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曉菲,王亞紅,王居新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指出,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處于上升階段,加強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課題。進入21世紀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成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重要手段,但介入術后心臟康復是改善病人生活質(zhì)量,使其回歸正常社會生活并預防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必要手段。針對國內(nèi)現(xiàn)狀,我國于2015年發(fā)布《冠心病康復/二級預防專家共識》,胡大一教授提出“康復五大處方”,即藥物處方、心理處方、飲食處方、運動處方及戒煙處方。心臟康復分為3期:Ⅰ期為院內(nèi)康復,通常為1~2周;Ⅱ期為院外早期康復(出院后至半年);Ⅲ期為醫(yī)院外(社區(qū)和家庭)長期康復,即終身康復。由于Ⅰ期康復時間有限,Ⅱ期是心臟康復的核心階段,它既是Ⅰ期的延續(xù),也是Ⅲ期的基礎,Ⅱ期康復的目的在于病人盡早恢復并接近正常體力,為回歸家庭和社會進行準備。本研究觀察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結合軟堅通脈湯對冠心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心臟康復Ⅱ期病人生活質(zhì)量、心功能的影響,以期為中醫(yī)藥治療心臟康復提供臨床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經(jīng)PCI治療的冠心病病人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軟堅通脈湯組及對照組,各30例。所有病人均符合PCI成功標準,并已完成心臟再灌注整體治療計劃。冠心病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穩(wěn)定型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所有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冠心病診斷明確,有明確的PCI史;支架植入術后出院后6個月內(nèi);中醫(yī)辨證為痰阻血瘀型;年齡≥18歲,性別不限。
1.2.2 排除標準 急性感染;重度心律失常、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壓急癥;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等危重或急性心臟疾病病人;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血液??;精神疾病病人,不能配合者;正參與其他藥物臨床試驗的病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相關資料不完全者。
1.3 研究方法 采用調(diào)查問卷形式,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居住地、聯(lián)系電話。兩組療程均為8周。
1.3.1 對照組 給予PCI術后常規(guī)心血管藥物治療,包括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1.3.2 軟堅通脈湯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軟堅通脈湯治療,組方:黨參15 g,生黃芪20 g,丹參20 g,鬼箭羽12 g,郁金10 g,莪術10 g,昆布10 g,浙貝母10 g。隨證加減,以上藥物均取自我院顆粒劑藥房。煎服法:水沖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期間,兩組均避免使用其他中成藥。同時進行安全性監(jiān)測,包括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
1.4 觀察指標
1.4.1 生活質(zhì)量評估 采用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編委會制定的《中國心血管病人生活質(zhì)量評定問卷(CQQC)》[1-2],包括體力狀況、病情、醫(yī)療狀況、一般生活、社會心理狀況、工作狀況及總分等。
1.4.2 心功能指標 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
1.5 隨訪 以門診回訪為主,同時結合電話隨訪,設計隨訪記錄表,所有病人于療程結束后3個月隨訪1次,比較生活質(zhì)量評分、心功能指標、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等。
2.1 病人基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60例病人,男41例(68.3%),女19例(31.7%);年齡(61.4±15.6)歲;居住本市35例,來自農(nóng)村城鎮(zhèn)地區(qū)19例,來自外地6例;植入1枚支架33例,植入2枚支架16例,植入3枚支架9例,植入4枚支架2例;病人已退休26例,從事教育行業(yè)8例,醫(yī)務工作者2例,工人7例,農(nóng)民14例,無業(yè)3例;擁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12例,高中19例,初中25例,小學或未受正規(guī)教育4例;已婚41例,喪偶7例,離異6例,未婚6例;吸煙史31例,存在嗜酒情況14例。
2.2 兩組治療后CQQC問卷各維度得分比較 治療后,軟堅通脈湯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中體力狀況、病情、一般生活、社會心理狀況及總分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CQQC問卷各維度得分比較(±s) 單位:分
2.3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軟堅通脈湯組LVEDD、LVESD低于對照組,LVEF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2.4 兩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比較 軟堅通脈湯組死亡率(3.3%)低于對照組(6.6%),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軟堅通脈湯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3%與16.7%,P<0.05)。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軟堅通脈湯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以防止支架后再狹窄的作用,并可清除氧自由基,減少氧耗,改善微循環(huán),修復受損內(nèi)皮,穩(wěn)定血管內(nèi)膜,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冠狀動脈血流,穩(wěn)定斑塊,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展[3-6]。
首都國醫(yī)名師郭維琴教授認為行支架植入術者,多數(shù)病人在正氣虧虛、痰瘀內(nèi)阻基礎上出現(xiàn)嚴重痰瘀痹阻心脈、心脈不通時采取的緊急救治措施。雖然脈道得以疏通,及時通暢血脈,危癥得以解救,但已有心氣、心陽損傷在先;加之支架植入術為外源性、機械性損傷,耗氣傷血,進一步損傷正氣,所謂虛上加虛,軟堅通脈湯用于治療支架術后胸痹心痛病人臨床療效顯著[7-10]。本課題前期研究應用軟堅通脈湯治療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證實氣虛痰阻血瘀是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后病人的基本病機。孫卉麗等[6]研究顯示,在康復教育及循證醫(yī)學和生活方式改變基礎上加用中藥軟堅通脈湯治療,PCI術后康復病人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得到明顯改善,使用軟堅通脈湯可提高康復療效。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軟堅通脈湯配合八段錦能有效減少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病人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療效[6-8,11]。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心臟康復加用中藥可提高病人康復療效,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質(zhì)量[12-13]。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心臟康復定義為心臟疾病病人恢復至適當?shù)纳眢w、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病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恢復社會正常地位,并能獨立生活。心臟康復已有60多年的臨床應用和研究,心臟康復Ⅰ期和Ⅱ期已證明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質(zhì)量,降低醫(yī)療費用。目前,由于三級醫(yī)療資源短缺,難以滿足病人心臟康復的需要,迫切需要完成與社區(qū)心臟康復的對接,確保心臟康復Ⅱ期和Ⅲ期的實施,以保證病人持續(xù)治療效果并改善預后。
本研究樣本量有限,僅以門診病人為中心,缺乏多中心研究,且評分條目多為主觀性,部分病人不愿如實回答或理解存在偏差,可能造成偏倚。今后應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綜上所述,軟堅通脈湯可有效提高病人術后生活質(zhì)量,改善心功能,降低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