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綺靜
【摘要】基于課堂實踐和教學案例,運用“選材思維模式”,從同向和逆向等2個方向,分別采用立意延伸法和施受對象互換法、行為過程反常法、褒貶結果對調(diào)法等方法,慢慢拓寬學生的選材視野,引導學生挖掘、發(fā)現(xiàn)和構思好的寫作素材,形成有深度的作品立意,逐步掌握寫作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
【關鍵詞】選材;思維模式;逆向思維;立意延伸
初中寫作選材要求熟悉真實、準確貼題、新穎獨特、深刻典型、情感動人、富有哲理、以小見大、由表及里、虛實相生……這些關于寫作選材的要求,很多前輩、專家都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可謂“前人之述備矣”。
眾所周知,寫作是思維的外化表現(xiàn)形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也提到語文教學總目標之一是“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梢姡Z文教學中對學生寫作思維的訓練尤為重要。
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寫作,是需要有一定的思維模式和架構為前提。那么,教師需要如何引導學生用另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去挖掘、構思好的寫作素材和作品立意,走出記敘文選材的“窠臼”,進入一個嶄新的天地,讓讀者或閱卷老師看了會“油然喜歡,默然欣賞”呢?筆者基于課堂教學實踐總結,推薦以下兩種有效的教學嘗試:一是“同向立意延伸法”;一是“逆向思維推導法”。
一、同向立意延伸法
同向立意延伸法,就是借用一些立意有廣度和深度的文章或句段,來引導學生建立一定的理性思維體系模式,協(xié)助學生更好地尋找、回憶、挖掘或聯(lián)想到生活中相關的細微的人、事、物、景,并領會到這些細微點所帶來的真情感動、哲理感悟等觸動人心之處,即讓學生看別人的好立意(某種真情或哲理),再從自己的生活中沿著同一個方向推出好素材。
在寫作中,學生大都依據(jù)題目,然后來確定材料。然而,現(xiàn)在的學生缺乏對于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很難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即便是學生經(jīng)歷過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也會因為缺乏對生活的感悟而將其忽視。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立意好”的文章,喚起學生的回憶,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相似性的內(nèi)容再現(xiàn)出來,即用“同向立意延伸法”。
“同向立意延伸法”的程序是:(一)調(diào)動興趣。師生找到立意好的文章或句段,讓大家來說一說自己經(jīng)歷過的類似的事情,學生的興趣就很容易被調(diào)動起來;(二)引導細節(jié)。在學生講素材的時候,教師再適當進行引導,讓學生把素材說完整的同時說清楚細節(jié);(三)評價提升。其他同學來評一評,并共同對素材進行“藝術真實”的處理和加工。
當然,在這個過程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情節(jié)的“虛構”。筆者認為,這要合理看待,畢竟文學創(chuàng)作大多是離不開聯(lián)想和想象,而虛構是聯(lián)想和想象的產(chǎn)物。為此,合理和適度的虛構是可以接受的,教師在引導時注意把關,及時糾正太牽強的素材和情節(jié)即可。
【案例一】用劉墉的《玉蘭花》同向引導學生。《玉蘭花》大意是有位學生每周四去上課總要帶許多玉蘭花分給同學,馨香滿室。作者一問之下,才知道是這學生的祖母教子孫做的。原來這學生家有玉蘭樹,芳香濃郁,外人贊許,但家人卻因常接近而不覺其香。于是,祖母建議家人凡有花開就摘一些送朋友。這種做法使他們結交了更多朋友,花也似乎更繁盛。作者感慨:“有些東西擁有得過多,反而不感覺它美好,何不將它分給那些需要的人呢?讓我們狹窄的快樂,擴展到社會每個角落;讓我們從別人的笑臉上,看到自己的笑容?!?/p>
呈現(xiàn)了這篇文章之后,筆者讓學生借用這篇文章的立意,去回想生活中有類似意義的事情。有的學生說:“以前隔壁的哥哥給自己送過玩具”,也有學生談到自己曾遇到“好心人”——冬夜里忘帶錢包和鑰匙,家人也不在家,面店的老板熱情地給了一碗熱騰騰的面條。甚至有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創(chuàng)作出一個“我”發(fā)現(xiàn)奶奶小心翼翼摘花、并仔細包裝送鄰居的動人情節(jié),寫出來也是不錯的。
【案例二】用《人生如茶》同向引導學生。作者說自己喝龍井時,第一次急匆匆地喝,覺得很苦,后來爸爸提醒要慢慢品嘗,才發(fā)現(xiàn)那甘甜的茶味。作者由此感慨:人生如茶。人的一生就是由許多困難挫折和平安幸福所鋪就的。如果我們囫圇吞棗地看待人生,那么,我們只會看到人生中的不幸與災難,而把一些幸??鞓返氖潞雎粤?。只有靜下心來,慢慢地等、慢慢地品、慢慢地賞,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甜美。
讓學生去思考相關的生活點滴……他們分享了不少,如,談到了苦瓜也是入口苦,細嚼后才發(fā)現(xiàn)甘味,純咖啡和黑巧克力也是如此。也有些學生想到了這個立意有點接近“堅持”和“耐心”,于是,有個學生還提到“燜蘿卜牛腩”,說燜制這道美食的時候也是需要慢慢地熬、靜心等待,才會烹出“舌尖上的美味”。這樣,課堂便炸開了鍋似的,大家紛紛想到自己生活中各種類似的經(jīng)歷,又開展了激烈的討論和交流……
二、逆向思維推導法
逆向思維推導法,指不按通常的認知思維習慣思考,而是朝其相反的方向思考,得出與常理相悖的理論。這種思維方式有時會有利于選材立意、布局謀篇和構思角度的創(chuàng)新性,面對常規(guī)的題目,適當?shù)刈龀瞿嫦蚪庾x,撇開一般性的認識觀點,從與之相反的角度去審視材料,或者轉換視角,從敘述主體、切入角度、情節(jié)發(fā)展、結果呈現(xiàn)的方面上創(chuàng)新,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可行的思維方式。筆者在課堂上是用以下“三部曲”來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構思寫作”的:
(一)施受對象互換法。該方法主要是面對寫作素材中的“對象”而言,調(diào)整常規(guī)的做事對象,反彈琵琶。
【案例三】在課堂上講2015年廣州中考作文“廣州風格”時,很多學生很快想到廣州人的“人情味”和美德這方面,例如,“互相禮讓”這一類的。筆者說:“好,‘讓的對象是什么人?”學生一般都會想到晚輩讓長輩。于是,筆者引導他們反過來思考:長輩讓東西給晚輩,情況又如何呢?他們說這樣更有意義,更體現(xiàn)廣州人“樂于助人”的精神風貌。筆者讓學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長輩讓晚輩的事情,然后同學之間互相分享交流。于是,有學生想到自己曾看到,車上有位姐姐想讓座給老人家,老人家推辭,反而讓給另一個腳受傷而其他人都沒留意到的小伙子。甚至還有學生提到一個很不錯的立意,“讓座,讓的不是身份,而是展現(xiàn)廣州乃至中華民族的那份人情味、那種美德”。
(二)行為過程反常法。該方法主要是面對寫作素材中的“情節(jié)過程”而言,讓學生關注和尋找“正常人做的反常事或不尋常的行為”。
【案例四】曾讓學生思考“拒絕”這個作文題,學生剛開始想到的往往只是“拒絕不良人、事、物”等常規(guī)情節(jié)。于是,筆者引導他們用逆反思維,學生便想到“拒絕好東西”,筆者再引導他們想得更深入一些:“拒絕好東西,會不會是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呢?”筆者再舉出一個親身經(jīng)歷的例子,大意是筆者在春節(jié)逛花市的時候,看到奇怪的一幕:一位老板竟然很反常地拒絕賣檔鋪中的一盆很好的桔子給顧客,原來是因為那天,老板見到有一位由幾個兒孫陪伴來買桔子的老人來光顧,讓老板不由想起了和自己住同一條街道的鄰居——一位孤寡老人,無伴無兒女,靠政府接濟過著艱難的日子,平時也是勉強三餐溫飽,更別說在這喜慶日子里買得起桔子了,所以他就打算把那盆長得最好的桔子,晚上送去那位可憐的老人家中,增添她家的喜慶氣氛,更讓老人開心過節(jié)。原來,老板拒絕賣桔子,是生活中關愛弱勢群體、共建和鄰睦里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
筆者把這件事和學生分享,他們的思路就打開了,都嘗試思考生活中這些“拒絕好東西,凝聚正能量”的事情。
(三)褒貶結果對調(diào)法。該方法主要是面對寫作素材中的“結果”而言,讓學生留心生活中一些“壞開始,但卻有個好結果”的事。
【案例五】在講2014年廣州中考作文“出錯”的時候,學生剛開始也是只想到某件事自己出錯而得到了教訓這類素材。筆者用褒貶對調(diào)法,提醒他們“出錯,有沒有可能歪打正著,得到個好結果,甚至收獲真情或得到正面的感悟?”有學生和同學分享,說自己喜歡繪畫,有一次想著臨摹別人畫得漂亮的畫去參加比賽,可是怎么臨摹都不好,總是不是這里出錯就是那里出錯,正煩躁著,爸爸提醒他,“其實繪畫是一種藝術,無對錯之分,也難以比較出誰一定更好,因為藝術本身是純真率性天然的東西,所以沒有必要非要模仿做作去畫……”父親的教誨讓他豁然開朗,感覺自己得到了“藝術的感悟”,于是,“出錯”也出了好結果。
三、結語
關于思維訓練的方法,經(jīng)過多次的課堂實踐,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這些思維指導策略引導下,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等這方面是有收獲和突破的。當然,這只是階段性“初探”,只是一些基本“思維模式”,也許有些方法還不夠全面和成熟,而且這些思維模式也不是對每件事或每個學生都適合。
然而,通過上述處理和構思,更好地讓大部分學生回想和構思出生活點滴的素材。只要執(zhí)著地去探究和追求,教師就能幫助學生走出“作文選材空泛”的窠臼,讓學生不再忽略那些微小簡單和平凡普通的人、事、景、物,明白“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并從另一角度發(fā)現(xiàn)更多可寫之處,從而寫出充滿著真實、感人、深刻、創(chuàng)新的優(yōu)質(zhì)作文。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教育科研項目“基于‘讀寫共生理念的初中語文‘隨堂微寫作教學實踐研究——以廣州市白云區(qū)為例”(課題批準號:2019ZJK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