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劉成 楊磊
摘 要: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現(xiàn)“停課不停學”,授課教師通過調查學習線上典型教學模式,并在實踐中摸索線上教學的方法。以“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為例,利用自主反饋式學習和線上指導相結合的模式實施教學,具有一定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自主學習;線上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16-191-04
Abstrac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new type of coronavirus pneumonia and realize "non-stop classes", the teachers learn the typical online teaching model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explore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l in practice. Taking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autonomous feedback learning and online guidance to implement teaching has certain practical effects.
Keywords: Epidemic of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Autonomous learning; Online teaching
CLC NO.: G71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6-191-04
前言
在2019年辭舊迎新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席卷中華大地,全國多個省市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為狙擊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多地延遲2020年春季開學時間。1月29日,教育部提出倡議,利用網(wǎng)絡平臺,展開“停課不停學”[1],并與2月5日,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fā)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2]。根據(jù)指導意見,各地各學校應積極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制定線上教學實施方案,確保疫情期間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的教學質量的一致性,實現(xiàn)“停課不停學”。
1 疫情狀態(tài)下教學面臨的問題
在疫情面前,開展線上教學是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面臨的一場不得已的挑戰(zhàn)。首先,硬件條件問題,在校生是否滿足線上學習所需的智能設備及網(wǎng)絡;其次,線上教學平臺的選擇問題,全國上下同時開展線上教學,教學平臺是否平穩(wěn)可靠,是否會出現(xiàn)網(wǎng)絡擁堵、卡頓等現(xiàn)象,能否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再次,學生的管理問題,如何保證在智能終端的另一端,學生能夠自主、高效的學習;還有,教師的教學模式問題,是線下教學方式的生搬硬套還是學習“當紅主播”……同時“停課不停學”也是線上教學迎來的一場改革與發(fā)展的機遇,如何利用全民上網(wǎng)課的契機,倒逼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保證線上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質量的提升。
信息化教學是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顯著特征的新興教學形態(tài)[3]。在信息化教學中,為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具有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意識、態(tài)度、方法與技能[4]。目前,多媒體綜合教室、虛擬仿真實訓室等硬件設施逐步完備,且超星學習通、云課堂、雨課堂等教學資源也日益豐富。但信息化教學的成果并沒有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縱觀原因,一是部分教師沒有認清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區(qū)別,信息化教學不是用課件代替?zhèn)鹘y(tǒng)板書,不是用云課堂點名代替點名冊點名;二是沒有主動思考信息化教學的深刻含義,被動地接受教學任務,從主觀意識上沒有接納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就是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使得學生能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直觀呈現(xiàn)講授內容、考核多元化及更具價值化的一種教育方式[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要發(fā)揮好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shù)字技術的重要作用。在全國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作為教師要深入思考利用可使用的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將學生、教師、“教室”身處異地的情況下,進行整合為一個有機體,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
2 線上教學實施
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為例,來說明線上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新能源汽車技術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于大二下學期開設,主要內容包括新能源汽車的主體結構、原理。前導課程有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與輔助電子系統(tǒng)技術及檢修汽車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控技術等課程。學生對傳統(tǒng)汽車的結構、原理以及相關的電子控制技術有一定的了解。
2.1 開展調查
針對本學期所教三個班共146名同學開展問卷調查,主要圍繞是否滿足線上學習的硬件條件,設置涉及3個問題的調查問卷。具體問題如下:(1)是否有智能終端? (2)是否裝有家庭網(wǎng)絡,如有具體多少M?(3)手機流量套餐,每月多少G?
調查結果如下圖1所示,共140名同學同時擁有電腦和智能手機,占比95.9%,所有同學都擁有智能手機;共135名同學擁有平穩(wěn)的家庭網(wǎng)絡,占比92.5%,其他11名同學使用的是手機流量。調查結果顯示,146名同學基本滿足線上教學所需的硬件條件。
2.2 選擇教學平臺
本著播放畫面流暢、講解聲音清晰的原則,并經(jīng)過多次測試,最終選擇擁有廣泛用戶群體的QQ群、一定使用經(jīng)驗的云課堂和騰訊課堂,三者并用。QQ群多為發(fā)布直播信息,線下答疑等,作為溝通工具使用;云課堂承載多種課程資源包括PPT、文檔資料、視頻資料、題庫,亦可實現(xiàn)作業(yè)、測驗、考試等考核;騰訊課堂為線上直播、實時教學使用。
2.3 學生管理
為了確保學生的上課在聽率,一方面借助軟件平臺的一些功能,如利用騰訊課堂的發(fā)布實時簽到,可知道實時在線聽講的學生數(shù);利用舉手區(qū)或者點名的方式查看個別同學的實時聽課情況。另一方面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增加講課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2.4 改變教學模式
線上教學不等于線下教學的生搬硬套,教師也不等同于主播,雖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實現(xiàn)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但是互動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且長時間的教授會增加學生的疲憊感,教學效果也會降低。這就需要教學重新改變教學模式,設計出符合完全線上的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自主反饋式學習和線上指導相結合的模式,自主反饋學習主要按照老師發(fā)布的課件任務帶著任務在云課堂上進行學習并及時將問題在討論區(qū)進行反饋,線上指導主要在騰訊課堂進行串講、疑難點解讀及互動學習。課程開始之前,需有一節(jié)先導課程(開學第一節(jié)課),具體內容:新冠肺炎疫情的現(xiàn)狀及預防知識;疫情期間的上課模式的變化;疫情期間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同時完成學生的分組,指定小組長。
該教學模式中的自主反饋式學習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課堂教學要求會發(fā)布在云課堂平臺上,每次上課前學生應該仔細閱讀課前要求。
(2)課中授課教師會將相關的教學資源,如課件、微視頻、電子教材、文檔資料在云堂課發(fā)布,同學按照進度要求自主完成資源學習。在此過程中可結合自身情況,將不懂、不能把握的知識點進行記錄。
(3)以小組為單位,在討論區(qū)完成每個小組成員不懂知識點的討論,最后小組長總結小組成員知識點掌握情況,將問題記錄。
授課教師也會發(fā)布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討論,組長督促組內成員及時完成討論。
(4)完成授課教師發(fā)布的隨堂測試、單元測試及相關作業(yè)。
(5)學生在討論區(qū)提出的疑點、小組長記錄的疑難點以及測驗、作業(yè)的錯題都將是線上指導的主要內容,授課教師應該逐個擊破,精準教學。
該教學模式中的線上指導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借助騰訊課堂直播平臺,可以采用直接打開課件(根據(jù)自主反饋式學習的疑難問題針對性制作)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分享屏幕的形式邊講解邊共享學習資料。
(2)根據(jù)課堂需要,除了課件外還可以播放微視頻等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多角度地進行串講及講解疑難知識點,讓學生理解地更為透徹。
(3)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可以讓學生在騰訊課堂討論區(qū)實時地反饋知識點是否聽懂,以及新的疑問。也可在舉手區(qū)讓學生舉手實現(xiàn)語音溝通,授課教師也應通過多提問的方式,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提高在線聽課率及學生的注意力。
(4)把課堂交給學生,可以實時地讓學生進行講解,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度掌握能力,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課件或者是報告進行展示。
(5)騰訊可以選擇形成回放,如有同學課上理解不透徹的問題,可以通過觀看回放的方式鞏固學習。
具體實施流程見下圖2所示。
2.5 教學評價
借助教學平臺建立信息化的教學評價方法,科學地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的互評,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主要包括:學生學習評價機制和教師授課評價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
2.5.1 學生學習評價
為了監(jiān)督、考核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教師線上指導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情況,建立了客觀、全面的考核制度??己税ㄕn件學學習、課堂活動、作業(yè)、考試等4個方面,所占權重如下:課件學習10%+課堂活動20%+作業(yè)10%+考試60%。課件學習:包括是否按照進度完成線上資源的學習,包括ppt、微視頻、文檔等資源,參與課件的問答、評價等。課堂活動:包括學生考勤情況、課堂的表現(xiàn)分(課堂問答、報告展示等)以及隨堂測驗的平均分。作業(yè):教師布置作業(yè)學生得的平均分??荚嚕簽閷W期末的期末考試得分。以上課件學習部分云課堂可以直接給出得分。課堂活動中學生考勤、測驗部分云課堂可以直接給出得分,學生課堂表現(xiàn)需授課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打分,導入云課堂。作業(yè)如是客觀題云課堂可以直接進行批改,主觀題需授課教師進行批改。期末可以發(fā)布線上考試,授課教師在平臺完成改卷。最終平臺,會按照所設置的權重,計算并給出學生總評成績。
除了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評價之外,還引入了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之間互評等,可以充分讓授課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使線上指導更有針對性。
2.5.2 教師授課評價
除了教師評價學生學習行為外,也引入了學生對教師的匿名評價環(huán)節(jié),督促教師反思教學方式、方法。學生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均可在平臺上給予授課教師一星-五星的匿名評價,并可以寫一些評語。授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
3 經(jīng)驗總結
疫情防控至今已經(jīng)數(shù)周,線上教學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過一些問題如自主學習階段學生觀看視頻時,以快進的方式完成播放,針對此問題后臺設置了視頻防快進功能;學生將課件、視頻直接自動播放,其實本人并未觀看相關內容,針對此問題,在線上指導過程中授課教師通過隨機讓學生講解知識點的方式,督促學生要在自主學習階段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方能自如地講解知識點;直播階段,學生只是進入到直播間,并未在終端前聽講,針對此問題經(jīng)過增加點名提問的次數(shù),增加學生直播期間的自我管控能力;平臺卡頓、學生掉線,針對這一情況,直播前設置可生成回放,這樣沒及時加入直播間的同學,可以課后觀看回放的形式進行學習,如在觀看回放的過程中有疑問可以在QQ群直接向老師或學生提出,均會及時給予解答。
經(jīng)過實施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目前線上教學實施良好,課后學生評價五星達98.6%,四星及以上好評率100%。在此過程中,也總結出幾點線上教學經(jīng)驗:
(1)把握好自主學習階段的任務驅動,要設置好問題或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完成相關內容,不能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目的去學習資料。
(2)直播授課期間要多互動,如果學生不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只是單純的聽授課教師講解,很難集中注意力,疲憊感上升很快,不能確保教學效果。要通過簽到、提問、讓學生講解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自律性”。
(3)直播的內容及時長的把握,直播時間不在乎長,但是直播的內容一定要精,要在學生有限的注意力內句句講“經(jīng)典”。
(4)隨堂測驗及課后作業(yè)的“質”與“量”的把握,隨堂作業(yè)要根據(jù)知識點及學生狀態(tài)及時調整,不能一味地是客觀題,也不能全是主觀題。相對容易理解及學生精神狀態(tài)較好時,如上午1/2節(jié)課,可適當選取客觀題為隨堂測驗題型。相對難把握的知識點及學生精神狀態(tài)不容易集中的時段,如下午的課程,可選取一些主觀題為隨堂測驗題型。另同學們普遍抱怨說,上網(wǎng)課之后最大的變化就是作業(yè)變多了,針對這一情況,每節(jié)課不一定全部布置大量作業(yè)題,可以根據(jù)具體的知識點,比如布置一些開放題。
4 結語
數(shù)周的線上課程證明完全線上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替代面授課的,線上教學是切實可行的。相信通過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在疫情阻擊戰(zhàn)打贏之時,在教育系統(tǒng)層面也會迎來一場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專項戰(zhàn)役的全面勝利。且在此之后將迎來在線課程建設的高峰;線上教學平臺種類更豐富、功能更齊全;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模式相混合的教學模式日趨尋常。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利用網(wǎng)絡平臺,“停課不停學”[EB/OL].http://www. 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29_416993.html,2020-01-29.
[2] 教育部.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 002/t20200205_418138.html,2020-02-05.
[3] 胡儀員.信息化教學中的教師能力挑戰(zhàn)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 2020(12):36-38.
[4] 劉喆,尹睿.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與提升路徑[J].信息化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