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輝
【摘? ? 要】數學是一門集公式、定理、概念于一體的抽象性學科,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關,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因此,針對數學學科的教學,相關教育部門要予以重視,為學生全面學習數學提供有利的條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探究學習不斷成為課堂的新型上課模式,本文就探究性學習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數學教學? 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61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教材為中心”的情況,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學生普遍感覺到數學學習的枯燥、乏味,甚至產生厭學的現象。所以,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勢在必行,這也關系到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成敗。那么,就探究性學習方式的開展而言,教師要學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學科知識,能從數學學習中提高知識與技能。
教學要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意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要不斷得到發(fā)展。下面我就如何對學生探究學習方式的指導進行探討,分析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實施策略及其意義。
一、探究性學習
探究是一種心理傾向和行為方式,能激起學生主動去了解和掌握的欲望。探究學習作為學習方式,是指一種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自主地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探究學習不同于接受學習,探究要求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信息。因此,對于數學這門抽象性、邏輯性強的學科,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分析、問題的探究,能自主地發(fā)現數學知識中“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各自的規(guī)律,以及兩者的相關性,從而更好地掌握“函數”解題和運用規(guī)律。同時,探究要以“學生為本”,不能忽視學生作為主動學習者的作用。
二、探究性學習的實際意義
探究學習是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要求學生以創(chuàng)新學習的思維去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能在長期的探究學習中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實施高中數學探究性的學習,能在一定程度上正面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一)能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探究、勇于實踐的興趣和態(tài)度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也是數學學科知識的受益者,他們要通過數學知識提高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學習正好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能促進學生個體全面和諧地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學生能自主發(fā)現“三角函數”的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進行“三角函數”題型的練習,從而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函數知識。
(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品質和能力素質
探究學習是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展開的學習指導,在教學中教師作為輔導者幫助學生去發(fā)現規(guī)律,總結歸納知識和信息。所以,基于新課改提出的“以學生為主”的要求,探究性學習方式正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學生能通過數學定理、公式、概念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認知能力,能把舊知識與新知識融合在一起。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生能主動與教師交流,與同學合作探討,從而養(yǎng)成合作與共享的習慣與品性。
(三)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
數學與語文、英語、歷史不同,它是一門科學性的知識學科,與科研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能正確地獲取科學知識,以科學知識作為生活、生產、科研的指導。如,以高中數學“三角函數”的知識來指導房屋建筑或利益成本的計算。同時,學生能在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中認識到定理、規(guī)律、公式等的重要性,在實事求是地進行生產活動時,能以規(guī)律為原理,自覺地遵循規(guī)律,完成相關的實踐活動。
三、探究性學習方式指導
隨著數學新課改的開展,倡導實施探究性學習成為重中之重,它關系到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協(xié)調發(fā)展。那么,根據探究性學習的要求,要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以適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樹立問題意識,教師指導學生規(guī)劃解題
問題是探究的前提和動機,學生有問題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和知識學習。首先,學生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習目標。學生要認識到學習不能僅僅依靠教師以及死記硬背概念、定理、公式等,要自己主動探索,并且主動與教師、同學交流,也就是要求學生樹立問題意識,邊學邊問,多思考課程知識的重難點。而教師要給予學生精心的輔導,耐心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指導學生發(fā)現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二)學生要積極參與實踐,聯系生活學習數學知識
實踐出真知,任何學科知識都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學生不能只把書本課程作為知識的唯一來源,要學會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獲取知識信息,了解更多書本以外的知識。總之,學生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調查研究,聯系社會實際經驗分析數學知識內容,從而深入知識的本質,正確認識知識與問題之間的相關性,廣泛聯系社會生活實例學習數學知識。
(三)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習交流經驗
探究性學習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只要求學生能獨立自主地完成知識學習。作為教學的輔導者,教師要幫助學生選取課程內容,關注數學知識中的重難點;其次,環(huán)境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之一,處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學生往往能高效率地獲取知識。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課題,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全面分析課題、解決課題問題。例如,可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德摩根定律”進行元素組合、排列等知識教案設計,讓學生主動研究“德摩根定律”知識。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交流,根據自身的認知和發(fā)展規(guī)律,相互補充知識、鞏固知識。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學生領悟知識的能力給予鼓勵和表揚,堅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
四、結束語
探究性學習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以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探究學習的目的,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信息,豐富科學知識,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從而養(yǎng)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然而,針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教師要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把學生帶動到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