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4-049-02
摘? 要? 中職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具有實踐操作技能的院校,招收的學生均為初中畢業(yè)的學生,在進行三年的技能培訓后即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因此身體素養(yǎng)也是其在校期間培養(yǎng)的重點,而中職院校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培養(yǎng)主要通過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因此如何高效開展體育教學是所有中職院校體育教師都必須解決的問題。當前中職院校學生由于其叛逆心理較強在管理上有一定難度,而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體育教學中也不例外,因此本文將著重論述在中職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
關鍵詞? 中職院校? 體育教學? 教學策略分析
中職院校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發(fā)展的巔峰期,這時期如果沒能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或打好一定的身體素質基礎,在學生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后,工作崗位上的壓力和工作性質導致的工作環(huán)境的不同都會給學生的身體造成一定影響,嚴重的還會影響學生身體健康,因此在校期間通過加強學生的體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非常必要的。
一、當前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中職院校由于其學年較短,且培養(yǎng)的學生需要進入社會后即時產生效益,因此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對文化課的培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的教學上較為重視,對于文化課之外的例如體育教學等內容重視程度不夠,同時在文化課和專業(yè)技能課上因為有著嚴格的考核制度,學生也不敢偷懶,而體育教學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管理模式較為老舊和落后,學校對體育課程教學遲遲沒有進行改革更新,導致不僅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參與不積極,把體育課程更多的看作了課外自由活動和休息的時間,教師也對體育課程的教學缺乏重視,而學校由于對體育教學的忽視,導致對體育設備的資源投入力度也不高,校園內的體育器材簡單,進而導致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質量遲遲得不到進步。
(二)教學內容和方式單一
由于早期我國應試教育風氣帶來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用灌輸式的教學法,將理論知識強加給學生,忽略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吸收消化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也在體育教學中有所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內容更多是對課本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學方式單一,而這種教學模式的常態(tài)化也導致了教師在業(yè)務能力上的不思進取,教師對專業(yè)素養(yǎng)的疏忽進而導致了教學內容的模板化,缺乏個人特色,更忽視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也遲遲得不到實現(xiàn)。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運用到學生身上也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削弱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學生逐漸喪失了對體育活動的主管積極性,又反過來造成了教學內容的遲滯,以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由于對教學內容的不上心,導致在體育活動內容的選擇上也較為敷衍,常常出現(xiàn)一個學期結束,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類型只有寥寥的幾種,這種教學內容的重復性使得學生對多樣化體育器材的熟練度掌握遠遠達不到要求,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起不到幫助作用。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
體育教學既不能一味的展開課外活動,也不能全部窩在教室內聽教師講解理論,而是要室內室外相結合、理論實踐相交叉式的教學,一味的對學生開展室內理論教學,剛開始出于新鮮感學生還會有所興趣,而久而久之空有一身理論卻得不到實踐,學生只會對體育教學越來越感到乏味無聊,甚至覺得體育教學和文化課以及專業(yè)課教學一樣是種負擔,積壓的學業(yè)壓力得不到釋放,還會對體育教學產生抵觸感。而如果一味的進行室外活動教學,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學生會有受到傷害的可能,即使參與一些活動量較小不會造成傷害的體育活動,因為不科學的鍛煉姿勢也只是白白浪費體育活動時間,對體育教學的質量毫無幫助。因此學校要在體育課程的安排上注重科學合理性,實踐和理論課程合理交接使教學達到完美效果。
(四)考核評價機制不科學
前文提到由于以往應試教育風氣的影響,除了導致體育教學在內容上的單一化和遲滯化,也導致了教學評價方式中過多參考分數的情況發(fā)生。當前中職體育教學中對于體育課程的考察標準過多的依賴分數,這種分數高則代表學生體育素質強的評價方式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忽視了學生間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很多學生由于發(fā)展程度的不同和天生的身體素質差異,導致學生之間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xiàn)有很大差異,如果盲目的設定統(tǒng)一標準,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評價十分不公平,也磨滅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如果過多依靠考試這種單一的考核標準,一些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即使平時疏于鍛煉也能達到合格標準,而對于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即使按時參加體育活動也難以取得合格分數,因此為了避免打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就要對考核和評價機制進行改革。
二、提升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加強學校和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
學校和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與否是體育教學能否得到發(fā)展的根本,因此要加強學校以及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明確體育教學作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課程尤其在中職院校的教學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即將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中職學生來說,擁有強健的體魄是其能夠在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的基礎。因此學校要加大對體育設施建設的資源投入力度,保證體育器材的全面化和先進化,同時對體育課程加以改革,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契合度提高,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達到教學目標。
(二)打造親密的師生關系
中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叛逆心理較強,對于教師和學校制度通常都有抵觸心理,如果教師一味的利用身份和威嚴去壓制學生,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因此要避免出現(xiàn)針鋒相對甚至劍拔弩張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距離的遠近是教師能否帶領學生展開高效體育教學的關鍵,因此打造一個良好、親密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中職院校的學生雖然有叛逆心理但是在本質上仍然是渴望得到認同的孩子,教育心理學中提到:認同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根源,因此教師在體育活動中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多加表揚,不要刻板的根據規(guī)范化的流程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允許學生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或開放性,給學生適當的自由活動的空間。另外在教學時,教學內容也要貼合學生生活,僅僅講解體育常識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驚醒足球活動的教學時,在講解足球基本動作時還可以加上對足球明星的介紹,或者以“哪些動作是哪幾個足球明星最喜歡用的”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增加了課堂趣味性,也把師生之間的距離感進一步抹除,在講解之余還可以讓學生來講解他們對足球明星的認識,在交流中做到尊重學生、公平交流,這種教學內容的穿插能快速調動學生的情緒,通過建立師生間平等親近的關系來激起他們對課堂參與的熱情,為教學的高效開展帶來幫助。
(三)增加教學內容和方式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對每個學生身體素質和發(fā)育情況的差異有基本了解,根據學生間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盲目的統(tǒng)一標準只會給教學質量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不能再沿用以往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模式,要在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上完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身體情況的學生,教師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比如對于一些身體素質較差、耐久力不強的學生,可以安排他們進行跳繩或短距離往返跑以及羽毛球等難度較低、活動量較小的體育活動,而對于一些身體素質強、爆發(fā)力和耐久力都不弱的學生可以安排他們進行馬拉松式的長跑等活動,通過這種差別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并且還要注意體育器材的多樣化使用,避免重復性的教學內容和體育活動出現(xiàn),在進行球類運動時,可以把體能較好和體能較差的學生分成兩組,體能較差的學生們在進行籃球之類的比賽時可以采用半場制,體能較好的學生就相應的采用全場制,通過有較強針對性的教學保持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情不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在中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學校到教師都要加強對體育教學的認識,明確意識到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對于其日后的發(fā)展有多大的影響,因此不斷加大對體育教學的建設,在課程上做到與時俱進,貼合時代需求,在內容上做到靈活多變,滿足課程大綱對教學目標的要求。另外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習慣養(yǎng)成,身體素質不是依靠短短的在校幾年就能維持一輩子的,最重要的是學生要養(yǎng)成及時鍛煉的良好習慣,在日后的發(fā)展中始終能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才是未來能有更好發(fā)展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郭建.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提升策略[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30):109-109.
[2]李信慈.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策略探析[J].運動,2017(05).
[3]丁衛(wèi)兵.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策略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67,161.
作者單位:西安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