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 ?要】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讓學生能夠走進文章,又能從文章中走出來,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151
語文是所有課程的基礎,小學語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萌芽階段,這一階段要讓學生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語文中最重要的是閱讀和寫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起來,讓學生養(yǎng)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將會使學生受益一生。本文針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
目前的閱讀教學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學生課下閱讀課文,課上教師講解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以及文中涉及的知識點和難理解的段落語句。殊不知,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還很差,大多數(shù)學生很難在課下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即使預習了文章也是急急忙忙地掃幾眼,并不能真正地讓學生深入到閱讀文本中。教師在上課時是按照學生預習過的情況來備課,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在課上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深入閱讀文章,在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師再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才有重點,才會集中注意力,從而大大提高上課的質量。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要以啟發(fā)、引導為主,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而不是被動地聽講。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任何新知識和新概念的學習都要講求方法,閱讀也是一樣。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真正學到知識。首先,閱讀應該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學生要有一個適合的環(huán)境和平和的心境,靜下心來閱讀文章,才能真正地走進文章,感受作者的感情。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在課上講課的時候讓學生提出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給予指導和啟發(fā),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做筆記,學生可以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標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寫讀后感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對閱讀的深化。通過多寫,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從閱讀中學到知識,培養(yǎng)能力。
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材料
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材料比較單一,大部分材料以語文教材為依托,語文教材作為教學的基本材料,可以讓學生把握好基礎。但是僅僅依靠教材是不夠的,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就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教師需要調查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尋找學生適合的閱讀資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部分都喜歡聽故事,對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這類故事性書籍很感興趣。這類書籍文章大都比較短小,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而且寓意深刻。教師不妨給學生推薦和提供這類書,讓學生從故事開始慢慢領悟,逐漸培養(yǎng)讀書的興趣。除此之外,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也都是學生比較愛看的內容,這些書不僅滿足了學生對故事的要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樂趣,還能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豐富閱讀教學活動
學生的在校時間大都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上時間,調動閱讀課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來豐富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分組討論,交流思想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愛說話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把握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并且將教學與學生的特點結合起來,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創(chuàng)建和諧的高效課堂。教師可以每周定期拿出來幾節(jié)課作為學生的閱讀討論課,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課下教師搜集調查學生喜歡的話題,為學生準備充足的閱讀材料。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選定話題和閱讀材料,小組成員閱讀完后開展討論,主要討論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和自己從這篇文章中學到的知識。最后,選派小組成員代表起來發(fā)言,各個小組內部成員也可以積極發(fā)言,發(fā)言的內容包括概述文章,說明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自己學到的東西等。由于各個小組的閱讀內容不同,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閱讀內容,開闊閱讀視野。此外,教師也可以給每個小組準備相同的文章,通過各個小組的交流,學生會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新角度和新思路,進而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
(二)定期舉辦小型閱讀比賽活動
小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和好勝心,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激勵學生不斷閱讀。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定期舉辦小型的閱讀比賽活動,從學生選取的文章立意、表達以及學生閱讀課文的熟練度、感情的表達等方面來評價學生的情況,通過閱讀比賽可以鼓勵那些表現(xiàn)好的學生積極努力,也可以讓那些不愛閱讀的學生找到閱讀的動力,激勵他們閱讀。通過舉辦比賽,可以在班級內形成良性競爭,同學之間你追我趕,共同進步。
(三)師生互換角色
學生在教學中作為主體,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小學開始,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采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鍛煉學生站上講臺的勇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站上講臺,而教師作為學生在下面聽課,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教師與學生同等地位的觀念,糾正學生認為教師就是權威的錯誤觀念,使教學活動和諧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慢慢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教學設施不斷完善,教育資源不斷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將文本轉化為聲音或者視頻,給學生提供新的閱讀角度,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閱讀方式。相比于文字,聲音和視頻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 聊城:聊城大學,2014.
[2]李慧敏.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