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艷 趙鐵民 馮大燕
【關鍵詞】? 高原地區(qū);輸血治療;血型鑒定;抗體篩查;輸血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in plateau areas, blood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antibody screening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are required because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in plateau areas needs to be more cautious. Methods The whol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strict standard procedures and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ethics committee of our high-level hospital.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esearch can b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credi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ensured. A total of 220 patients were specially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7 to June 2019 to receive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in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All of the above 220 patients underwent irregular antibody screening, RH blood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ABO blood type identification. Then,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and analyze each examination result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Blood typ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220 patients were: 100 cases of type O (45.45%), 70 cases of type B (31.82%), 37 cases of type A (16.82%), and 11 cases of type AB respectively.
[Key Words] Plateau Region; Blood transfusion therapy; Blood type identification; Antibody screening;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由于每個地區(qū)的人文環(huán)境以及地理環(huán)境均有所不同,因此高原地區(qū)與內(nèi)陸地區(qū)的人文環(huán)境以及地理環(huán)境均出現(xiàn)一定差異[1]。所以,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的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整個輸血工作中是十分重要問題之一,由于以往會受到部分宗教觀念以及特殊文化的影響,使得高原地區(qū)的輸血工作出現(xiàn)一系列難題,影響最終輸血安全性[2]。而輸血治療是醫(yī)院用于治療以及搶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血液成分的復雜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促使部分患者僅進行輸血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更甚者直接引起死亡[3]。因此,本次研究全部操作過程均按照嚴格的規(guī)范流程實施,同時在本院高層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監(jiān)督下進行操作。在能保證此次研究順利完成的情況下,來確保實驗結果的規(guī)范性以及可信度。特抽取患者于2017年2月~2019年6月這一時間段到醫(yī)院檢輸血科接受輸血治療共220例,分析高原地區(qū)臨床輸血前血型鑒定及抗體篩查對輸血安全的影響,內(nèi)容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全部操作過程均按照嚴格的規(guī)范流程實施,同時在本院高層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監(jiān)督下進行操作。在能保證此次研究順利完成的情況下,來確保實驗結果的規(guī)范性以及可信度。特抽取患者于2017年2月~2019年6月這一時間段到醫(yī)院輸血科接受輸血治療共220例,以上220例患者全部實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RH血型鑒定以及ABO血型鑒定。其中男性受檢90例,女性患者130例,年齡階段最小為12歲,最大為88歲,平均年齡階段(56.51±0.29)歲,220例患者的基線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等相比較,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
(1)以上220例患者均為高原地區(qū);
(2)經(jīng)過實驗相關研究人員講解實驗目的、方式等情況后,患者出于自愿參與本次實驗,并且簽署醫(yī)院自制《知情同意書》;
(3)以上患者全部實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RH血型鑒定以及ABO血型鑒定,同時患者病歷資料全部完整。
排除標準:
(1)患者不符合本次實驗標準;
(2)患者患者極為顯著的溝通障礙;
(3)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無法進行實驗。
1.2 檢驗方法
1.2.1 材料選擇。
抗篩試劑和卡由長春博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所提供;人血型試劑盒由上海血液生物藥易有限公司所提供的。
1.2.2 檢測方式。
以上220例患者全部實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RH血型鑒定以及ABO血型鑒定。本次實驗由輸血科資深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叮囑患者檢查前一天晚上至第二天清晨不可進食,保持空腹狀態(tài),用含有抗凝劑EDTA-K2的專用真空采血試劑管內(nèi)抽取患者3~5ml靜脈血混勻。隨后將血樣放置于離心機內(nèi),將離心旋轉速度調(diào)整為每分鐘3000轉,整個離心的時間控制為10min,最后進行分離血漿。而患者RH血型鑒定以及ABO血型鑒定,則按照鹽水試管法進行鑒定,根據(jù)檢驗結果,若患者檢驗結果為陰性,則需要對患者實行RhD(lgG)血型定型檢測,倘若與其檢測結果完全一致,那么則可以判定患者屬于Rh陰性。利用抗篩試劑及抗篩卡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整個實驗操作檢查完成以后,將以上全部檢查結果如實記錄。
1.3 評價指標
對220例患者的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RH血型鑒定以及ABO血型鑒定結果進行分析。
2.1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RH血型鑒定以及ABO血型鑒定結果? 如下圖表1所示,220例患者血型檢查結果分別為:O型100例(45.45%),B型70例(31.82%),A型37例(16.82%),AB型11例(0.91%);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成陽性共2例(0.91%)。
在高原地區(qū)對患者實行輸血治療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以及難度性,并且輸血治療可作為臨床中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4-5]。由于高原地區(qū)出現(xiàn)持刀械斗以及車禍等創(chuàng)傷出血事件偏多,所以早期的輸血治療可緩解患者出現(xiàn)損傷部位的水腫,挽救患者生命。在為患者進行輸血治療的過程中,有相關臨床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接受輸血治療后會出現(xiàn)非免疫反應、急性免疫或者是遲發(fā)性免疫,對患者后期的康復有一定的干擾,并且較為嚴重的患者將直接威脅到個人生命安全[6-7]。并且,高原地區(qū)群眾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環(huán)境有所不同,對于血液的采取需要格外注意,有過敏史的患者需要排除。在對高原患者進行輸血治療時為了防止患者出現(xiàn)溶血反應,需要立即終止對患者的輸血治療,并且將供血者與受血者的血型以及姓名等一系列項目反復核實,同時需要檢查輸注前血液是否已經(jīng)溶血,將剩余的血液加以保存,便于復查[8]。做好溶血反應的防治工作以及血型檢驗,將稀有血型進行多次嚴格核實,可防止溶血反應事件的發(fā)生[9-10]。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突飛猛進,出現(xiàn)血型不相符而引起的溶血反應事件不斷減少,然而由于不規(guī)則抗體所引發(fā)的溶血反應事件卻在不斷的攀升,因此導致大部分高原地區(qū)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11-12]。臨床中將除了ABO血型系統(tǒng)以外的所有抗體統(tǒng)稱為不規(guī)則抗體,它主要是因為免疫相關因素所引起的,例如:妊娠或者是輸血,同樣也是造成高原地區(qū)患者發(fā)生溶血反應的主要因素之一[13]。因此,必需要在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進行抗體篩查。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220例患者血型檢查結果分別為:O型100例(45.45%),B型70例(31.82%),A型37例(16.82%),AB型11例(5.00%);RH陰性2例(0.91%);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成陽性共2例(0.91%)。由此可見,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確?;颊叩妮斞踩?,必需要加強患者血型的判斷。通常臨床中高原地區(qū)患者的血型為ABO型較多,因此對血液的需求量較大,為了防止出現(xiàn)血液緊缺現(xiàn)象發(fā)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在輸血治療前需要提前準備好血液資源,若患者屬于Rh陰性血,輸血科需要第一時間通知臨床,隨后與血站或者是其他方式為患者找尋合適的血液資源,避免出現(xiàn)因血液資源引起的醫(yī)療糾紛事件發(fā)生[14-15]。
總而言之,針對高原地區(qū)的患者在進行輸血治療前,必須對患者實行血型鑒定及抗體篩查,以此來確?;颊咻斞委煱踩浴R驗橐陨喜僮髋c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到相匹配的血液資源有著直接關系。同時,對患者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能夠提前預防患者在接受輸血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溶血反應,增強患者臨床輸血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李玖平, 陳利紅, 楊浩瑩.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對輸血前血型鑒定、抗體篩查及交叉配血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9):199-201.
[2]李影, 張冬霞, 于紅,等. 臨床輸血前血型鑒定及抗體篩查對輸血安全重要性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7, 8(16):139-141.
[3]Bckman S, ngerman? Haasmaa S, Jousi M, et al. ABO and D typing and alloantibody screening in marrow samples: relevance to intraosseous blood transfusion[J]. Transfusion, 2018, 58(6):1372-1376.
[4]劉培賢, 賈洪娟, 劉志鵬,等. Rh血型系統(tǒng)抗原檢測對臨床安全合理輸血的重要性分析[J]. 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12(10):1415-1417.
[5]毛慧. 卡式微柱凝膠技術在血型鑒定及輸血前紅細胞不規(guī)則抗體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8, 3(35):161-162.
[6]Tiwari A K, Aggarwal G, Dara R C, et al. First Indian study to establish safety of immediate-spin crossmatch for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antibody screen-negative recipients[J]. Asian J Transfus Sci, 2017, 11(1):40-44.
[7]商哲. PDCA循環(huán)模式的QCC活動對我院輸血科血標本不合格率的影響[J]. 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 2018, 27(05):352-353.
[8]Rocha L L, Pessoa C M S, Neto A S, et al. Thromboelastometry versus standard coagulation tests versus restrictive protocol to guide blood transfusion prior to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 cirrhosis: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 2017, 18(1):85.
[9]李勝彥, 徐李紅. 影響臨床輸血安全的因素與對策分析[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43):38+40.
[10]Krishan P, Kaur G, Kumar R, et al.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Collection, Administration and Transfusion of Blood and Blood Products[J]. Applied Clinical Research Clinical Trials & Regulatory Affairs, 2017, 4(1).
[11]張博宏, 馮萬銳, 王芳. 反復輸血導致不規(guī)則抗體對臨床輸血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9):174-175.
[12]江濤, 張勇萍, 楊世明,等. 血標本纖維蛋白析出對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及抗體篩查的影響[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 38(20):2885-2887.
[13]陳文偉, 莊丑菊. 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對臨床輸血的價值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 46(12):1487-1488.
[14]王輝, 呂相琴, 鄒宵萌. 輸血前患者紅細胞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及鑒定結果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7, 33(15):2351-2353.
[15]姚瑞英, 靖春旭. 臨床擬輸血患者32560例紅細胞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及鑒定結果回顧分析[J].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 2018, 11(8):815-817.
作者簡介:吳曉艷,1987年,女,漢族,陜西渭南,主管檢驗師,本科,輸血專業(yè)。