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華
【摘 ?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掌握很多知識點,學生容易感到沉悶和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教學由于形式過于單一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起不到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積極,課堂效率低下,從而影響教學效率。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增加初中生物課堂的趣味性,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同時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 ?生物課堂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47
初中生物是一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教學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由于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用,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導致課堂氛圍非常壓抑,學生沒有學習生物的興趣。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必須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輕輕松松學好生物。
一、初中生物教學的概述
生物學的定義是對生命活動規(guī)律以及生命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學科,初中階段學習生物學科,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還應該教會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并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生物學習學到的不僅僅是生物知識,更多的是對生命的認知,生命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其中蘊含著無數(shù)的秘密,這需要更多的生物愛好者和研究者進行不斷地探究和研究,把握好生物學發(fā)展的方向和規(guī)律,讓更多的學生認知生物學、愛上生物學。
二、加強初中生物教學趣味性的措施
(一)注重導言設計,引發(fā)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階梯,上課就是這樣。導言就是引言,應該像好的戲劇一樣吸引人產(chǎn)生興趣,并產(chǎn)生美好的感覺。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教師要應用生動形象、有趣味又帶有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講授,只有引起學生關注,學生的大腦才能產(chǎn)生積極的思維。比如,教師在講蝙蝠發(fā)現(xiàn)和捕食飛蟲前,可以利用好導言。依據(jù)科學觀察,1只蝙蝠15分鐘能捕到220只昆蟲,有時半秒鐘能捕到2只蚊子,所以蝙蝠的捕食動作很迅速。像這種介紹方式,學生肯定會有疑問,蝙蝠在黑暗里飛行和捕食的本領高超,眼睛肯定是很敏銳。而實際上,蝙蝠的視力很弱,那究竟怎樣捕食到昆蟲?之后再問同學是否想知道這個秘密。激勵性的導言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還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促使課堂教學有效實行。
同時,還要合理設置一些懸念,充分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提高生物學習質量。例如,教師在講鯽魚外部形態(tài)的鰭時過程中,可以提出問題:若是去掉鯽魚胸腹部的偶鰭,鯽魚流動的時候有哪些變化呢?如果去掉背鰭又如何?若是去掉尾鰭怎樣?這些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再比如,教師在講種子萌發(fā)前,設置懸念性問題:平時吃豆芽菜吃的是根還是芽呢?然后不回答學生討論之后的提問,而是要在課外給學生布置綠豆萌發(fā)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判斷出結果。在創(chuàng)設愉快的課堂情景當中,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進而產(chǎn)生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把實際生活和書本內容有效結合,以詳細分析一些生活里的問題或是現(xiàn)象,把理論帶回到生活實踐當中。應用學到的生物知識,解釋生活里遇到的問題時,能讓學生明白自己有生物學的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出他們的多樣化思維,并有應用生物知識解釋生活問題的能力,充分觸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比如,講解“甲狀腺激素”部分的過程中,學生了解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和典型癥狀以后,教師可設計問題:在缺碘的地方流傳著一代腫,二代傻,三代四代斷根芽的說法。讓學生用生物知識作出解釋。學生在討論的時候,會把甲狀腺激素作用,食物里缺碘致使大肚子病、智力低下等發(fā)育問題建立關聯(lián)性,很多同學會通過在生物中的學習明白里面的道理所在。在學生的討論中,有效解決了生物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對于知識的掌握上變得容易了,并在積極思考中,全面提高了思維水平,培養(yǎng)了生物學習的興趣。
(三)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用觀察、實驗、采集、制作等教學方法,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切實理解基礎知識,充分掌握實驗技能,對于學生智力發(fā)展和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做好生物演示實驗,這是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生物學習興趣的主要方法。演示實驗也是實驗教學的主要構成環(huán)節(jié),通過實驗的成功可以引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對于今后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好處。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都喜歡自己參與做的實驗,他們渴望自己動手實驗,這是促使學生學好生物的動力。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實驗教學法,可以生動地把生物知識傳播給學生。比如,講解“血液的組成和功能”的時候,生物教師可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上課之前和學生共同去采集新鮮的血,在試管中加入5%的檸檬酸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先要觀察前一天靜置的試管,然后取人指尖血制成血涂片,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實驗中以學生為實驗主體,教師在一旁做輔導,并給學生提出探索性的問題。最后總結課程內容,學生在這個過程里也都會精力集中,有很高的參與熱情,進而產(chǎn)生良好的生物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每個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在面對學科教學時應該充分了解該學科和學生的特點。生物學科比較枯燥乏味,教師應該想辦法轉變以往的形式,在提高生物趣味性方面做好探究和探索,著重提高生物學科的趣味性,在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生物學教學的實效性和高效性,讓生物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殿堂。
參考文獻
[1]紀憲紅.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的趣味性[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33):96-97.
[2]賈艷鳳.談如何增強初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64.
[3]劉夫華.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5(2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