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霖
美國芝加哥藝術家?guī)鞝柼亍づ鍫柺┛税l(fā)起了名為“紅球計劃”的街頭藝術計劃。自2001年起,這顆直徑約15米長,重約113千克的紅色氣球開始游歷世界各地。盡管庫爾特表示,紅球就是該藝術計劃的全部,但“紅球計劃”實際上卻為所到之處的人們帶來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的能量。庫爾特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這只巨型紅色氣球塞到任何一個出乎意料的地方:橋頭、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和建筑大樓中,且往往是以懸浮或被夾在建筑中的頗具幽默感的“別扭”形態(tài)出現(xiàn)。每次的“紅球計劃”為期約一至兩周,而在每個定點位置皆只停留一天,第二天就“溜”走了。
紅球不僅僅是“移動的雕塑”,也不單純是城市景觀,庫爾特更看重它的象征意義及其所能激發(fā)的想象與人們的反饋。他曾說:“如果大伙走過、開車經(jīng)過的時候瞥到一眼,他們不會把它當作藝術而大吃一驚,這樣的話就太棒了。”“很多人會有和氣球玩耍的意愿,甚至還想爬上去,因為人們看到這么大的紅色氣球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它可以玩!”庫爾特希望能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在這個城市,氣球下一步會去哪里?它能去哪里?這就不僅是思考氣球,更是思考城市本身的可能性了,一如城市本身所不同的故事和氣質。紅色氣球是如此簡單又異想天開,讓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感到歡樂,而無關年齡、種族、性別和文化、語言。它以開放的姿態(tài)歡迎每個人的到來,也鼓勵大家去想象、詮釋、提供建議。庫爾特希望大家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不僅僅是“如果……可以嗎?”(What if?),而是“為什么不?”(Why Not?)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