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霞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學生放在教學核心位置,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針對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要做到理論教學和生活實踐相結合,鍛煉學生遷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 有效教學 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道德與法治課的育人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實現(xiàn)學科教學目標。
一、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積極拓展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程資源,從灌輸式教學向體驗式教學進行轉變。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大綱要求,做好備課工作,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做好應對教學突發(fā)狀況的準備,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在準備教學方案時,一定要從學生實際特點出發(fā),既要提高教學生動性和趣味性,又要保證教學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完成預習工作,根據(jù)教學內容自主收集相關信息資料,通過查閱詢問或閱讀觀影等方式豐富學習資源,做好課堂學習的準備。只有將生活資源引入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才能發(fā)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重視教學語言,激發(fā)學生情感
實踐證明,高效的學習行為和知識認知是在積極情感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只有激發(fā)學生情感,他們才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道德行為,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考慮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世界,教師和學生情感交流較少,不僅師生關系僵硬,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多和學生交流溝通,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信任教師,主動親近教師,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語言作為情感交流和信息傳遞的最主要工具,在師生溝通和情感建立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使用藝術性語言激發(fā)學生情感,鼓舞學生,提高學生品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自我提升。
三、注重教學留白,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教師首先考慮的是學生能不能理解知識、吸收知識、掌握知識,如有的基礎知識可以直接教學,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而有的知識則需要具備一定知識基礎才能理解,需要學生借助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感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留白,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健康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教室讓學生明白合作的意義,學會與他人共享,積極融入集體團隊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首先,教師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發(fā)生的美好事情,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合作討論,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教室進行規(guī)劃,把教室設計得更加溫馨美好。通過這項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在活動中,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分享,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密切聯(lián)系生活,豐富學生體驗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边@一思想強調生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說擁抱生活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手段,心靈的啟迪和思想意識的萌發(fā)都離不開生活的支持。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回歸生活,能夠將所學的知識理念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這樣才能體現(xiàn)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深化學生認知
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加強行為指導,深化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認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其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例如,在學習《愛護花草樹木》的時候,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愛護花草樹木從我做起”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走出課堂,去校園中、小區(qū)內觀察花草樹木,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制訂保護花草樹木的詳細計劃。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具體實施者,也有記錄人員,將計劃過程詳細記錄下來。每周班會時間由小組長匯報活動成果,每個月選出最佳小組給予獎勵。通過延伸課外活動,可以將理論教育落實到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又如,在學習《干點家務活》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將生活案例引入課堂,再現(xiàn)生活場景,培養(yǎng)學生干家務活的意識和愛勞動的精神品質。在表演過程中,教師要對積極參加表演活動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認可學生的表現(xiàn),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有的學生扮演父親和母親,下班回家后負責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工作,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就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在心底滋生幫助父母承擔家務的想法。表演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表揚和贊賞,特別是對平時內向的學生,要著重進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支持和關注。這樣不僅有助于構建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性格品質,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開展實踐活動,做到學以致用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密切聯(lián)系生活,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校外活動,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法律知識,提升道德修養(yǎng)。例如,在學習《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明白節(jié)水節(jié)電的重要意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生活中的真實畫面,如湖面萎縮、黃河斷流、農田干旱、飲水受限等,讓學生明白水資源的寶貴以及當前生態(tài)環(huán)境所面臨的問題。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應該如何保護水資源,如水龍頭一定要關緊,水瓶中剩余的水不要隨意丟棄等。此外,還要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宣傳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學??梢匝埉?shù)毓膊块T定期來校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向學生宣傳法制觀念。借助生活中常見的法律案例幫助學生清晰地了解違反法律規(guī)則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讓學生進行認識和自我反思,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優(yōu)秀學生。
總之,為了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教學策略,積極開發(fā)優(yōu)秀的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鄔云禮.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后強化[ J ].教學與管理,2020(05).
[2]王妹.關注文本細節(jié) 打造高效課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的新視角[ J ].小學教學參考,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