察相結合,比較觀察,反復觀察相結合,靜態(tài)觀察、動態(tài)觀察相結合,長期觀察、有序觀察相結合,在觀察中要認真思考。引"材"激趣,喚醒學生觀察意識;以文引路,提高他們富有個性的觀察能力,使其學會觀察方法,從而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關鍵詞:作文;觀察;思考;有效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源自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的觀察。老師經常要求學生細觀察,巧作文,然而,不少同學雖然知道觀察,但不會觀察,觀察生活時不是“視而不見”,就是“見大不見小”。寫出來的觀察作文往往平淡如水,不見生氣。究其原因,一是觀察不夠仔細;二是沒有認真思考。這些同學片面地理解了“觀察”,認為“觀察”就是“看”,于是寫觀察作文,從起步到終篇,就是一個勁地“看”,對觀察對象一味地狀其形,繪其色。最結成文,留給讀者的只是人、事、物的形色、方位、過場等表象,不能使人感受到人事、物的獨特風貌,更甭提事物的內涵底蘊了。可見,“觀察”含有在觀看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感官所得進行分析判斷的意思,“觀察”是一個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那么,如何有效地觀察事物,寫好觀察作文呢?
一、全面觀察、細致觀察。
老舍先生曾說過:觀察事物,必須從頭至尾,尋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觀察首先要做到“全”與“細”,要觀察事物的全過程,觀察事物構成的各個部分、事物之間的關系及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了解其全貌。憑借人們的感覺器官,事物留給人們的印象不外乎是“形”、“聲”、“色”、“味”這些表象。抓住事物的這些方面,就能把事物寫具體。當然要寫某一事物,并非同時從這四個方面著筆,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是可以有所側重的。如:作家秦裕權在《高大的皂樹》一文中這樣描寫皂樹:“皂樹的六小的,有點像槐樹的葉子。小小的葉子一串串,一層層,長得密密麻麻,結成了一頂巨大的綠色的帳篷?!边@就是根據(jù)文章中心思想,從“形”、“色"來側重描寫皂熒樹的。正是作者對皂樹的葉子進行全面、細致地觀察,所以寫出的景物形象傳神、生機勃勃、井然有序。
二、比較觀察,反復觀察。
同學們觀察事物往往容易浮光掠影,只看表面現(xiàn)象。這樣,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自然就寫不出好文章來。因此要在全面細致地觀察的基礎上,還要全神貫注地進行比較觀察和反復觀察?!氨容^”是認識事物差異的一種好方法。常言道:有比較才能有鑒別。經過比較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差異,才能抓住它們各自的特征。而多次反復地觀察,方能“明察秋毫”、“洞察一切”。即如春天的花事演變、秋日的草木凋零、殘冬的冰雪消融,其完滿的觀察都有一定的時間量及次數(shù)值。如:《瀑布》一文中,作者對瀑布的景象作了全方位的掃描,感知其聲、其色、其形、其動,貼切地表達了在不同地點的觀察感受。作者從遠、漸近、近處,從聲、色、形方面,感受到瀑布給人的感受:浪涌岸灘,風吹松林,背山襯白銀,珍珠的屏,如煙、如霧如塵。這一幅生氣盎然的圖畫,是作者多次比較了在不同地點觀察到的瀑布的特點的勞動結晶。
三、靜態(tài)觀察、動態(tài)觀察。
觀察寫作的對象不外靜態(tài)事物、動態(tài)事物兩類。靜態(tài)事物的觀察為文,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要由表及里,由形到神,善于聯(lián)想,觸及到人,使文旨升華。動態(tài)事物的觀察為文,應情趣盎然地去注目、體察、感受、表現(xiàn),點面結合,呼應烘托,升華文旨。如:《火燒云》一文屬于動態(tài)靜態(tài)結合而寫的觀察作文。對文中的靜態(tài)事物霞光,作者從地上寫到天空:地上的人、動物變了顏色,天空像著了火。廖廖幾筆簡略地寫出霞光照在人和動物身上的顔色變化,間接地表現(xiàn)了火燒云絢麗的色彩。接著,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直寫文中的動態(tài)事物云彩。對這個觀察點,作者又安排了一略一詳兩層:先略寫火燒云顏色的變化,概括描寫了“紅通通、金燦燦、半紫半黃……”的場面,造成絢麗多彩的氛圍,既具體又準確。以此為襯托,引出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像馬、狗、獅……”等特寫鏡頭,點染出變幻莫測的深邃美,與色彩美相映成趣。文中的動態(tài)觀察描寫沒有停留在事物運動的表層,而是把火燒云的顔色、形狀及其變化的詞語作了排列,在實寫的基礎上,對描寫點作了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采用虛寫的方法,寫出它“像什么”使平時對彩霞感覺美妙又描述不出的現(xiàn)象得以再現(xiàn)。寫得形象生動和感染人。
最后,必須強調指出的是,在觀察中要認真思考。觀察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通向目的的必由之路。因此,觀察時和觀察后都要把觀察到的內容同觀察目的聯(lián)系起來,開動腦筋,進行思考。比如,你走在家鄉(xiāng)山村小路上,那普普通通的山梁、莊稼、河水、公路舉目可見。如果熟視無睹,則會一無所獲。而如果一方面細致觀察,一方面認真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純樸自然之美;如果進而把這種美同家鄉(xiāng)人民的革命斗爭傳統(tǒng)和建設成就聯(lián)系起來,就會理解眼前這并無驚人之處的景致的意義,從而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贊美家鄉(xiāng)人的情感。
參考文獻:
[1]《學會觀察,學會聯(lián)想想象,作文方能入正門》指尖教育帝國,發(fā)布時間:18-10-13
[2]劉硯梅,《怎樣指導學生寫好觀察日記》,《陜西教育》1996年Z2期
[3]李碧寒,《 指導小學生寫觀察日記的策略研究》,《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