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喬治·萊考夫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出隱喻不是語言的問題而是思維的問題,其方式是將源域的概念映射到目標域。就其認知本質來講隱喻是人類將源于源域的種種概念冠以“他者”的形象強加于目標域,構成現(xiàn)象客體,通過這種方式人類建構他者意識實現(xiàn)對目標域的理解。影片《盜夢空間》以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為載體,以“夢境即現(xiàn)實世界”的概念框架為背景,通過多重本體隱喻和結構隱喻的設置,建構人們關于夢的他者意識最終實現(xiàn)對夢的認知。
關鍵詞:概念隱喻 本體隱喻 結構隱喻 建構 他者意識
隱喻是人類的一種認識方式;是人類在現(xiàn)象層面建構的他者意識。隱喻的本質就是通過另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當前的事物,即源于親身經(jīng)驗的源域概念映射到目標域,也就是將“他者”形象強加于目標域,構成現(xiàn)象客體,而非目標域的本來面目。來自源域的概念通過映射到目標域建構人類對目標域的認知,這一建構方式便是喬治·萊考夫所稱之為的概念隱喻;它的認知本質就是人類建構的他者意識。概念隱喻擁有眾多的建構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本體隱喻和結構隱喻;人類可以通過這兩種概念隱喻將具體事物的概念結構映射到抽象事物上,形成他者意識,便可建構對該事物的理解。人類對夢的理解便是通過概念隱喻建構的。
影片《盜夢空間》便是通過概念隱喻建構了人類對夢的他者意識。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以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為載體,以“夢境即現(xiàn)實世界”的概念框架為背景,通過多重本體隱喻和結構隱喻的設置,建構人們對夢的他者意識。
一.影片中本體隱喻的他者意識建構
本體隱喻就是人們把經(jīng)驗看成實體或物質。人類對自然物體(特別是人類的身體)的經(jīng)驗為非常多的本體隱喻提供了基礎,也就是提供了把事件、活動、情感、想法,夢等看成實體和物質的方式。影片故事主題的盜夢、植夢便是基于多個本體隱喻所建構的他者意識。
(一)盜夢的本體隱喻
“盜夢”是基于“頭腦即容器”、“夢即物品”和“夢境即建筑物”的本體隱喻。
首先,“頭腦即容器”和“夢即物品”。皮囊將人腦和外界區(qū)分隔離開來,形成一個容器,有了里——外之分;容器內(nèi)可以放置物品。這一物品便是夢。這時,頭腦成為了“容器”,而夢被概念化為“容器”內(nèi)的物品。只有夢成為了物品才可以被盜取出來。
其次,“夢境即建筑物”,內(nèi)含三個子映射。(1)筑夢師是“夢境即樓房”的子映射。影片中的柯布、妻子茉兒、女孩艾蓮涅都是筑夢師。建筑物來源于人的日常經(jīng)驗,遮風避雨之所是需要有人來設計和建造的;建筑師映射筑夢師。(2)“盜取”也是“夢境即樓房”的子映射。人們可以出入建筑物,也可以行“偷盜”之事。完整的建筑物是空間,生活中人們可以出入,同時也會有不速之客盜取財物。(3)建筑物的層次映射夢境的層次??虏嫉热吮I取齋藤的夢時進入的是兩層夢境,與現(xiàn)實構成三層空間;對費舍進行植夢時走進了四層夢境,加之現(xiàn)實世界總共是五層。層次性還體現(xiàn)在攀爬樓層所需的時間上,每上一層樓所花費的時間就會多一點,這就映射了影片中夢境時間的遞增性。夢境的層次完全是由現(xiàn)實中建筑物的層次映射而成,而非夢境的真實面目,是人類將建筑物的概念強加于夢,賦予了夢這一他者形象。
(二)植夢的本體隱喻
夢可以植入是基于“想法即種子”、“夢即土壤”以及“夢即容器”的本體隱喻??虏嫉热送ㄟ^夢境盜取齋藤商業(yè)機密的計劃落敗,齋藤并未懲戒柯布等而是將出賣他們的筑夢師推下高樓殺害,是因為齋藤要依靠柯布執(zhí)行一個更加瘋狂的計劃——植夢。齋藤的競爭對手老莫里斯即將病逝,為了能夠獨霸能源領域,他希望柯布將“解散公司”這一想法通過夢境植入到老莫里斯兒子費舍的潛意識當中。植夢的可行性認知源于人類的農(nóng)作經(jīng)驗,即種子種植到土壤當中是可以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的。那么,由此映射出:想法也可以像種子一樣被栽種到夢境這一抽象的土壤/容器當中。植夢行動便是這一基本的人類經(jīng)驗的概念映射?;谶@三個本體隱喻,“想法”和“夢”便分別被賦予了“種子”、“土壤”和“容器”的他者形象。
(三)“光亮即美好”、“陰暗即丑惡”的本體隱喻
“光亮即美好”、“陰暗即丑惡”的本體隱喻源自人類的視覺經(jīng)驗,電影以其特有的場面調(diào)度將燈光、布景概念化“美好”與“丑惡”。
人類日常經(jīng)驗中,在陽光的照耀下人體會感覺到溫暖、身心舒暢;眼睛也會有很大的可視范圍;光亮帶來的是一種美好的親身體驗。影片將人類的這種親身經(jīng)驗通過燈光、布景等場面調(diào)度技巧概念化美好事物??虏紵o論是在夢境中映射出兒子與女兒還是現(xiàn)實中回想起他們的畫面,影片都會采取遠景鏡頭利用主光、補光、逆光的三點式布光法把他們的輪廓展現(xiàn)出來。對于柯布,能和子女在一起就是一種美好。小女孩艾蓮涅也是位出色的筑夢師,當她與柯布初始后柯布便訓練她如何筑夢。他們筑夢的場地被置于光天白日之下的紐約大街。艾蓮涅利用筑夢技巧將整個街道空間扭曲;隨后在天橋之上影片又利用重疊、陰影及比列縮減的鏡頭制造出無限延伸的景深以彰顯艾蓮涅無比的能力。這些筑夢奇跡讓她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掌控能力,因此,對她來講非常美好。植夢中,柯布等進入費舍的第一層夢境時,柯布與艾蓮涅的對話談及他與妻子茉兒的夢境。影片采取閃回的形式,展現(xiàn)柯布與茉兒花了近五十年的夢中時間來筑造他們的夢想世界。光亮的布景映射了他們實現(xiàn)夢想的美好。
而在黑暗中,人類可視的東西很少,這便會帶來恐懼和不安的親身體驗??虏嫉热ケI取齋藤的商業(yè)機密時,他們的活動場所被設置在酒店之內(nèi),而酒店的布景中燈光暗淡。因為他們行駛的偷盜之事,是丑惡的。艾蓮涅未經(jīng)許可闖入了柯布的夢境。入夢后,艾蓮涅首先進入的是狹小、幽閉陰暗的、帶有金屬欄桿的電梯,隨即映入視野范圍的是暗淡的酒店房間中柯布和妻子在交談。這時影片利用遠景鏡頭和逆光的配合,只顯示出了他們兩人的輪廓。艾蓮涅的不請自入、柯布的不可告人等都是丑惡的一面。植夢中,柯布和艾蓮涅進入第四層夢境尋找費舍。酒店內(nèi)依舊是暗淡的布景和燈光,酒店外是漫漫黑夜,黑暗映射了不安的情緒及不確定性。
影片將“光亮”和“黑暗”的他者形象分別強加于“美好”和“丑惡”,概念化它們;進而建構人類的他者意識,通過這種方式人類才能具體化美好與丑惡,實現(xiàn)對它們的認知。
二.影片中結構隱喻的他者意識建構
結構隱喻就是一個概念如何以另一個概念來進行隱喻建構,也就是用一個概念的結構來映射另一個概念的結構以達到對另一概念的認知,其實質就是把一個概念的形象強加于另一概念,建構成人類的他者意識。
“植夢是探險”,影片利用探險的結構探討植夢。(1)具體的探險場地映射非具體的夢境。在人類實踐中,確定探險場地是首要的,有了探險目標才能付諸其它的行動;影片中植夢的探險區(qū)域便是費舍的夢境。(2)目標確立后,需要相關人員和物質裝備的匹配。柯布找到自己的岳父,經(jīng)岳父介紹結識了筑夢師艾蓮涅;夢境中為了混淆被植夢者的意識,柯布等還需要出色的偽裝者,于是柯布在肯尼亞的蒙巴薩找到了伊姆斯;植夢意味著強行闖入他人的夢境,需要強大鎮(zhèn)靜劑的輔助,在伊姆斯的引導之下柯布等找到了超強藥劑師尤瑟夫;亞瑟是柯布的老搭檔,他負責目標人物的背景調(diào)查和相關裝備的準備工作;齋藤是這次植夢計劃的出資人和監(jiān)督者,而柯布無疑是這個探險團隊的隊長。(3)充分的探險需要前期精密的部署和相應的計劃安排。人員、設備到位后,柯布等一行人在倉庫內(nèi)討論植夢的具體細節(jié),包括在不同的夢境應該設置怎樣的場景;柯布、伊姆斯等應如何偽裝誘導費舍并且架構不同的故事結構將“解散公司”的想法逐步植于費舍的潛意識當中等等。(4)在真正的探險中,有些行動是按照原計劃進行然而有時也會遇到計劃外的突發(fā)事件。闖入費舍的第一層夢境,柯布等人將其綁架后便遭遇到了費舍映射外圍武裝人員的強火力對抗,齋藤被擊中,受傷嚴重,原來為了防止被盜夢,費舍接受過相應的防御訓練;每一層夢境,柯布關于子女和妻子的映射都會出現(xiàn)干擾他的思緒;進入第三層夢境,費舍意外身亡迫使柯布和艾蓮涅不得不深入第四層夢境尋找他;找到費舍后,齋藤的死亡又迫使柯布停留在迷城尋找他等等這些事件都是意料之外的突發(fā)狀況。(5)探險完成后,隊員都要返回。完成植夢后,柯布等在飛機內(nèi)醒來,齋藤給相關當局打電話兌現(xiàn)他的承諾,柯布如愿回到家人身旁。人類實際探險中的相關結構——目的地、人員裝配、計劃、突發(fā)事件、返回起點,便在影片中一一映射到植夢中,將這些他者形象強加于植夢,建構他者意識使人類實現(xiàn)對植夢的認知。
結語:影片中本體隱喻和結構隱喻并非是單一建構的,它們總是相互融合穿插建構人類關于夢的他者意識。本體隱喻內(nèi)含源域的系統(tǒng)性的結構,而結構隱喻的建構又是以本體隱喻為基礎的;“夢即建筑物”既是以實體建筑物映射夢,又將建筑物內(nèi)含的結構(建筑師、樓層等)映射到夢,其他隱喻亦如此。影片在“夢境即現(xiàn)實世界”的概念框架背景之下,將源于人類親身經(jīng)驗的種種概念冠以他者的形象強加于夢的相關領域,隱喻的把夢建構成現(xiàn)象客體。雖然這一客體并非夢的本來面目,但在這種他者意識建構之下實現(xiàn)了人類對夢的認知。
參考文獻
[1][美]大衛(wèi)·波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曾偉禎譯.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7.
[2]鄧曉芒.哲學起步[M].商務印書館,2017:11.
[3][美]喬治·萊考夫,,馬克·約翰遜,何文忠譯.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3.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理工大學校級科研項目“英國流散文學中女性的他者意識”相關成果 項目編號:428/209010374
(作者介紹:趙小慶,陜西理工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認知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